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英
(新疆奎屯市第七小學 新疆 奎屯 833200)
數學科目具有一定的難度,導致一些學生不能夠及時的掌握相關知識點,脫離教學進度,產生抵觸情緒,形成學困生。而小學數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生涯的基礎階段,對于后續(xù)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探索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途徑成為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1 學生學習興趣欠缺,學習方法不合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數學學困生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受到學生思想認知以及學習方式等因素的影響。第一,學生對于數學科目學習興趣不足,是造成學習成績欠佳的重要原因。由于數學科目的學習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及復雜性,再加上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尚未成熟,自制力相對較弱,這就使得學生極易產生畏難心理,削弱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第二,數學對于學生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學習方法尤為重要。但是一些學生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不能夠充分吸收課堂所講授的知識,并且課下缺乏及時的梳理鞏固,造成各部分知識點不能夠融會貫通。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學生不能夠跟上教學進度。
1.2 教學方式單一。隨著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雖然加強了對學困生的關注程度,但是由于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不能夠很好的把握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從而使其無法有效地針對學困生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此外,傳統的教學方法與小學階段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形成鮮明的矛盾,影響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造成學困生的形成。
1.3 家庭教育不科學。數學科目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想要學好數學需要進行課前的預習,以及課后的知識鞏固,僅僅依靠在校時間進行學習,容易導致相關知識點掌握不夠扎實。因此,家庭教育氛圍以及引導方式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一些家庭對于孩子學習的關注度不足,并未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使得學生形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影響學習效果。此外,一些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較高,對于孩子的過于嚴苛,加上不科學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甚至以自暴自棄的方式抵抗家長不合理的教育,造成惡性循環(huán)。
2.1 激發(fā)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是轉化學困生的有效途徑。這就需要教師以學生興趣點作為依托進行數學課堂的設計,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同時,充分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樹立對于數學科目學習的自信心。例如,可以將較為簡單的答題機會給予特困生,并采用獎勵小紅花等方式給予學生鼓勵。在作業(yè)批改時,以標注正確題目為主,并批注相應的激勵話語等等。此外,幫助學生探索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例如,在學習應用題等相關知識點時,可以通過聯系生活情況,將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生熟知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
2.2 因材施教,優(yōu)化教學方式。教師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是轉化學困生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提升對于學困生的關注度,采取契合的引導方式,幫助學生探索數學知識規(guī)律。此外,針對小學階段心理特性,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幫助及時掌握課堂相關知識要點,提升學生學習效率,逐步引導學生走出數學學習困境。例如,可以采取分小組學習的方式,利用一幫一的分組模式,幫助學困生鞏固知識點,理順思路,提升學習效果。此外,積極開展口算比賽、知識競賽等趣味活動,提升數學教學趣味性。
2.3 建立家校合作機制,發(fā)揮家庭引導作用。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fā)揮家庭的引導作用,對于學困生的轉化具有重要意義。學校要與家長建立緊密的聯系,及時的溝通學生學習及思想動態(tài)情況,使教師以及家長能夠全面的了解學生信息,并制定相應的教育引導措施。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情況交流會或是定期開辦家庭教育相關的講座,請專家或是經驗豐富的教師向家長傳遞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以及引導方式等。通過上述家校互動促使家長樹立正確的認知,并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構建科學的家庭教育模式,提升學習自信心。
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并非一蹴而就的,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作,需要學校以及家庭多方配合及協作,因地制宜的采取科學的引導方式,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注與鼓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畏難心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