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金
(廣州黃埔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地震是一種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地震發(fā)生時,嚴重威脅著城市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所以必須加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通過在建筑結構設計時,引入抗震概念設計,能夠大幅度提升建筑自身的抗震性能,在地震發(fā)生時,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護周邊的人群和財產。
建筑結構的設計主要有兩個層面,首先是概念的設計,其次是結構計算的設計。建筑物結構的計算設計工作的開展需要收集各類的數(shù)據信息,同時還要確保這些數(shù)據信息的精準程度,以準確的、完整的數(shù)據信息當作其結構設計工作開展的基礎,以其作為出發(fā)點,合理地提升建筑物結構的穩(wěn)定程度。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地震給其設計工作帶來的影響程度比較大,這是因為地震的不可預測性比較強,所以在設計時,若只是單一地選用計算設計方式去設計建筑物的結構是無法提升該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其抗震設計的工作也無法完成,更無法實現(xiàn)抗震設計的目標。
建筑結構的設計人員可以選用概念設計的方式設計建筑結構,在建筑結構的設計中,設計人員要在設計過程中,使用概念設計的方式,考量其地震的情況,相對應地進行模擬地震試驗,按照其所呈現(xiàn)出來的模擬試驗的結果,收集其相關的參數(shù)數(shù)據信息,對這類數(shù)據信息進行更為嚴苛的計算,然后得到相應合理的建筑設施的抗震結構,這種設計方式能極大程度地保證建筑結構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
在進行建筑的結構設計時,應當注意建筑的整體合理性,盡管建筑的結構設計需要注意相關的抗震設計,但是在進行抗震設計的過程中也應當留意建筑整體的合理性,不能夠為了滿足抗震設計而不遵守相關的建筑規(guī)定。在建筑的結構設計中,很多的建筑都有著基本的規(guī)定要求,這些要求都是為了確保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因此一定要注意遵守這些要求。
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始終確保建筑結構的合理,從建筑的整體布局以及整體結構上進行考慮,最大程度上確保建筑結構的合理性。對于建筑的布局應當盡量以平衡性以及穩(wěn)定性進行考慮,盡量降低建筑的側拉力,確保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還應當注意建筑的豎向均勻,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發(fā)生地震時,建筑會受到較大的外力,這時候就容易導致建筑發(fā)生一定的形變。如果建筑的豎向設計不均勻,在不均勻的應力作用下,如果建筑的強度與剛性不夠,建筑很容易發(fā)生扭曲造成整體的形變,從而使得建筑的危險系數(shù)上升。
在選擇場地的過程中,應盡量選擇對抗震有利的場區(qū)。對抗震不利的地段是指地震發(fā)生后造成崩塌、陷裂、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地段,還包括震中烈度超過八度的斷裂帶。從地形角度講,抗震不利地段主要是指以下地形:凸出山嘴、孤立山包、山梁頂端、土質陡坡等;而從土質角度講,抗震不利地段主要有以下幾種:軟弱土、液化土和斷層破碎帶等。
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主要采用基于位移的結構抗震方法,對具體方案進行有效分析,對結構的變形彈性進行良好處理和控制,讓其可以承受預期地震作用力下的變形程度。在對建筑構件的承載力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應注重對樓層問可能出現(xiàn)的位移進行有效控制,且根據建筑結構的位移和構件變形情況,確定出變形值和建筑實際抗震能力。另外,在建筑地基建設過程中,應將房屋建設到堅固的地面,以減少地震發(fā)生時其作用力的輸入,進而控制了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程度。
建筑結構設計人員會在建筑結構的基礎與上部結構之間進行隔震層建設,以將建筑基礎與上部結構進行隔離,降低地震能量的傳播成效,提升建筑工程項目的抗震性能,縮減地震能量對建筑主體結構的破壞作用。隔震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可使得建筑工程主體結構在地震災害的影響下仍保持良好的應用安全性,同時對建筑內部的非結構構件起到保護作用,且地震災害過后建筑工程無需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復工作,只需更換建筑隔震裝置即可。被動隔震控制技術的應用對隔震裝置要求較高,隔震裝置要具備很強的豎向承載能力、初始剛度和強度性能,能在地震作用力的影響下對建筑水平位移進行有效控制;隔震裝置自身的水平變形能力以及阻尼能力也是非常關鍵的,在地震自然災害中,隔震裝置的白振周期可以逐漸接近場地振動特征周期,以此吸收和消耗一定的地震能量,從而減輕地震災害。
在進行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設計時,應當盡量的多設置抗震防線,這樣在發(fā)生地震時,建筑的多道防線能夠有效的對地震應力進行交換的分散抵抗,從而具有較好的抗震效果。如果僅僅依靠單一的抗震防線是無法實現(xiàn)對建筑的有效保護的,一旦遇到大型的地震,將會導致建筑的構建嚴重破壞,甚至導致建筑的倒塌,造成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
綜上所述,抗震概念設計是建筑結構與抗震設計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它對建筑結構抗震有重要作用和意義,應在正確認識抗震概念設計含義的基礎上,加以科學利用,以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水平,提高結構抗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