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輝 劉阿利( 通訊作者)
(永壽縣人民醫(yī)院藥劑科 陜西 咸陽 713400)
為提高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合理性,本研究從2019 年1 月開始將藥學干預應用于抗菌藥物臨床使用中,旨在探討藥學干預對抗菌藥物臨床規(guī)范使用的影響,為我院藥劑科藥物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更多依據。
本研究隨機選取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實施藥學干預前我院門診及住院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的72 例患者及其處方作為對照組,隨機選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實施藥學干預后我院門診及住院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的72 例患者及其處方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患者年齡18 ~60 歲,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認知障礙及精神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對照組男33例,女39例;年齡19~57歲,平均年齡(41.31±3.68)歲;內科31 例,兒科14 例,婦科10 例,骨科8 例,口腔科6 例,神經內科3 例;觀察組男35 例,女37 例;年齡18 ~59 歲,平均年齡(41.45±3.26)歲;內科33 例,兒科13 例,婦科9 例,骨科7 例,口腔科7 例,神經內科3 例;兩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分析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藥物管理,常規(guī)錄入處方后核對藥品并發(fā)放藥物。
觀察組對藥學干預實施前我院抗菌藥物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定期讓藥劑科藥師對臨床醫(yī)生進行關于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培訓,提高醫(yī)生安全、合理用藥意識,從根源上降低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發(fā)生。對處方進行常態(tài)化審查,依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認真審核每一張?zhí)幏?,對抗菌藥物使用的必要性、種類、劑量、配伍、給藥途徑等進行復核,重點對是否有必要使用及廣譜抗菌藥物的使用起點和聯合用藥的合理性進行復核;如處方有問題立即反饋醫(yī)生進行更正。特殊病例應對其病原菌進行藥敏試驗后選擇合適抗菌藥物,易過敏藥物需進行皮試無異常方可用藥;對于急診患者,醫(yī)師可依據經驗用藥,但應盡快做藥敏試驗并依據結果調整抗菌藥物使用方案。將抗菌藥物進行分級管理,對于高級別抗菌藥物使用建立專人管理制度,嚴格控制臨床用藥指征。建立健全獎懲制度,將醫(yī)師處方用藥合理性、藥師處方審核正確性與獎金掛鉤,提高藥師、醫(yī)師的執(zhí)行力。
依據藥品說明書、《2013 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1]、《抗菌藥物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2]、《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持續(xù)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3]對藥學干預前后我院抗菌藥物臨床使用合理性進行分析。
表1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不合理處方分析結果[n(%)]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1.0 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不合理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觀察組抗菌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4.17%(3例)vs.13.89%(10例);χ2=4.1433,P<0.05)]。
抗菌藥物對細菌具有特異性的殺傷力,對細菌感染患者的治療具有良好效果;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常出現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等,嚴重時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更重要的是隨之抗菌藥物濫用,耐藥性細菌越來越多,甚至出現超級細菌;專家預測,若不控制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在不久的將來臨床抗感染治療將面臨巨大挑戰(zhàn)[4-5]。因此,規(guī)范醫(yī)院抗菌藥物使用迫在眉睫。
藥劑師是臨床用藥的一個重要監(jiān)督和參與環(huán)節(jié),但在以往的藥物管理中,藥師的作用往往被放小或忽略,只是充當藥品發(fā)放、保存等工作,并未真正發(fā)揮藥品監(jiān)督管理的職責。本研究將藥物干預應用于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中,充分發(fā)揮藥師的處方審核功能,將藥劑科從供應保障型逐漸變?yōu)樗帉W服務型,以期更好的服務于臨床。
本研究結果提示:藥學干預可有效改善抗菌藥物的臨床不合理使用,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規(guī)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具有較好應用價值。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藥劑科藥師普遍缺乏臨床經驗,因此,為使自己對處方提出的評價和異議更具說服力,藥師應加強自身業(yè)務學習,多參與醫(yī)師查房、會診等,以提升、豐富自身臨床經驗和業(yè)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