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璐璐 吉文偉 黃維平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為非化膿炎癥類疾病,存在發(fā)病原因復雜、病程長且易復發(fā)等特點[1]。該病患者分布于各個年齡段,病情發(fā)生最終結果為患者聽力受損[2]。SOM患者普遍存在中耳積液以及聽力下降現(xiàn)象,病情發(fā)展過程中涉及炎癥因子水平變化[3]。為明確SOM患者血清以及耳積液炎癥因子水平變化情況,為此類患者治療提供參考,本研究比較了SOM患者血清與耳積液中炎癥因子與健康者血清中炎癥因子水平差異,并探討了患者血清與耳積液中炎癥因子與病程之間關系。
1.1 一般資料 以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97例SOM患者(觀察組)和同期97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為研究對象。觀察組納入標準:①SOM患者診斷符合相關標準[4];②穿刺檢查抽出耳積液;③研究參與者均對研究知情同意,研究操作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納入標準:①無任何耳鼻喉疾病;②均對研究知情同意,研究操作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免疫系統(tǒng)功能障礙;②并發(fā)各種基礎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等;③SOM患者鼓膜穿刺不能抽出積液者;④并發(fā)感染、代謝、腫瘤疾病。觀察組男性47例,女性50例,年齡20~68歲,平均(52.34±2.39)歲。參照文獻[5]將病程處于3周以內,出現(xiàn)發(fā)熱、食欲減退、畏寒等相關癥狀,穿孔處理后上述癥狀減輕,聽力受損同時伴有耳痛,可以觀察到鼓膜穿孔以及流膿者歸為急性組(n=30);將病程處于3周~3個月,聽力下降,出現(xiàn)耳鳴、耳悶等癥狀,鼓膜經(jīng)耳電鏡檢查顯示為粉色、橙色或淡黃色膨隆,部分位置可觀察到氣泡者歸為亞急性組(n=33);將病程處于3個月以上,聽力經(jīng)純音測聽顯示輕中度聽力障礙,且為傳導性,部分患者顯示為混合性,聲反射消失,鼓室壓力圖顯示為“C”型與“B”型者歸為慢性組(n=34)。對照組中男性49例,女性48例;年齡22~69歲,平均(51.64±3.29)歲。觀察組和對照組性別構成、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在治療前收集患者耳積液,并抽取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靜脈血,對照組于體檢當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靜脈血離心后取上清液待測,接受炎癥因子水平檢測。炎癥因子包括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IL-10、IL-1β,均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按照試劑盒說明由專業(yè)人員進行操作,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劑盒均購自eBioscience公司。
1.3 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組血清與耳積液、對照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觀察組各亞組患者血清中、耳積液中炎癥因子水平,分析患者血清及耳積液炎癥因子水平與患者病程的相關性。
2.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血清中IL-8、IL-10、IL-1β水平高于對照組血清中對應因子水平(P<0.05);觀察組患者耳積液中上述炎癥因子水平高于觀察組血清中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2 觀察組血清與耳積液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2 觀察組各亞組患者血清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急性組SOM患者血清中IL-8、IL-10、IL-1β水平低于亞急性組和慢性組,亞急性組上述指標水平低于慢性組(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各亞組患者血清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3 觀察組各亞組患者耳積液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急性組SOM患者耳積液中IL-8、IL-10、IL-1β水平低于亞急性組和慢性組,亞急性組上述指標水平低于慢性組(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各亞組患者耳積液中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4 患者血清及耳積液炎癥因子水平與病程相關性分析 SOM患者血清與耳積液中IL-8、IL-10、IL-1β水平與患者病程均為正相關(P<0.05)。見表5。
表5 患者血清及耳積液炎癥因子水平與患者病程的相關性分析
SOM患者咽鼓管黏膜腫脹造成咽鼓管閉塞,中耳負壓致使黏膜血管擴張充血,上述情況最終導致患者鼓室出現(xiàn)積液[6]。SOM作為獨有炎癥性疾病,患者體內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對于患者病情評估及治療方案制定均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8-9]顯示,機體免疫系統(tǒng)可以保護中耳功能,機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受損顯示患者中耳功能損傷,期間伴隨炎癥因子水平變化。細胞因子在炎癥發(fā)生過程中可以發(fā)揮促進其他因子分泌,調節(jié)因子表達等作用,IL-8與IL-1β為炎癥因子,IL-10為免疫調節(jié)因子,3種因子均在SOM患者病情進展中發(fā)揮了重要調節(jié)作用[9]。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血清中IL-8、IL-10、IL-1β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中對應因子水平,提示SOM患者體內存在明顯炎癥反應。本研究中,SOM患者耳積液中也檢測到不同水平炎癥因子,且各種炎癥因子水平顯著高于患者血清中對應炎癥因子水平,說明細胞因子主要為病變部位局部分泌,該部位炎癥因子水平異??赡芘c機體免疫反應有關。周長華等[10]發(fā)現(xiàn),急性中耳炎患者體內存在激烈炎癥反應,機體炎癥經(jīng)由淋巴以及血液循環(huán)傳至全身,患者全身免疫系統(tǒng)激活,致使病變部位免疫反應加劇,導致患者病情反復,長期不愈。另有研究[11]顯示,中耳炎患者耳積液中白細胞介素、嗜酸性粒細胞以及T細胞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上升,推測其發(fā)病機制可能與中耳黏膜免疫系統(tǒng)功能異常有關。遲作華等[12]認為,中耳免疫反應過激導致白三烯以及前列腺素等炎癥介質釋放,致使血管通透性變化,導致中耳黏膜以及咽鼓管水腫,隨后發(fā)生SOM,進一步證明免疫反應損傷所致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可能是SOM發(fā)生原因之一?;颊哐迮c耳積液中IL-8、IL-10、IL-1β與中耳炎病程正相關,本研究通過患者病程評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病程越長,患者咽鼓管纖毛上皮以及鼓室黏膜受到耳積液影響時間越長,患者病情越嚴重,患者體內應激狀態(tài)較顯著,炎性因子水平越高,與另一項類似研究[13]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分泌性中耳患者血清與耳積液中IL-8、IL-10、IL-1β水平異常升高,且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