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距離雄心壯志,還有相當遠的一段路
8月15日,是印度的獨立日。有這樣難得的紀念日,莫迪自然是不會放過,鉚足了勁給國民鼓勁。他說道,印度主權“至高無上”,同時他還說,已經(jīng)向那些挑戰(zhàn)印度主權的人“作出了適當?shù)幕負簟薄?/p>
莫迪還表示,要建立“印度自力更生”特別經(jīng)濟計劃。其中舉到一個例子:“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之前,我們何曾想過印度會成為N95口罩、個人防護裝備和呼吸機的制造中心?但是我們做到了?!?/p>
但莫迪顯然是太過自信了。制藥業(yè)是印度人最自豪的產業(yè)。但是,離開中國,很多印度藥廠可能都“活”不過 個月。1
《我不是藥神》劇照
前兩年,電影《我不是藥神》里提到了治療白血病的神藥:格列衛(wèi)。但格列衛(wèi)卻是名副其實的“天價”藥:患者一般一個月就需要服用一盒,一盒23500元。有人幾年下來,為了續(xù)命吃光存款,吃掉房子……但格列衛(wèi)在印度的仿制藥只有200元左右。印度仿制藥價格,只有瑞士正版的1%左右!藥效差不多,但患者的負擔卻下降了99%。
通過這個電影,大部分國人第一次知道印度仿制藥原來這么厲害。
其實,印度有個外號叫“世界藥房”。全世界大概1/5的仿制藥都是印度生產的,甚至歐美很多發(fā)達國家的人也會去印度買藥。看似很了不起,但印度制藥產業(yè)有個嚴重的軟肋:嚴重依賴中國的原料藥。
那什么是原料藥呢?原料藥,英文簡稱API,就是指生產各類制劑的原料藥物。原料藥,病人沒法直接服用,要加工成藥物制劑才行。簡單來說,要生產藥物,必須首先有原料藥。
問題也恰恰在這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全國有1500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yè)。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藥出口國,2019年出口原料藥超過1000萬噸,賺回外匯超過300億美元。
印度人自己統(tǒng)計對中國原料藥依賴的情況
印度制藥業(yè)全球第三。印度制藥公司原料藥的70%左右卻依靠中國進口。有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抗生素、維生素等原料藥的產能占全球60%以上,超過50%出口,占據(jù)著全球市場份額的1/5。2019年,印度共向中國買了原料藥80多萬噸,貨值超過56億美元。
前段時間,特朗普多次鼓吹羥氯喹對新冠病毒有效。印度便批準羥氯喹作為治療藥物,并且加大馬力生產,每月能夠提供2億片。但印度生產羥氯喹的原料藥,90%來自中國。羥氯喹原料藥價格也從7800盧比漲到7.5萬盧比。
莫迪
今年早先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原料藥出口放緩。印度原料藥批發(fā)價迅速上漲。4月時,混合抗菌藥阿奇霉素每公斤的價格從7200盧比上漲到1.6萬盧比,奧司他韋也從10萬盧比漲到17萬盧比。
不少藥漲價近10倍。一時間,印度藥企叫苦不迭。印度藥品制造商協(xié)會負責人說:“我們配方中使用的原料藥,尤其是用于基本藥物的原料藥均來自中國,我們意識到這是不可持續(xù)的。”
而實際上,印度有些生產抗生素所需的原料藥進口依存度則高達90%。美國高盛一個調查報告甚至說,印度某些藥物的原料藥幾乎100%,也就是完全依賴中國進口。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印度某調查機構有個粗略估計,印度大型藥企原料藥有3個月左右?guī)齑?,但中小型藥企只能維持20~25天。也就是說,如果離開中國原料藥,印度有些藥企可能活不過一個月。
依賴中國原料藥這個痛點,印度人今年可能感受得格外明顯。前段時間,因為中印在邊境地區(qū)發(fā)生摩擦,結果印度封殺了中國的59個手機APP,印度全國也爆發(fā)了抵制中國制造的運動。印度政府也宣布暫停從中國來的貨物清關。簡單來說,就是拖著,不讓中國商品進入印度市場。
結果,印度制藥企業(yè)自己先受不了了。印度藥品出口促進委員會就向印度商務部、化工部、衛(wèi)生部和家庭福利部門提交報告說,限制中國原料藥進口,就相當于斷了印度制藥企業(yè)的“生路”。
不到一周,印度政府又主動開始對滯留在印度各地港口的中國進口原料藥進行清關??們r值達到20億印度盧比(近1.9億人民幣)。
所以,印度政府千方百計想擺脫對中國原料藥的依賴。
今年3月,印度宣布設立一個18億美元的基金,要在5年里,支持設立3個藥物制造中心。而且,還拿出近65億人民幣,專門支持生產53種主要的原料藥,比如,發(fā)燒藥品普拿疼,以及青霉素和環(huán)丙沙星等抗生素。
隨著中印摩擦加劇,印度在原料藥上的動作也越來越多。除了鼓勵國產,印度還打壓原料藥進口(不用說,中國是首當其沖的)。印度正計劃把原料藥進口關稅從當前的10%提高至20%~25%。高額關稅,就是想保護印度本國的原料藥產業(yè)。
但是,最近,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KPMG)有個報告,可以說是給印度人澆一盆冷水。
盡管印度人很想擺脫對中國原料藥的依賴,但在最基本的生產上,卻存在著巨大劣勢:生產原料藥,中國的成本比印度低20%~30%。其中,印度的原材料成本比中國高25%~30%;印度的電價比中國高20%;印度的勞動力成本比中國低1.8倍,但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比印度高1.5倍;印度的其他成本(包括融資、物流、生產等)也比中國高30%。
總的來說,印度人工是很便宜,但除了人工,其他的都比中國貴。而且,印度辦一個企業(yè)要比中國復雜得多,比如,注冊一個企業(yè)印度需要58天,中國只要9天。
直接后果是,印度生產的原料藥要比中國貴得多。比如,撲熱息痛(一種止痛藥)在印度的價格約為每公斤4美元,而在中國只要3.3~3.5美元。
用于治療HIV的依非韋倫斯,在中國的售價是95~99美元/千克,而在印度是115美元/千克??雌饋韱蝺r相差不多,但其實大型工業(yè)生產,累計起來,那么成本就高出了非常多。
有些聰明的印度企業(yè),不少已經(jīng)跑到中國設廠。比如,去年印度第二大藥廠西普拉就和江蘇創(chuàng)諾制藥成立合資公司,共投資3000萬美元。江蘇創(chuàng)諾制藥主要生產抗病毒、腫瘤產品及維生素原料和制劑。
不久前,在印度獨立紀念日,莫迪面向國民信誓旦旦地說,要把他2014年上任之初提出的“印度制造”政策,提升為“印度制造,為全世界制造”。但目前來看,莫迪距離雄心壯志,還有相當遠的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