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芳
(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 廣西 柳州 545500)
在我國傳統(tǒng)的高中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面臨著沉重的升學壓力和競爭壓力,致使教師一直將培養(yǎng)考試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信息技術的重視。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充斥在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各個角落,同時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任務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移動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帶來好處的同時,其弊端也是不可忽視的。本文在此基礎上,首先分析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如何開展教學工作的具體實施策略。
移動互聯網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進行充分融合后,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不斷向前發(fā)展,優(yōu)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完善了教學內容,但是存在的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其中最為突出的主要有:(1)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目標仍然不明確。由于教師的自身素質存在差異,對移動互聯網的了解和掌握也不相同,教學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別,在一定程度上給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帶來了阻礙。(2)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所教授的知識缺乏應用性,和時代有點脫軌。因為移動互聯網是新生事物,很多教師對其缺乏一定的經驗,在教授學生時也無法將對學生真正有用的東西全部教授給學生,即使有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輔助,也無法真正做到教學內容完全對接社會需求。
2.1 教師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的思維制定科學合理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規(guī)劃。教師要想高質量的完成自身的教學計劃就要在新學期初始制定合理的教學規(guī)劃,并按照規(guī)劃的內容認真地執(zhí)行。移動互聯網可以幫助教師將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直觀真切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在此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的是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成長和心智發(fā)展特點,運用互聯網制定科學的教學規(guī)劃。例如:教師不能利用移動互聯網將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一股腦的全部輸送給學生,應該利用移動互聯網讓學生根據課本的理論知識不斷進行實踐,這樣才能充分保證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效果。
2.2 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思維的應用,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信息技術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是瑣碎復雜的,并且知識都是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的,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也應該遵循系統(tǒng)性原則,以免割裂知識的整體性,造成理解障礙。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將信息技術的教材內容連接成一個整體,從而為學生更好的掌握高中信息技術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信息技術的實踐性遠遠大于其理論性,學生在初次接觸到信息技術時會感覺到其操作具有一定的連貫性,而移動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將其連貫起來,教師要充分把握這一點。
2.3 教師應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師已經不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也不再掌握著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話語權。教師已經充分地認識到教學活動不只有教師的教,更有學生的學,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例如: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尤其在操作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往往只是自己在操作,學生只是在觀看,有的學生并不能完全的看到,在此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先進性和便捷性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從而為高中生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其給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教師通過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幫助克服了許多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優(yōu)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拉近了學生和信息技術的距離,讓學生的學習難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