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蘊莉
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0
現代計算機、互聯網等高科技技術大多起源于美國,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也是美國最早提出的,不過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在人臉識別領域,我國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的發(fā)展和視頻攝像的發(fā)展緊密相連,早期的視頻攝像技術落后,像素低成像效果差。隨著設備的不斷更新,算法的不斷優(yōu)化,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識別率可以達到近百分之百的正確率,同時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成本也在不斷下降,除了機場、高鐵等地方的應用,各個高校也在后勤、保衛(wèi)、圖書館等使用了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
計算機面部識別技術通常稱為肖像識別或面部識別。它是一種基于人的面部特征的生物識別技術。它使用攝像機來收集包含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并自動檢測并跟蹤圖像中的人臉,然后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人臉識別。與其他身份識別技術相比,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具有自動記錄,統計,映射和分析的功能,因此判別結果更加準確,高效,方便。也正因如此,在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面前人們變得愈發(fā)透明,每一個人的面部信息都可能被非法收集、惡意加工、恣意傳遞和散播。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依托于人臉信息的獲取、加工、儲存、傳播與使用,如果以人臉信息為媒介去竊取更多的他人隱私信息,用于敲詐勒索、非法經營、倒賣牟利等行為,將會對人們造成嚴重傷害。
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在各個方面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易用性。它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面部識別易于使用:用戶易于接受,面部識別是一種生物識別方法。在刷卡方面,沒有忘記帶卡的情況,使用起來更加方便。通過使用照相機作為提取信息的前端設備,可以以非接觸和遠距離的方式讀取對象,并且可以在沒有對象感覺的情況下完成對象的讀取。準確度明顯,準確,快速:與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相比,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精度較高,錯誤率較低。其特點是突出且難以偽造: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是基于生物人臉圖像,所需的識別對象必須是現場識別且不易偽造,這是其他人難以實現的。生物識別技術;設備通用,成本逐步降低: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主要依靠前端攝像頭和計算機設備,可以使用原來的辦公樓視頻監(jiān)控系統進行了升級和完善,避免了大面積增加專用設備數量的增加和投資的增加,以及建筑物安全保護能力的提高;易于開發(fā)和維護:面部識別系統的核心是收集和識別。該系統非常容易進行二次開發(fā),因此可以與行政辦公室和考勤管理等系統集成,以實現數據在線自動交互,形成現場員工信息,例如行為,權限調用,等等,從而形成完整的現場人員動態(tài)在線信息[1]。
如今,人們在享受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帶來的高效與便捷的同時,其帶來的矛盾與沖突已慢慢成為人類生活的新常態(tài)。隨著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對人們生活工作的深遠影響,所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已變成當今社會必須面對的問題,這也是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發(fā)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在這個充斥著技術風險的時代,以塑造和培育人們責任意識為目的的責任倫理培養(yǎng)是應對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風險的有效策略。明確責任的主體維度及其責任分擔是與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相關的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與傳統單一的技術責任主體不同,現代技術責任主體已轉變?yōu)轭悺⑷后w等整體性主體,風險后果的承擔也呈現出鏈條化、聯動性的特征,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在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使用過程中,商家、企業(yè)、社會都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責任。譬如,企業(yè)在數據庫的管理方面有制定嚴密管理措施、維護數據安全的責任;社會有承擔建設安全、平等、可信、和諧的數據環(huán)境的責任。各主體對自身行為責任的回應,不僅是對自身利益的維護,也是一種道德要求。
技術效用能否順利實現,技術的正向價值能否得到保證,不僅受技術應用主體素質限制,還取決于社會立法與規(guī)范等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規(guī)范技術的良性發(fā)展與應用、維護人的隱私與尊嚴,這個觀念不能僅僅停留在人們的頭腦中,而必須經過嚴謹的立法程序,使之成為整個社會必須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正向價值得以實現的保障。首先,設立計算機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禁區(qū)。通過立法明確規(guī)定何以可為,何以不可為,避免侵入性過強的舉措。遵循 “必要且有限” 原則,對信息采集的范圍及所收集的人臉數據使用場景作出嚴格限制,以防止數據的濫用[2]。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種高科技手段層出不窮,我們應該多學習各種高科技手段,將其應用在生活中,通過在人臉識別的應用,使人們能更有效、更智能地獲取知識,擴充大知識面,提高其學術科研水平。而使各方面知識水平的提高,則可以使科技得到更快的發(fā)展,國家得到更新鮮的血液,形成良性循環(huá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