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山 周艷紅 段先惠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醫(yī)院婦科 云南 楚雄 675000)
宮頸癌前病變屬于婦科常見疾病,該疾病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會發(fā)展為宮頸癌,從而直接對患者產生生命威脅[1]。傳統(tǒng)臨床中治療宮頸癌前病變普遍采用宮頸灼燒治療,但該手術方式術后復發(fā)率較高,給患者帶來了痛苦[2]。近幾年,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臨床中逐步采用了陰道鏡聯(lián)合LEEP 術的治療方式,并且展現(xiàn)出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該手術方式由于創(chuàng)傷較小,也受到了廣大患者的青睞。本文選取了我院2017 年6 月—2019 年1月60例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進行觀察,分析了陰道鏡聯(lián)合LEEP(激光灼燒)術對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作用,內容如下。
對60 例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進行觀察,納入時間2017 年4 月—2019 年1 月,以數(shù)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患者。對照組采用宮頸激光灼燒術治療,觀察組應用陰道鏡聯(lián)合LEEP 術治療。觀察組年齡34 ~62 歲,平均年齡(46.2±1.3)歲,病程5 個月~2.4 年,平均病程(1.4±0.8)年,孕次1 ~4 次,平均(2.1±0.2)次;對照組年齡34 ~60 歲,平均年齡(45.8±1.8)歲,病程4.2 個月~2.2 年,平均病程(1.3±0.6)年,孕次1 ~4 次,平均(2.2±0.3)次。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檢驗無顯著差異,P>0.05,可以比較。
對照組采用宮頸激光灼燒治療,首先經陰道進行病理活檢,檢查前3d 叮囑患者禁止性生活,而后對陰道進行藥物沖洗治療,引導患者行膀胱截石位,對外陰和陰道進行消毒,置入陰道鏡探查病變范圍,調整激光束,對準病變,在距離病變組織2 ~3cm 位置進行移動性燒灼,灼燒范圍最廣至病變外緣2mm 左右,直至病變組織結焦痂,而后使用棉球壓迫止血。觀察組采用陰道鏡聯(lián)合LEEP 術治療,術前操作與對照組相同,經陰道鏡觀察宮頸病變情況,并調整焦距以明確宮頸血管分布和白斑范圍,使用醋酸溶液擦洗宮頸表面,去除宮頸粘液,確定病灶。觀察不清晰患者可采用宮頸管窺器進行擴張。取病灶組織活檢,而后紗布止血,給予抗感染治療。在確診后,患者月經結束的第五天實施LEEP 手術,患者行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消毒麻醉后,應用環(huán)形電極徹底切除病灶,實施電凝止血,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兩組患者均在術后一個月禁止性生活及坐浴。
參照以下標準評估患者療效:病灶消失,宮頸恢復光滑,癥狀消失為顯效;創(chuàng)面縮小超過75%,宮頸光滑為有效;與以上標準不符合為無效,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30×100%。對比兩組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對患者隨訪一年,統(tǒng)計復發(fā)率。
研究使用SPSS21.0 對實驗數(shù)據(jù)展開分析,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以χ2和t值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數(shù)據(jù)是96.67%(29 例),高于對照組的76.67%(23 例),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例)
觀察組手術時間(20.13±3.64)min,陰道出血(8.26±3.87)ml,一年內復發(fā)率3.33%(1 例),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與復發(fā)率比較
陰道鏡是目前檢查診斷宮頸癌前病變的一種主要方式,經陰道鏡可以直觀觀察到陰道表面組織病變情況以及血管分布,并進行病理組織活檢[3]。在陰道鏡下進行LEEP 手術治療,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而且創(chuàng)傷較小,在切除病變組織后實施電凝止血,可確保止血徹底,該手術術后無瘢痕,對妊娠幾乎無影響作用。而傳統(tǒng)的灼燒治療創(chuàng)面較大,愈合時間長,術后易復發(fā),止血方面采用壓迫止血,術后可能出現(xiàn)出血情況,進一步延遲愈合,加大了復發(fā)風險,灼燒治療對于病灶的清除效果也遠不如LEEP手術治療[4,5]。故而,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更高,且手術指標優(yōu)異,術后復發(fā)率極低。
綜上所述:陰道鏡聯(lián)合LEEP 手術對于宮頸癌前病變具有較高的治療價值,該手術可以徹底清除病灶,確保止血良好,降低了術后復發(fā)率,對患者造成的損傷也比較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