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琪
(遼寧省大連南金實驗學校 遼寧 大連 116000)
初中美術是一門學生感知美、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藝術學科,將信息技術引入初中美術教學中,利用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學生的藝術視野,使學生在生動的視頻影像中獲得感官的享受,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對美術的感知和體驗。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老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興趣成為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不竭動力,進而為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生動直觀、內容豐富、動態(tài)化呈現的優(yōu)勢,為學生帶來豐富的視覺體驗,從而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初中學生通常是通過形象思維來獲取知識和分析存儲的,傳統(tǒng)的初中美術教學中老師利用文字描述、簡單繪圖來為學生進行知識講解,學生面對平面的教學內容很難調動起學習熱情,因此老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出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為學生將圖畫與聲音結合起來,化平面為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由文字到圖像,增加了初中美術教學的趣味性,喚醒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構建出高效的美術課堂。比如“學習服裝的色彩搭配”這課,老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進行生活中的個性美,強烈的視覺沖擊下很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愛美之心,進而對本節(jié)知識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地去看、去想、去練習搭配。
好的開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成功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而且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而為老師講解美術知識做好了鋪墊。比如學習“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課,學生通過對齊白石的《蝦》和董希文的《開國大典》進行欣賞和分析,認識表現性藝術和再現性藝術,體會到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老師為學生播放生活中小蝦戲水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感知到生活中蝦的靈動,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視頻資料將真蝦和齊白石的畫中蝦進行比較,找到不同之處,然后引導學生對齊白石《蝦》中的技法進行賞析,使學生感知到藝術雖然源于生活卻并非原樣照搬生活,而是發(fā)揮出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從而高于生活的道理。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手段的優(yōu)勢,為學生帶來生動、直觀、形象的視覺體驗,從而使抽象的理論知識擁有直觀的示范,從而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有效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難點。比如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構圖、線條、色彩、筆法、章法、技法、風格等知識內容學生由于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很難擁有準確的理解,無法深刻體會到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境。因此初中美術老師可以利用微視頻來為學生進行動態(tài)展示,直觀的呈現出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手法的運用過程,并且引導學生結合視頻內容自己親自動手進行不用畫法的體驗,從而對藝術作品中的繪畫技巧擁有深刻得理解,掌握其中蘊含的筆法技巧,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難點。比如《中國畫的筆墨情趣》這課的重難點是學生通過對中國化的構圖、留白、墨色的分析,來深刻體會到中國畫與西方風景畫在思想、技巧、形式上的差異。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中國歷代著名畫作,比如宋代著名畫家梁楷的《潑墨仙人圖》和清代的《蘭竹冊》,引導學生結合名家作品來感知中國畫中營造的意境美,然后為學生的對比展示西方著名風景畫,使學生通過直觀的對比分析來感知中西方景物畫的思想、形式、技巧上的差異,突破了教學難點。
初中美術是一門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學科,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具和教材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的發(fā)揮,無法深刻感知到美術的藝術性、趣味性?,F在將信息技術手段引入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美術教學變得生動、立體起來,使學生對美術的認知由模糊變?yōu)榍逦?,使原本意會的知識內容變成了生動的視頻影像,幫助學生打開想象的大門,挖掘了思維潛能,在美術學習中獲得生動而深刻的感悟,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比如學習“中國畫的筆墨情趣”時,老師引導學生結合《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發(fā)揮想象,感知古詩的意境美,鼓勵學生分享自己聯想到的詩情畫意,從而在豐富的想象空間中領會中國畫的意境之美。
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開展初中美術教學,使學生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學習美術、鑒賞美術,應用美術,既提高了學生的美術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感悟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