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明
(重慶市開州區(qū)陳家中學 重慶 開州 405400)
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教育學家東尼·博贊最先提出了思維導圖的概念。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思維導圖是一個可以引導學生學習的心智成長結構圖,它是起到發(fā)散學生思維的積極作用的。在實際的應用中,思維導圖的完成的特征在于,其是由一個詞匯慢慢伸出關鍵詞分支,就像樹干分出樹杈一樣,但又不同于此,這是因為思維導圖是根據物理學科的某一知識點進行知識學習的思維演繹的結構圖,因而其又需要注重精練性,而樹干分支是沒有這個特征的。為了使思維導圖的呈現更具有精煉性、清晰性、鮮明性的特征,思維導圖一般會采用色彩、文字、圖形等不同元素繪制而成,在不同元素組成的作用下,會使思維導圖具有活躍和激發(fā)人腦思考的作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在樹狀結構引導下,梳理物理知識的相互的層級關系、結構關系,有利于學生對于物理學科知識的聯系性和區(qū)別性進行進一步的理解,也同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記憶。
2.1 精準知識結構的教學模式應用。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物理知識及原理進行精準地講解,同時在講解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在于使學生能夠聽懂和理解,這會對于提高物理有效課堂起到了十分積極地作用。這時,高中物理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呈現物理知識結構,同時需要把握思維導圖描述的精準性和可讀性。例如:在高中物理“曲線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繪制有關曲線運動的思維結構,首先,教師應該在思維導圖中展示本次課程有關曲線運動的關鍵知識點,它們包括:曲線運動的定義、產生條件、研究方法和應用及特例四個關鍵思維點。其次,教師根據科學的教學思路,通過循序漸進地添加思維導圖“枝葉”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曲線運動的原理知識。例如在研究方法的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分支地進行方法講解,將研究方法分出“運動的合成”和“運動的分解”兩條“枝葉”來分別地進行講解。上述層級分明、分支結構清晰的思維導圖的制作,使教師對于曲線運動的教學講解更加地精準,同時這種思維導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掌握了學習曲線運動物理知識的關鍵內容,以及與各個關鍵知識點相對應的細分知識點,使學生成功建立了有關曲線運動知識結構思維。
2.2 簡化課堂筆記的教學模式應用。以往的物理課堂教學有關教師板書和學生筆記的記錄通常會出現兩個問題,一是內容多而雜,這會加大課堂教學的負擔,使更多的課堂時間浪費在“記錄”的問題上;二是內容過于簡陋,板書簡陋會出現課堂教學的跳躍性過大的問題,使學生不容易理解和吸收新知識。而筆記簡陋則不利于學生課后復習。因此,物理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方法來杜絕上述情況的發(fā)生,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情況的發(fā)生。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來代替?zhèn)鹘y羅列形式的板書,利用多媒體放映的方式,將具有色彩特點,知識點概括能力強同時又具有細化知識點作用的思維導圖呈現在課堂上,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另外,學生模仿教師思維導圖的模式進行課堂筆記的記錄,不僅能夠使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得到開發(fā),同時避免了學生因記筆記過多而影響聽講的情況,避免了學生筆記簡陋影響課后復習的情況。
2.3 總結學習方法的教學模式應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應用,其實也是一個教師幫助學生整理思維,規(guī)范科學的學習方法的過程,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物理課程的過程中,逐漸地找到學習物理原理知識的思維方法,這對于學生科學的物理思維的成長是十分有利的。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思維導圖來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放射性思維,也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導圖可以在科學的關鍵知識點總結的前提下,能夠不斷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地去探究知識分支問題的能力。而物理教師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上將關鍵性的物理知識點進行科學的總結,引導學生在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引導下,去理解和學習物理知識。
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說是教學模式的一次思想革新運動,體現現代教育素質教育和思維教育的新理念。本文總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對于思維導圖的應用應集中于更精準的知識結構的總結、更方便的課堂筆頭的記錄、和更科學的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有利于教師能夠充分地應用思維導圖的價值,從而提高物理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