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華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qū)土型小學 安徽 淮北 235000)
在當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基礎。在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中,運算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各個方面發(fā)育不成熟,對外界新鮮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世界充滿了求知的欲望,而且小學生還很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好好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圖片或者一些物體,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中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仔細的觀察,自覺主動地去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教學《倍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為學生準備好教具小木棒,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將小木棒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小木棒結合“萬以內的加減法”進行動手操作,得出“倍的認識”的估算方法,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這個題目進行比賽,看看哪位學生是最先估算得到答案的。這樣不僅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得出答案,使得學生的思維轉化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
數學源自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中,教師將教材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找到數學的影子,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字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和認識,比如學生經常接觸的人民幣。教師可以讓學生家長陪同學生一起去商場中體驗購物的過程,并且教師要求學生將購物的過程記錄下來,在記錄每件商品價錢的過程中學生利用百以內的加減法進行估算,由此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瞬間提起了興致。有的學生是這樣記錄的:一件衣服400元,買了3件一樣的衣服;一雙鞋子500元錢;一臺電視3000元錢等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很好地將估算融入到生活中,也讓學生感受到了估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可以利用估算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再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估算全校一共有多少名學生?校園的所有教室面積總共面積多少等等,在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讓學生估算的靈活性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當下的小學生不僅對學習和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還有足夠的興趣,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估算學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師應該對每個學生的特點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小學生比較爭強好勝,很容易害怕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教師在小學數學中開展一些估算比賽,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通過比賽,可以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有具體的且全面的了解,讓學生在比賽的環(huán)境中加快自己大腦的運轉,積極地參與到比賽的過程中,勇于回答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問題回答的正確率。因此,在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中開展比賽,不僅僅能夠讓學生的數學計算得到培養(yǎng),還能提高學生估算的準確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制定出適合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應該就局限在教師為學生傳授知識的層面上,應該利用不同的教學形式來提高學生估算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到數學知識,掌握一定的數學估算能力,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