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付美
(重慶市萬州區(qū)人民醫(yī)院 重慶 404000)
隨著醫(yī)療技術發(fā)展,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得到完善,并逐漸應用于各疾病診斷、治療中,檢查中使用造影劑,可提高MRI 圖像清晰程度,確保檢查中可及時發(fā)現(xiàn)病變或腫瘤、明確病灶范圍,為臨床醫(yī)師診斷、治療提供參考[1]。釓造影劑為順磁性對比劑,增強效果較好,但使用后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不良反應,影響檢查安全性,且近年就含釓造影劑引起的不良反應相關報道數(shù)量增加,加之國內外也曾有死亡報道,為降低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中含釓造影劑對患者身體的影響,需在檢查中加強護理干預,故本文選擇200 例2018 年2 月—2020 年3 月區(qū)間收治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患者研究,對比不同護理方案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2 月—2020 年3 月間我院收治的200 例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患者,依據(jù)隨機信封法分為兩組。觀察組中男59例,女41 例,年齡均值(56.21±6.12)歲。對照組中男58 例,女42 例,年齡均值(56.14±6.02)歲,差異不顯著,P>0.05。本研究已上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
1.1.1 納排標準
(1)納入:①無精神疾病者;②無造影劑過敏者;③無聽力、認知、意識障礙者;④無嚴重心血管疾病者。
(2)排除:①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②慢性蕁麻疹者;③存在認知及聽力障礙者;④嚴重心肺疾病者;⑤低血壓者;⑥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
1.2.1 常規(guī)護理
檢查前詢問患者既往病史、過敏史等,若存在高危因素需謹慎使用造影劑,在檢查時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臨床癥狀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停止檢查。
1.2.2 針對性護理
(1)心理疏導:對檢查前有思想顧慮的患者,護理人員需做好每步掃描的解釋工作,操作前認真履行告知義務,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后方可進行操作。同時使用患者可理解語言為其解釋MRI 掃描的目的、意義、方法及注意事項,并借助視頻使其了解檢查安全性,針對過度擔憂患者需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解除其思想顧慮,提高其檢查中配合程度[2]。(2)病史詢問:檢查前耐心詢問患者既往病史、造影劑過敏情況,針對伴有慢性基礎性疾病、年老體弱者,在檢查中需謹慎操作。同時在造影劑使用過程中需提高警惕,確保各種搶救藥物、儀器處于備用狀態(tài),還可在注射造影劑前預防性給予皮質激素或抗組胺藥物,抑制機體過敏反應,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3)密切監(jiān)測:造影劑使用后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其不良臨床癥狀、生命體征變化,不可忽視任何細微之處,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處理[4]。(4)醫(yī)患互動:檢查前叮囑患者若出現(xiàn)不適可輕按手中急救小球囊,啟動緊急呼叫系統(tǒng),護理人員可通過窗口密切觀察患者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停止檢查并給予緊急處理。(5)檢查后留觀:造影劑不良反應多于用藥后發(fā)生,但不排除存在延遲反應,因此檢查結束后需留觀30min,確認無異常后方可離院,并叮囑患者若檢查后1-2 天出現(xiàn)不適,需及時入院就診[5]。
①檢查中可見骨關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泌尿生殖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不良反應。②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參考醫(yī)院下發(fā)“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心理狀態(tài)(參考SDS、SAS 量表評估焦慮、抑郁狀態(tài),得分越低心理狀態(tài)越高)、生活質量(參考QOL 量表評價,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2.00%顯著低于對照組23.00%(P<0.05)見表1。
表1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n(%)]
兩組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生活質量對比無差異,護理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14±2.05 分、生活質量90.11±0.52 分高于對照組,焦慮22.31±1.42 分、抑郁評分23.52±3.15 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護理效果(±s,分)
表2 護理效果(±s,分)
觀察指標 觀察組(n=100)對照組(n=100) t P生活質量 護理前 82.14±2.54 82.21±2.05 0.2144 0.8304護理后 90.11±0.52 83.61±1.11 53.0281 0.0000抑郁 護理前 52.14±2.52 52.31±2.53 0.4761 0.6345護理后 23.52±3.14 30.14±2.05 17.6536 0.0000焦慮 護理前 53.61±2.04 53.14±2.14 1.5897 0.1135護理后 22.31±1.42 30.42±3.51 21.4190 0.0000護理滿意度 93.14±2.05 81.52±1.52 45.5322 0.0000
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前,部分患者對檢查方法、重要性無準確認知,不免出現(xiàn)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導致機體腎上腺素、兒茶酚胺及組胺類物質過量分泌,增加過敏反應,為此需在檢查前、中、后加強對不良反應的預防,以期通過科學、針對性護理措施降低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本研究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2.00%低于對照組23.0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14±2.05 分、生活質量90.11±0.52 分高于對照組,焦慮22.31±1.42 分、抑郁評分23.52±3.15 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此結果證實針對性護理可有效預防潛在不良反應,進而降低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對患者生活質量、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分析:(1)隨著醫(yī)療技術發(fā)展造影劑經過完善,目前過敏反應已明顯下降,但眾所周知造影劑注射屬于侵入性操作,因此其對機體造成的損傷不容忽視,有學者指出:雖然無法預測造影劑生物反應,但可通過預防性措施降低其發(fā)生率[6]。(2)在患者進入肝臟磁共振增強室前,護理人員需引導其進行全身檢查,并詳細詢問其既往病史、過敏史等,充分告知檢查方法及檢查中可能出現(xiàn)不良反應,并通過科學溝通盡可能消除其思想顧慮,獲得患者及其家屬信任。在造影劑注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主動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并詳細觀察是否出現(xiàn)潮紅、腫脹等不良反應,若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即刻停止注射,并叮囑其進行深呼吸法,放松身心,若患者臨床癥狀依舊加重需立即上報醫(yī)師,實施緊急救治。為避免檢查后機體出現(xiàn)延遲反應,護理人員需在檢查完成后叮囑患者休息30min,在此期間多飲水,經評估無異常后方可離院[7]。(3)為確保發(fā)現(xiàn)異常后及時救治,檢查室內需配備氧氣瓶、血壓計等常規(guī)急救器械,并配備腎上腺素、異丙嗪等搶救藥物,給予患者緊急搶救,為后續(xù)治療提供時間[8]。
綜上,將針對性護理應用在肝臟磁共振增強檢查含釓造影劑不良反應預防中價值顯著,可明顯降低各系統(tǒng)不良反應,提高檢查安全性,亦可降低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檢查順利性影響,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