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
(沈陽騰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到現如今,已經有啦非常多的施工工藝以及成樁的形式,而且這些工藝以及形式還非常的容易產生變化。樁基礎主要是由基樁,樁頂,承臺構成,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應用非常廣泛,對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樁基礎施工質量就顯得尤為必要。
建筑工程的樁基礎特點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樁基礎的向上承載力量較強,不容易被其他外力所影響,很少出現下沉或下降等問題,這可以有效避免出現建筑傾斜的問題。同時樁基礎可以穿越一些土層,保障建筑的安全。第二,樁基礎設計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會將樁放在較為堅硬的土層里,比如,將樁放置在黏土,砂石這些密度較大,較為堅硬的土層中,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樁基礎的安全,提高樁基垂直向上的承載力。第三,群樁(由樁基礎組成)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整體出現側翻,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抵制臺風,地震,暴雨等帶來的危害,給建筑物提供安全的保障。
建筑施工中樁基礎施工技術之一是混凝土灌注。1)為使灌注施工能夠順利完成,在灌注開始前,應先對首批方量進行計算。在灌注的過程中,應由同一人進行下令實施灌注,實際的灌注速度應做到循序漸進,第一次埋設導管時,其深度應達到1m以上。完成第一批混凝土的灌注施工后,連續(xù)不斷的灌注。灌注時,導管實際埋深應始終處于2~6m范圍內;2)混凝土采用專門的運輸車進行運輸,將混凝土運輸到現場后,采用料斗和導管實施灌注。但在灌注前,要對其坍落度與均勻性進行檢查,若不滿足要求,應實施二次拌和,如果完成二次拌和依然無法滿足要求,則不允許在施工中使用;3)灌注施工中,要經常性對鉆孔中的混凝土液面實際高度進行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對導管的埋深進行調整。灌注至混凝土頂面和鋼筋骨架底部之間的距離為1m后,減慢灌注的速度。待混凝土上升至鋼筋骨架底部4m以上后,開始對導管進行提升,確保導管的底口始終比骨架的底部高出至少2m;4)灌注時,需將鉆孔中溢流處的泥漿及時引流到周圍適當的地點進行處理,以免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在灌注完成后,樁頂實際標高需要比設計要求高0.7m,對于這一高出的部分,應在混凝土實際強度切實達到要求后將其鑿除,在鑿除的過程中,應避免樁身被損毀。在上拔鋼護筒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樁頭的混凝土產生離析。在混凝土灌注即將結束時,需要對實際灌入量進行核對,以此確定實際灌注高度能否滿足要求;5)在灌注完成后,利用聲波透射法對樁身完整性進行檢查,聲波管應做到上端加蓋和下端封閉,且管中不能存在異物。在聲測管之間的連接部位應做到光滑過渡,管口需要比樁頂處高出1000mm,同時不同聲測管的管口實際高度應保持一致。
建筑施工中樁基礎施工技術之二是預制樁施工。在進行預制樁施工建造之前,施工單位需提前組織專業(yè)技術人員深入施工場地進行勘查計算,通過勘查詳細掌握施工區(qū)域的地形地貌、面積等信息,在此基礎上準確計算樁柱的嵌入位置以及施工路線,并提前分析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類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最后嚴格按照工程設計將樁體嵌入。分析以往施工經驗發(fā)現,預制樁施工中,經常會出現樁體傾斜、樁位偏移等質量問題,導致工程后續(xù)的施工與使用受到影響。為避免以上問題發(fā)生,施工人員首先需嚴格遵循以上施工流程,做到規(guī)范施工。
建筑施工中樁基礎施工質控措施之一是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在進行樁基礎施工前,施工單位需要安排專人對工程項目所處地區(qū)的周圍環(huán)境以及建筑結構等做詳細勘察,對施工區(qū)域地表下的管線管道分布情況做加深入調研,在此基礎上設計施工方案,有效避開一些不利因素。同時,施工前要對長期進行清理,并根據工程的具體地形地質情況來選擇確定相應的樁基礎類型,確保工程施工質量。
建筑施工中樁基礎施工質控措施之二是選擇合適的設樁工藝和樁型。第一,建筑物方面需要考慮其具體的結構類型、荷載性質、樁的使用功能、建筑物的安全等級等方面的問題。第二,施工現場方面需要考慮到地形條件、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施工環(huán)境等。第三,施工技術方面需要考慮到施工隊伍的機械設備水平、施工經驗,并且充分考慮不同樁基礎施工方法的特征、制樁材料供應條件,還要考慮到一些經濟方面的因素包括造價、工期等,這樣才能選擇出最合適的樁型和成樁工藝。
總之,隨著人們對建筑需求的增加,樁基礎技術應用優(yōu)勢也越來越顯著,樁基礎技術會直接影響到建筑的穩(wěn)定性,隨著樁基礎技術的不斷完善,也能減少樁基礎技術對施工產生的不良影響,加強現場勘查和檢驗,加強建筑工程的審核,選擇合適樁基礎技術,及時發(fā)現問題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