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瑋君
江西省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地基處理的關鍵在于:運用適宜技術,糾正現(xiàn)場地基在密實度、含水率等方面的缺陷[1]。相較于一般建筑,高層建筑對地基處理環(huán)節(jié)的要求更高。在以樁基礎糾正地基缺陷時,樁基礎施工模式、施工注意事項的把控,均可影響地基質量。因此,探討樁基礎的運用要點具有一定必要性[2]。
預制樁的常用種類涉及鋼管樁(橫斷面尺寸范圍:100-300mm)、混凝土管樁(直徑尺寸:300mm)、基礎混凝土樁(橫斷面規(guī)格:150-300mm)等。有別于其他樁基礎,預制樁非施工中現(xiàn)制,而多由專門制備預制樁的加工廠提前生產、制作完成。為確保樁基礎高度契合現(xiàn)場地基處理工作的需要,需參照地基含水量、基土密度等參數(shù),選擇適宜類型的樁基礎。結合施工情況來看,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應用頻率處于較高水平。為確保這種樁基礎可為地基處理工作提供可靠支持,加工廠可按照如下標準,合理制作樁基礎:選用≥300# 標號的混凝土材料,為每個預制樁配置4-8 根主筋,并確保所有受力鋼筋的直徑參數(shù)達到≥12mm 水平。預制期間,考慮到樁基礎在地基處理中的特殊應用模式(樁尖端、樁頂受力較大),可適當彎曲位于樁尖端的主筋,并將樁尖端、樁頂2區(qū)域的受力鋼筋進行加密處理(方法為箍筋法)。預制完成后,按照標準流程養(yǎng)護樁基礎。測定樁基礎各區(qū)域3 個測點的強度均達到設計強度要求后,方可確認其質量達標。
可為工程地基處理提供支持的灌注樁技術種類較多。常用種類涉及:第一,沉管灌注樁。這種樁基礎以尺寸適宜的套管(與工程樁基礎設計尺寸參數(shù)高度適應)為基礎,其在地基處理中的應用流程為:將配置好樁尖、鋼筋架的套管沉入地基土內,向套管施加振動力,同時開展樁基澆筑,借助振動力的支持,獲得與套管尺寸適配的灌注樁。施工期間,可用的施加振動力方法包含反插法、單打及復打法等。其中,第一種方法按照先升高0.5m 后下沉0.3m 標準重復施工;第二種方法則按照上升0.5-1.0m,持續(xù)振動5-10s模式重復操作;第三種方法則需于相同孔內以專業(yè)設備重復2 次單打操作。第二,人工灌注樁。即由純人工操作模式,完成地基的打孔、立樁、固定等施工。由于該方法耗時較長,目前多被用于施工現(xiàn)場限制因素較多(如存在既有建筑、構筑物等)、場地復雜的工程中。第三,鉆孔樁。這類樁基多按照埋設護筒、泥漿生產、現(xiàn)場鉆孔、清孔及規(guī)范灌注的流程完成地基處理。埋設護筒時,如護筒長度不當,可能干擾樁基礎施工質量。為保障地基處理成效,需確保每節(jié)護筒的長度處于3-6m 水平。
基于高層建筑對地基夯實處理的高標準要求,可運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優(yōu)化現(xiàn)場地基處理質量。這類樁體的錘擊施工流程如下:
第一,選定打樁順序。參照工程現(xiàn)場布設樁基方案的密集度(高層建筑的樁基礎密集度水平通常較高)、設計標高參數(shù)等信息,從中心向兩端、逐段錘擊、由兩端向中心等模式中,選擇1 種作為標準錘擊順序。第二,樁基打入。參照樁基礎布設方案,將預制樁布設于高層建筑現(xiàn)場的適宜位置,配置尺寸適宜的樁架,按照上述方案引入打樁設備。向地基中打入第1 節(jié)樁體時,選用短距輕擊法,經檢查確認預制樁入土深度達到1-2m 水平時,改以正常落距、適宜擊打力度開展打樁施工。樁體沉入地基后,現(xiàn)場焊接工種迅速針對樁基底部進行焊接處理,以保障樁基底部強度、穩(wěn)定性參數(shù)達到設計標準。在此基礎上,延續(xù)錘擊打樁施工,直至預制樁的末節(jié)樁體完全沉入現(xiàn)場地基內。第三,異常問題處理。以錘擊法打樁時,預制樁可能面臨樁身斷裂、樁體移位、樁頂破裂等問題。樁體局部破損后,需及時更換新預制樁,以保障高層建筑地基夯實效果。如發(fā)現(xiàn)樁體出現(xiàn)移位,需按照現(xiàn)場樁基礎布設方案,重新調整樁基礎方向,糾正偏移問題,進而保障沉入地基中預制樁方向與工程設計方案的一致性。
灌注樁施工中,灌注樁的施工工藝把控,無疑十分重要。結合當前高層建筑地基施工狀況來看,高層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常選用鉆孔灌注樁改善地基在相關參數(shù)方面的缺陷。這類樁的施工流程為:
第一,鉆孔設備布設。高層建筑地基處理工程量較大。為確保樁基礎施工效率,需按照現(xiàn)場灌注樁分布方案,預先做好鉆孔設備的配置、布設工作。定位鉆孔設備期間,為保障灌注樁施工質量,需將設備定位偏差參數(shù)控制于<2cm 水平。第二,護筒布設。鑒于高層建筑對地基施工的特殊要求,可選用由鋼板制成的護筒(厚度規(guī)格以4mm 為宜),埋設于現(xiàn)場地基的恰當位置。由于不同土質對護筒、灌注樁穩(wěn)定性的影響不同,為達到預期效果,可參照土質類型,合理確定護筒埋深參數(shù)。如地基土質為沙土,需確保護筒埋深達到≥1.5m 標準;如為黏性土,則需將埋深調整為≥1.0m 水平。另外,現(xiàn)場溢漿口布設狀況,也可影響地基處理效果。對此,需保障現(xiàn)場溢漿口開設高度參數(shù)、數(shù)量參數(shù),分別符合高于地基0.15-0.30m、1-2 個標準。第三,制備泥漿。在這一工序中,需結合地基地層分布特征、灌注樁鉆孔方法,合理設置泥漿稠度參數(shù),進而保障現(xiàn)場鉆井深度、排渣能力符合高層建筑施工要求。第四,鉆孔及清孔施工。以鉆孔設備鉆孔時,注意避免孔洞偏斜。鉆孔期間,同步進行清孔施工。清孔標準為:孔壁穩(wěn)定性良好時(坍塌風險低),維持沉渣厚度參數(shù)處于≤20cm 水平;穩(wěn)定性欠佳時,將沉渣厚度維持于≤30cm 水平。第五,灌注。將預制鋼筋籠置入孔洞內,準確定位并做好基礎固定,經導管以適宜速度灌注混凝土。灌注期間,謹防中間區(qū)域出現(xiàn)斷層(最終表現(xiàn)為樁體斷裂)問題[3]。
高層建筑工程的地基土特征差異較大,其對樁基礎的要求各異。為保障地基處理效果,需嚴密結合現(xiàn)場地基各項參數(shù),合理選用樁基礎類型,并合理做好地基處理中各細節(jié)的把控。此外,為進一步優(yōu)化高層建筑地基施工質量,可持續(xù)總結樁基礎處理經驗,不斷改進施工工藝或樁基礎施工管理模式,以滿足業(yè)主對建筑質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