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甜甜 陳紅梅(通訊作者)
(長海醫(yī)院虹口院區(qū)骨科 上海 200081)
中老年骨科患者身體機能下降,治療后會出現(xiàn)較多的護理風險,若不提高重視,將會嚴重影響后期康復效果[1]。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安全屬于核心內容,通過采取合適的護理措施預防意外事件,不僅能夠保證患者的安全,還可縮短康復時間,增進護患關系[2]?,F(xiàn)將本院骨科2019 年4 月—2020 年1 月75例中老年患者作為對象,探討護理風險因素和對應的干預措施,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4 月—2020 年1 月于本院骨科接受治療的75例中老年患者,根據(jù)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常規(guī)組37 例,男19 例,女18 例;年齡54 ~80 歲,平均(66.58±5.95)歲。實驗組38 例,男20 例,女18 例,年齡55 ~79 歲,平均(66.21±5.44)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常規(guī)組提供骨科臨床常規(guī)護理,內容主要為病情監(jiān)測、環(huán)境護理、飲食護理、生活指導、抗感染干預和用藥指導等等。
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前提下采用護理風險干預:(1)護理風險因素:a.疾病因素:壓瘡、跌倒、下肢深靜脈血栓等;b.患者因素:患者因肢體受傷造成泌尿系統(tǒng)感染、心肌梗死與腦血管意外等;患者因長期臥床引起諸多并發(fā)癥或經(jīng)濟條件有限而抗拒治療,產(chǎn)生不良情緒;c.護理人員因素:工作被動,缺乏法律意識;對護理風險無預見性;缺乏對先進知識與技術的了解,因操作不嫻熟造成一系列問題;服務意識差,未將患者作為護理服務的中心。(2)護理風險干預:a.并發(fā)癥護理:因骨科疾病發(fā)生率高,術后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時,需指導患者進行適當鍛煉,患者出院后由家屬指導患者進行功能性訓練,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同時,還需按摩下肢,以促進靜脈血流?;颊呤芗膊〉挠绊?,發(fā)生跌倒的機率高,護理期間要保持地面整潔、干燥,并設置防滑標志。為使壓瘡率降低,護理人員與家屬需定時擦拭患者身體及輔助翻身;患者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機率較高,護理期間及術后,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家屬功能訓練的重要性,并教會患者正確鍛煉的方法,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功能訓練,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按摩患者雙下肢,以促進靜脈回流,必要時可遵醫(yī)用藥防治,防止血栓形成。b.心理疏導:患者受疾病與經(jīng)濟壓力的困擾,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若不及時干預,將會影響到治療效果;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內心真實的想法,盡可能滿足其合理需求;若患者存在嚴重心理障礙,還需遵醫(yī)采取心理治療;在心理疏導過程中,要積極開導患者,將治療效果與注意事宜告知患者;在患者主訴時,護理人員需認真傾聽,并對患者的遭遇表示理解、同情。c.疼痛護理:術后使用止痛泵能減輕疼痛,但如果患者對疼痛比較敏感,可遵醫(yī)對用藥量進行合理調整,以有效控制疼痛;對于術后3d 依舊存在劇烈疼痛的患者,需定時更換體位,幫助患者保持舒適、正確的體位,防止患肢腫脹而引起脹痛;幫助患者翻身時,應緩慢輕柔,控制好肢體位置;d.生活護理:告知患者多飲水,加速排尿;幫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鼓勵其攝入蛋類、魚、蔬菜、瘦肉、粗纖維和水果等食物,以增加機體所需營養(yǎng),加速胃腸蠕動,避免便秘:e.護理人員培訓:對護理人員開展專業(yè)知識、操作技能培訓;培訓時要向護理人員灌輸“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加強其風險防范意識,使護理工作更加主動。
(1)意外事件觀察:跌倒、下肢深靜脈血栓、壓瘡、墜床。(2)護理滿意度調查:根據(jù)《住院病人護理滿意度調查表》[3]調查滿意度,總分為100 分,評分>90 分說明滿意;89 ~70分說明一般滿意;評分<70 分說明不滿意。
使用SPSS20.0 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常規(guī)組護理意外事件多于實驗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意外事件對比(例)
常規(guī)組護理滿意度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例)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進程的推進,因骨質疏松等因素誘發(fā)的中老年骨科患者愈來愈多,此類患者在接受骨科治療過程中,存在較多的風險,極易影響疾病康復效果,部分病情嚴重者出現(xiàn)意外風險后,甚至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既增加了臨床治療的難度,也會加重患者的負面情緒,影響護患關系[4]。
目前骨科中老年易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跌倒和壓瘡等意外風險,包括一些心理問題,在開展臨床護理操作時,護理人員可由此著手,找出風險隱患,完善護理監(jiān)護,定時為患者擦洗、翻身與按摩,并和患者加深溝通,使患者調整心態(tài),樂觀接受治療[5]。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意外事件發(fā)生率7.89%低于常規(guī)組27.03%,護理總滿意度97.37%高于常規(guī)組83.78%,表明護理風險干預的臨床可行性高于常規(guī)護理,能積極預防意外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本次采用的護理風險干預措施較多,首先,將患者的個體情況作為護理核心,綜合評估患者病情與病史,找出風險因素;其次,針對風險因素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并逐一落實;最后,通過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工作責任心、風險防范意識和護理操作技能,以達到持續(xù)質量改進的目的;上述措施的實施層層相扣,有助于防控護理風險事件,增加患者對醫(yī)療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骨科臨床護理中老年患者風險因素多,實施護理風險干預作用顯著,患者滿意度高,值得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