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萌萌(常州大學,江蘇 常州 213016)
選用合適的材料,加之一定的工藝手段,為某樣物品進行保護和裝飾,即為包裝設計。包裝設計的誕生,最初只是為了保護好產品內部不被破壞。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大眾審美意識的提高,包裝設計除了保護功能外,還必須體現(xiàn)其美學價值以及創(chuàng)新意義。綠色包裝是包裝設計的一種,如可降解塑料袋,可再生紙張等,主要指以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為核心理念,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包裝。
工業(yè)化發(fā)展之初,人們對綠色的概念并不清晰,缺乏重視,既導致了大量資源的浪費與流失,又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據環(huán)衛(wèi)部門統(tǒng)計:100萬噸垃圾中,包裝物為28萬噸,其中20萬噸都是過度包裝。資源有限,發(fā)展無限,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綠色包裝的發(fā)展前景。21世紀的國內外市場中,“綠色”理念在市場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未來的市場要求研發(fā)出含金量更高的綠色環(huán)保產品。實現(xiàn)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離不開對包裝的回收利用以及對環(huán)保產品的研究開發(fā),綠色包裝是未來包裝設計的必然趨勢。
特別的材料與工藝決定了綠色包裝的獨特性,對于材料與工藝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是否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是否具有可回收性等,也直接影響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結果。因此,作為設計師來說,在研發(fā)綠色包裝時,必須對其材料特性與工藝流程有嚴格的把控。
(1)可降解材料
可降解材料是在一段時間內,在熱力學和動力學意義上均可降解的材料,如乳酸、淀粉塑料等,主要可分為生物降解材料、光降解材料、水降解材料。傳統(tǒng)的塑料袋一般由聚丙烯和聚乙烯材料生產,大多添加增塑劑以提高其化學穩(wěn)定性,在丟棄后,很多年都難以分解,會對土壤水源產生不可逆的損害,焚燒后產生的有害氣體,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產生傷害。1997年國家環(huán)保局推出了有關可降解塑料包裝的方案,這也在部分程度上改善了“白色污染”。
大部分天然材料都是可降解材料。天然材料是指沒有經過深度加工或基本沒有經過加工,自然界中本來就有的材料,如石頭、木頭、竹子、皮毛、纖維素等。天然材料對自然有天生的親和力,可自然降解,對環(huán)境幾乎沒有負面影響。天然材料具有較強的個性,由于地區(qū)、氣溫的不同,都會造成材料的性能不同。例如,木頭有良好的絕緣性,并且質量較輕,但有強度小、易變形、易腐蝕的缺點;纖維素是大多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大多具有較好的透氣性、親膚性,也有很好的染色性能,但有強度小,忌暴曬等缺點。因此在設計中需使用到天然材料時,必須全面考慮其性能,將其運用到合適的產品中去。
(2)可重復使用和再生材料
可重復使用的材料,即可以不斷周轉使用的材料。例如由武漢理工大學團隊研制的可循環(huán)充氣快遞箱,這個設計主要針對目前快速發(fā)展的快遞行業(yè),快遞行業(yè)每年花費在快遞包裝上的成本很高,并且膠帶、泡沫等原料也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武漢理工大學設計的可重復使用的快遞箱,內外都采用環(huán)保材料,配合充氣氣囊,可以對快遞物品有良好的保護和緩沖作用,據研究數據表明,此充氣快遞箱的壽命可達5至8年,大程度上減少了對資源的浪費。
可再生材料,一般指通過回收加工,可以再次被使用的材料,如一些紙張,塑料瓶等,它們可以通過粉碎、熔化等步驟,再次成為原料,制造出其他產品。例如在2018年世界杯賽事中,球員們的球衣就是利用回收的廢棄塑料瓶制成的,這樣的球衣不僅成本較低,而且有良好的透氣性,就連衣服的重量也減輕了13%。由此可見,倘若在綠色包裝設計中能合理有效的利用再生材料,便可以大大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3)可食性材料
可食性材料,即可以食用的材料,一般以淀粉、蛋白質、多糖等可易被人體吸收的材料為主,它們通過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形成薄膜,一般有無色無味、無毒、安全、質輕、易保鮮等優(yōu)良特點。依據其材料特點,可食性材料大多被運用在食品相關領域,如運用最廣泛的保鮮膜,保鮮膜大多以大豆蛋白為原料,從大豆蛋白中提取所需物質制成薄膜,既有很好的延展性,還有很好的密封性,起到良好的保鮮作用。在科技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除了像保鮮膜一類的傳統(tǒng)產品會用到可食性材料,還有許多創(chuàng)新產品也會用到,例如一些可食性的包裝容器,或是一些兒童玩具等,為了提高人們對產品的興趣與信任程度,自然會讓大眾體驗到更多“吃”的樂趣。
(1)降低生產成本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產品利潤增高的同時,包裝的成本也變得越來越高,作為設計師,需要在不影響其功能的基礎上,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收益。包裝大體分為軟硬兩種,面對軟包裝時,可以考慮減少其厚度與尺寸;面對硬包裝時,可以從減少重量著手。在選用包裝材料時,考慮是否有同種功能,成本更低的材料可以替換,所謂的替換不是濫竽充數,而是通過科學技術增強其性能,從而達到節(jié)約成本的目的。在生產同類產品時,盡量選用同種包裝材料,以便于回收分類,否則在處理廢棄材料時,成本也會非常高,德國WHIRL POOL公司把原本高達20種的包裝材料減少至4種,最終回收成本減少了50%。
(2)避免過度包裝
在經濟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過度包裝的現(xiàn)象變得愈發(fā)嚴重起來,包裝的概念似乎已經偏離了最初的意義。部分商家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吸引消費者眼球,將產品的包裝設計非常華麗,甚至包裝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產品本身的價值。不可否認,適當的包裝是必不可少的,包裝是為了美化產品,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產品在運輸過程中不受到損害,但若是在已經滿足產品外觀、功能的基礎上,仍有大量的包裝資源過剩,那無疑使包裝設計走向過度包裝的極端,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據研究表明,全國每年用在月餅包裝上的費用高達25億,面對這樣的過度包裝現(xiàn)象,我們應當堅持綠色包裝,把包裝設計的簡約易回收,多多關注產品自身品質。
(3)優(yōu)化包裝結構
對傳統(tǒng)包裝進行數字化分析,評測出相對于目標功能價值所要消耗的材料資源??梢酝ㄟ^比較、參考其他產品來優(yōu)化現(xiàn)有包裝結構,在考慮產品美觀的同時,還要考慮其功能性。作為設計師,首先要清楚此包裝的重量、形狀、屬性等基本信息,并確定這個產品要使用此包裝地目的;其次要考慮能否在原包裝基礎上減少材料的同時,仍保留其使用功能。最后,還要對預期產品包裝進行測評,如測試包裝的回收利用率、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率等。最終與原傳統(tǒng)包裝綜合比對,確定是否要、如何要優(yōu)化產品包裝結構。例如,日本的朝日啤酒公司,通過不斷檢測優(yōu)化,制造出一種強度很高的酒瓶,外觀與原先相比,幾乎沒有變化,但其強度卻增加了一倍,可供用戶重復使用長達16年。
據科學數據表明,全世界每秒大約就有一萬五千人在享用可口可樂公司的飲料,其品牌效應無需多說??煽诳蓸饭驹诓痪们疤岢鲆透偁帉κ址窒碜约邯氂械闹参锃h(huán)保瓶技術,試圖將這項環(huán)保技術推向世界,以達到在可持續(xù)包裝和回收方面的最大力度??煽诳蓸返闹参锃h(huán)保瓶是采用甘蔗及其他植物作為原料生產的,將植物內部糖分轉化為聚酯塑料生產原料,有效替代了約30%的石油,是一種100%可回收的PET塑料瓶。植物環(huán)保瓶在2009年開始推出,至今,其價值相當于避免了100萬輛汽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麥當勞作為全球知名餐飲品牌,擁有三萬多個餐廳,覆蓋近一百個國家。2018年10月麥當勞宣布持續(xù)推進綠色餐廳與綠色包裝計劃,全面支持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事實上,從2007年起,麥當勞就已經開始在外賣中使用紙袋,這也是國內餐飲行業(yè)中最早使用紙袋的品牌。2015年時,麥當勞在保證用戶體驗的情況下,盡力減少資源浪費。減輕塑料刀叉重量,減少塑料用量;優(yōu)化薯條盒的工藝,在原基礎上減少了20%的紙用量;將熱賣漢堡的包裝紙改進為單層包裝紙,光對于漢堡盒的優(yōu)化,就節(jié)省了7500噸的紙用量。不僅如此,麥當勞承諾2020年前,其食材的紙質包裝將全部使用國際森林認證的原紙。
綠色包裝無處不在,也是未來包裝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反觀過去,其實在綠色包裝理念還沒有被提出前的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利用僅有材料對身邊物品進行包裝,形成了獨特的包裝風格,這些包裝在當時是因為物質的局限性,但對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卻可以有不小的啟發(fā)。
原始社會時期,貝殼、動物膀胱、植物葉片等是用來儲存食物和水的最好方法,這些物品幾乎不存在任何的加工手段,卻也算是包裝設計的最初形態(tài)。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化,人們開始使用植物葉片編織籃子;鑿出空心竹木存儲水分;粘貼棉麻、動物皮毛制作成袋子或保溫用品。在科技與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也可返璞歸真,重新思考祖先們的智慧。實際上,我國仍有很多地區(qū)在延續(xù)著古老的包裝方式,例如草纖維包裝是云南獨有的包裝形式,居住在這里的人們長期養(yǎng)殖禽畜,有時會使用雞蛋等價交換商品,人們用草編織成裝載雞蛋的網兜,既簡潔又牢固,給人一種通透自然的新鮮感。
2019年起,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將全面開啟垃圾分類進程,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v觀全局,垃圾分類的源頭就是包裝的分類與回收,包裝設計的綠色化極大的減少了垃圾回收和處理的成本,未來的包裝設計趨勢應當是100%對人類健康和自然環(huán)境無害的,例如廢棄材料可完全降解、產品包裝利用率更高等,或是利用數字媒體式的無包裝形式,直接將包裝上的文字圖片介紹寫在電子屏幕上,甚至利用科技感更強的投影、VR技術等。未來綠色包裝的發(fā)展也離不開人們的環(huán)保觀念和自覺性,如果可以在去超市時準備好一個布袋,在吃飯時盡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節(jié)日時不盲目追求華麗的包裝外盒,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化進程也許會加快一大步。
綠色包裝設計可以創(chuàng)造更具有生態(tài)化、人性化的包裝空間,必將成為包裝設計的主流。材料與工藝的選擇是綠色包裝設計中的決定性環(huán)節(jié),在進行設計時,應著重于材料與工藝的與時俱進,選用合適的材料使產品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成為綠色包裝設計中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