林凱
(國網廈門供電公司,福建 廈門361000)
電力供應不足讓滿意度很低,也限制了新技術的使用,使人們處在異常滯后的狀態(tài),令人失望。對此,應改變以往的供應標準,但這只是一種補償,治標不治本??梢栽囍渣c對點完成電力生成以及對應的交付,即便某個線路有阻塞,也不會過度阻礙它,這正是現在的人所渴求的。要做到這一點,要依賴于分布式電源,這是現在主流的選擇。
其中,負載幾乎都是以一條曲線上升的,由此可以知道配電網絡當前處于何種程度,所以不論做什么,都是可控的,可以不考慮意外。換一個角度,這一切都是要在預測不會有太大出入下實現,也就是它本身是在規(guī)律中變化的,而不是隨機的。但打開一個額外的電源后,它就變得不再規(guī)則,而且跳變的頻次很高,而且人們對此也無可奈何。預測變得失去精度,甚至完全不正確,這會使這項工作舉步維艱,只能做出一個粗略的估計或采用別的特定辦法。但是,無論如何做,花費都比之前多了不少,這對任何一方都是不利的。即便有困難,這也只是客觀上的,一旦全部克服,就使后續(xù)工作有了參照,這樣就可以加快進度,還能減少花費。另外,跨度與之前相比,縮減是很明顯的,這決定了網損的大幅下降,這也是一種突破。為了有序進行,要做細致的計劃,以減少步驟交互而引發(fā)的沖突,而且這一切都要規(guī)范,不能脫離對應的準則??偟膩砜?,預測雖然較以前有了明顯的難度上的提升,但人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必然代價,其帶來的則是在供電水平上的回報。
以往的配網規(guī)劃都是延伸到未來的20年左右,之所以能保持這么長時間,是因為只需要考慮負荷因素,整體是不會有太大變化的。而且線路布置也很簡單,只需要按部就班地進行就可以了,即便是出現了負荷上的波動,也只要對線路稍加調整,供電就能正常進行。但這一切的前提是,發(fā)電的節(jié)點是不產生變化的,否則就需要重新對線路布置進行規(guī)劃。因此,當分布式電源接入后,線路中有了更多節(jié)點,所以為了找到最佳的布置方法,就必須進行大量的計算與試驗,這極大地增加了線路布置的難度。
因為電力的生成與交付變成了多點進行,而且它的位置幾乎可以隨意選擇,所以每戶都可以有自用的一個。這不僅使施加到配網上的壓力變小了,也使網損只會由一小段導線提供。這看起來是固然可行的,但只關注其好處是片面的,要去看它所架構在何種現實下,否則將不能證明它不會有危害。最直觀的是適應性方面的弱點,如果某個點不起作用,對應的用戶就會斷電,這不能被接受。其實這是很好解決的,現在一般采用雙線路交替供給,從做法上看,就是將其并入電力中樞,從而將單點供電的劣勢填補了。盡管不能否認用戶缺失需要它,但是集中管理的難度會因此而變得很高,對企業(yè)而言,這增加了成本并降低了電力業(yè)務的盈利能力。
因為電源的功能十分強大,所以將其接入到配網中,就可以減少在別的設備方面的花費,從經濟方面思考,這是可以帶來巨大回報的。而部分已經接入的設備可能會無法繼續(xù)工作,它們就會面臨被閑置或廢棄的命運,即便這種淘汰是很常見的,但是這種浪費仍然是較大的。因為一些設備可能并沒有使用很長的時間,所以對其的投資還沒有得到足夠的回報,如果不繼續(xù)使用,就需要承受這部分損失。
緩沖流是配網的一個威脅,而且無處不在,雖然沒有直接破壞的能力,但會造成電流的紊亂,進而使部分線路會出現暫時性癱瘓。理論上,配網要是完全沒有一絲波動的,緩沖流是一直為零的,因為它是為了補償而存在的,所以不會憑空出現。而現實并非如此,因為隨時都會有波動,而補償也會與之同步。緩沖流其實同樣是電子的運動,只不過是與電力相逆的,這也是其危害的根源。一切設備都會生成緩沖流,差異也僅僅在于數值上,可以看出,這是配網客觀存在的一種通病,是不可能以人為的方式去消除的。如果在逆變器的參與下,緩沖流的功率會明顯增加,這是不利的,所以在安裝之前,通常先評估風險的大小并找到最佳補救措施。實際上,如果緩沖流在一定的數值之內,并不需要過于擔心,因為至少在這一點上,是沒有影響的。而且,緩沖流本身是周期性的,然后可以對其進行控制。在多個實驗中,發(fā)現接入點越靠近末端,生成的緩沖流越高,可以利用這一點使其變得可控。
當發(fā)生短路時,最常見的現象是相應的電壓在瞬間上升,然后一點一點地下降,如果它從額定值的90%降至10%之間,就可以將其稱為“跌落”。這種情況經常發(fā)生,即使用戶幾乎沒有意識到,但它可能會削弱整個網絡,并打破原有的穩(wěn)定。但如果進行了上文的接入后,就不必擔心了,由于會產生多個點,因此可以很好地抑制電壓,并且?guī)缀鯖]有下降的可能性。但是,盡管電壓會等比例升高,但是缺點是其程度與接入次數成正比。這很容易會失控,當達到一個峰值時,某些設備將被破壞。除此以外,還會有閃變,也就是電壓以較高的頻率進行跳變,這固然是少見的,但也要預防。
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當不同容量的分布式發(fā)電接入配電網絡,會使饋線上的電壓分布發(fā)生一定變化,并且這種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而這種變化的程度則與電源的功率直接相關,可以借助這一點對其進行控制,避免分布的變化威脅到配網的正常工作。如果功率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負荷,就必須設法降低配網的電壓,以此來保證自身的穩(wěn)定。如果不這樣做,就可能會使電壓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分布也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當處在穩(wěn)定發(fā)電狀態(tài)時,電源的有功功率會很高,相反地,產生的無用功就會很少,這可以減少能源的損耗。為了進一步減少無用功,可以使用補償裝備,例如配電電容器。當饋線中接有線路調壓器時,要將其分接頭撥動到正確的刻度上,這樣才能達到改變電壓的目的。同時,接入點之間應當有較大的間隔,不能太過集中,否則影響會被放大。
當未通過安全性阻止的故障被檢測到發(fā)生時,連接將立即斷開連接,這樣就會讓整個網絡都停止運行,這屬于一種應急保護。但是,接入后頻繁發(fā)生故障可能會導致響應延遲,在一些特定時候還會失靈。這是因為保護的方向可能是錯誤的,并且電源是單向打開的,因此它也可以用作基本設施,一旦連接,電網中的任何路都將在兩端(即電源節(jié)點的上游)切換為電源。如果線路發(fā)生故障,從其中涌出的電流將從一側流向系統側。一般來講,這之中使用的所有元件都要單獨購買,而且價格不菲,這是違背經濟原則的。但它們是安全性的保證,而且反應是特別快的,自動完成它所有要做出的動作。從眾多案例中,可以分析出,部分沖擊是很直接的,這會降低對一些比較珍貴的元件的保護,但可以通過補救的方式來降低損害。這就破壞了主體水平的保護功能并降低了電路的閘門,可能使多個不同的保護元件受到選擇性損失,自動制動位置也會因為這種情況無法成功制動。這不僅增加了難度,而且增加了風險,另一方面,有必要提高電源的兼容性并防止它阻礙到別的裝置的正常運行,讓整個配網不會受到危害,而且能變得比之前更加優(yōu)越。
現在的分布式電源依然在被開發(fā)中,距離大規(guī)模使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現在可以確定的是,它的出現會使很多種類的傳統電源被淘汰。當其不斷被接入到配網中時,影響是必然存在的,這其中既有不良的,也有可以為其帶來好處的,所以要合理地對其進行辨別。而且這使配網的規(guī)劃與運行都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因為直接關系到了可靠性。因此,必須加強科研工作,在開發(fā)技術的同時,也要掌握它會帶來的影響,從而可以更好地對其進行應用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