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育華
〔摘要〕在心理課堂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對于綜合課堂的重視度和參與度較低,使心理課堂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我?guī)е鳶FBT對人性本善的假設(shè),運用非暴力溝通和正面管教的方式組織心理課堂的教學,探索了通過設(shè)置清晰、有趣、特別的課堂規(guī)則,為學生營造和諧平等、尊重友善、動靜結(jié)合的課堂氛圍,使師生在互相理解中建立良好師生關(guān)系、在彼此尊重和幫助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的心理課堂管理有效性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心理課;課堂管理;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31-0038-03
一、問題的提出
新的課程標準實施后,心理課越來越被重視,心理課開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漸被認可和肯定。但由于心理課在學校中屬于綜合科目,小學的心理課堂多是讓學生通過體驗和感受來學習心理知識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而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對于不需要考試的科目,學生對課堂的重視程度相比于主科會低很多。因此課堂上更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因課堂規(guī)則感不強而沒有參與到課堂當中的行為,如開小差,自行在桌底下看課外書、做作業(yè),與周圍同學說話等。而這些行為導致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不佳,如完不成課堂任務、錯過老師或同學的重要發(fā)言、打斷課堂的進程等。當這些情況出現(xiàn)時,一旦老師花費課堂的時間去進行處理,課堂效率就會大大降低,且原本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就會變得嚴肅起來,老師和學生的情緒都會受到影響,學生對課堂的喜愛程度也會隨之降低。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成長的過程實際上是由“他律”到“自律”的過程[1]。因此,如果課堂的設(shè)計中能夠有一些可以引導學生由“他律”轉(zhuǎn)向“自律”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實施的過程中加強學生“自律”的實踐,使學生習得更多的自律方法,提高自律的能力,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課堂管理負擔,同時也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為此,我?guī)е笆欠窨梢酝ㄟ^課堂合約的制定、工具的運用等方式,將課堂管理交還給學生自己,通過提高學生的自律感和課堂的參與感來提高課堂的效率”的思考,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嘗試和探索。
二、理論基礎(chǔ)
(一)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NVC)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溝通理念。在馬歇爾看來,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生命的覺醒、自由與成長服務的。因而,非暴力溝通主張“更接近于我們天性的思想、語言和溝通融于一體,幫助我們與他人聯(lián)系,以便我們回歸真正有趣的使得人生豐盈的生活方式——為自我和他人的幸福作貢獻”[2]。
非暴力溝通的模式有四個要素,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它崇尚人與人之間以愛、尊重、平等的方式相互溝通和理解。
(二)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基于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是一種既不懲罰又不驕縱的教育方式,它倡導采用“和善而堅定”的方式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關(guān)系,以鼓勵的方式,使用以家庭會議、班會等為代表的多種工具,培養(yǎng)孩子負責任、自律、合作、解決問題等品質(zhì)和能力,幫助孩子成為內(nèi)心有力量,有社會情懷,對社會有貢獻的未來公民[3]。
(三)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 Solution-Focused Brief-Therapy,簡稱SFBT),是由史蒂夫·笛·沙澤爾(Steve De Shazer)及茵素·金·伯格(Insoo kim Berg)夫婦于20世紀70年代結(jié)合心理研究團隊,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瓦基短期家族咨詢中心發(fā)展出來的一種短期心理治療或咨詢方法。SFBT 的基本假設(shè)是它最有魅力的部分,可謂人性本善價值的展現(xiàn)。它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都有資源與潛能去解決自己的問題;每個人都有力量、智慧及經(jīng)驗去帶來改變;人們都擁有驚人的資源,尤其當他們被允許時;每個人都希望被人尊重,也愿意尊重別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好的、可以更好,也希望別人過得好;每個人都希望與別人和睦相處,希望被別人接納,并歸屬于某個團體;人們都希望留下正向美好的足跡,并對世界具有正面的貢獻[4]。
基于以上的理論支撐,我?guī)е鳶FBT對人性本善的假設(shè),運用非暴力溝通和正面管教的方式組織心理課堂的教學。旨在通過清晰、有趣、特別的課堂規(guī)則,營造和諧平等、尊重友善、動靜結(jié)合的課堂氛圍,師生間在溝通和互相理解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在彼此尊重和遵守規(guī)則的情況下提高心理課堂的有效性。
三、以特別的課堂規(guī)則帶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一)以“特別的課堂問候”開啟每一次心靈探索之旅
在課堂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時候?qū)W生在上課鈴聲響了之后依然會帶著課前的情緒進入課堂,比如與同學鬧矛盾后的憤怒,結(jié)束課間有趣的玩樂后的失落等,這些情緒如果沒有被表達出來或被處理,就會影響到學生接下來課堂的參與度。而以往“上課,同學們好”“老師好”的傳統(tǒng)問候模式,既無法讓學生有機會表達情緒,也不利于幫助老師快速覺察到學生當下的情緒并進行處理。
因此,為了讓學生在課堂的開始可以有情緒表達的機會,以便老師可以在掌握學生情緒狀態(tài)的時候及時給予理解和支持,幫助學生放下課前的消極情緒,積極投入接下來的心理課堂中,我一改以往的課堂問候方式,用“鼓勵掌聲+情緒詞”的方式與學生進行課堂的問候。當老師說“上課”時,師生可以為課堂送上一個鼓勵掌聲,然后通過一個詞語表達自己此刻的情緒。
在使用特別的課堂問候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對于上心理課是“很期待”和“很開心”的,而有時候會聽到“不開心”“很郁悶”的表達,我針對這些情緒的反饋,會在正式上課之前先詢問和了解情緒背后的原因,給予共情和理解,并鼓勵學生先把消極情緒放一邊,帶著對課堂內(nèi)容的期待進入接下來的心理課堂。經(jīng)過老師的共情和理解,學生情緒會明顯地得到緩和,學生也愈發(fā)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
特別的課堂問候不僅有助于學生快速調(diào)整上課狀態(tài)、增強師生間的互動和連接,還增添了心理課堂的儀式感。
(二)用“特別的課堂合約”奠定“有序的課堂”的基礎(chǔ)
為了讓心理課堂可以既有趣又有序地進行,需要師生共同遵守一些約定,共同維護課堂的秩序。這些規(guī)則需要老師清晰地表達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和知道自己需要怎么做,可以怎么做。因此,對于第一年上心理課的班級,心理課堂的合約由心理教師通過圖片、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思維碰撞產(chǎn)生四個詞,24個字,分別是:認真投入、積極分享、尊重他人、保守秘密。由于心理課堂每兩周一節(jié),為了可以讓這些詞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每節(jié)課上課前,會由班級心理委員帶同學們一起回顧課堂約定。
對于已經(jīng)有過一年心理課上課經(jīng)歷的班級,學生對課堂最基本要遵守的約定已經(jīng)爛熟于心,因此從第二年開始,班級的合約由學生根據(jù)班級的特點、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通過自我表達、小組討論、班級投票的方式制定,這種合約是屬于自己班級的獨一無二的心理課堂合約。
學生自己制定課堂合約的過程,也是每一個人參與到課堂管理的過程,而獨特的課堂合約增強了學生對于班級的歸屬感,守護課堂的責任感,也增強了學生課堂中的自律性。
(三)用“特別的課堂暗號”增強師生共同管理課堂的默契
心理課堂是一個參與性和互動性很強的課堂,它輕松愉快的氛圍常常會引起學生的陣陣歡呼聲和爽朗的笑聲,每當學生因為課堂內(nèi)容而情緒高漲的時候,就需要花費一些時間讓他們從興奮的狀態(tài)調(diào)整到平靜狀態(tài)再進行接下來的內(nèi)容。而先平靜下來的學生有時候會因為迫不及待想要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或是熱心地想要幫助老師管理課堂,于是會大聲地喊“別吵了”“安靜啊”等,這樣的方式有時候會引發(fā)同學間的沖突或引起師生間的誤會。
為了維護充滿了正義感,希望可以一起維護課堂的同學對課堂管理的參與熱情,同時給予同學們充分表達情緒的機會,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用更友善的方式參與到課堂的管理和互動中來,我采用聲音暗號、動作暗號的方式,引導學生課堂中留意聽老師的聲音提醒并在接收到“噠噠噠噠”的聲音提醒后,迅速用兩次掌聲+“噠噠”的暗號進行回應并迅速坐好。在心理課上,如果感到開心、認同老師或者同學的觀點、感覺自己被打擾了等,分別可以用“開心揮手”“點頭點贊”“食指放嘴邊提醒安靜”等肢體暗號進行表達,老師在看到大家的動作之后,會給予動作的回應,對于感覺自己被打擾的同學也及時了解情況和給予支持,而當下打擾課堂的同學在接收到提醒的暗號后,也能夠更快地回歸到課堂的參與中。
通過聲音暗號和動作暗號的使用,師生課堂中的配合越來越默契,同學們既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老師也能給予及時的回應,并且這樣的方式并不會使課堂有太多不愉快的中斷,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學生在課堂以外的時間見到心理教師時,也會很開心地用動作暗號與老師問好和互動,增加了師生互動間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四)設(shè)計“特別的課堂小助手”增強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和專注度
小學階段的學習非常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而記筆記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在心理課堂上,我鼓勵學生用畫圖或者文字的方式記錄下課堂中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內(nèi)容或者收獲,為了激發(fā)學生做記錄的積極性,我將筆記本定義為學生的課堂小助手。在第一節(jié)心理課上,邀請學生為自己的課堂小助手起一個有趣的名字,設(shè)計一個自己喜歡的封面,以及給自己的小助手寫上一句話,這樣,每個同學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設(shè)計一本獨一無二的筆記本,也因此對本子更加地珍愛。
我發(fā)現(xiàn),每當同學們上心理的時候,都會很自覺地把筆記本拿出來,在他們心里,這個課堂“小助手”就像好朋友一樣陪伴自己一起上課,孩子們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記錄下了心理課堂中的所思、所想、所獲,無形中起到了提升學生課堂專注度的效果。有畢業(yè)班的同學反饋說,心理課堂的筆記本就像是在心理課堂上收獲到的一份禮物,因為是唯一一本可以連續(xù)記錄三年筆記的本子,并且一翻開就會想到當時課堂的內(nèi)容,是一份讓他們愛不釋手的課堂成果記錄。
四、效果與展望
經(jīng)過實踐的探索,清晰、有趣、特別的課堂規(guī)則能夠為同學們營造輕松有趣、和善堅定、互相尊重的課堂氛圍。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管理及自身行為的約束當中來,隨著對課堂規(guī)則的熟悉以及與老師默契度的上升,逐步地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過渡。學生認識和體驗到課堂是大家的課堂,每一個人都應該遵守課堂的約定,尊重課堂中的每一個人,全員參與的課堂管理模式讓心理課堂的有效性大大地提高。
但同時會發(fā)現(xiàn),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年齡跨度比較大,有一些方式對于低年段的孩子來說適應起來沒有那么容易。因此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還需多跟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多聽課觀察,在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狀態(tài)后,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對課堂的規(guī)則和管理的方式進行修改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胡曉洋.課堂管理從“他律”到“自律”的機制轉(zhuǎn)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2):25-27.
[2]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M].阮胤華 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
[3]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玉冰 譯.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
[4]許維素.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學習與應用的經(jīng)驗分享[J].心理技術(shù)與應用,2015,3(11):51-54.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里水鎮(zhèn)里水小學,佛山,528244)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張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