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兆偉
(河北省遷安市上射雁莊鄉(xiāng)白莊完全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科學教學要求得高效就必須回歸自然,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下感知和體驗科學,通過課堂陣地變化和資源形式的優(yōu)化激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讓科學本真價值在學生面前充分展現(xiàn),讓神奇的科學世界開啟學生學科學、論科學、探究科學的智慧之門,為建設高效自然的小學科學課堂出新招。
一般情況下,科學課堂多是通過講科學、背科學的方式完成課程任務,學生的科學感知基本是基于記憶和強化習得的,不能從科學認知規(guī)律入手去了解科學本真。新教育理念的科學課堂必須還原科學的本真,該回歸自然的課程一定要回歸自然,讓學生在自然環(huán)境中去揭開和理解它。在教室里很難實現(xiàn)科學的自然體驗式學習,教師要轉(zhuǎn)移課堂陣地,師生一起走進田間街頭、工廠園林等,讓學生在那里設身處地學習科學知識本真。
比如,在教學《植物博覽會》一課中,我們可以將學生帶到本地的園林苗木基地或者是綜合花卉市場,在那里讓園藝師為學生講解各種花卉的養(yǎng)殖技巧和經(jīng)濟價值。當學生聽到豬籠草的名稱由來、類別及特殊營養(yǎng)器官——捕蟲籠時,非常好奇瞪大眼睛集中全身精力去聽、去記、去拍照,還不時有學生向園藝師提出問題,互動很自然、很高效。通過這樣的課堂轉(zhuǎn)移很好地讓學生學到科學本真。
時代發(fā)展造就了教育技術的騰飛,我們應抓住機會好好利用技術時代的成果服務科學素養(yǎng)教育。時下人們常利用微課進行科學難題突破或者是亮點打造。其實微課的運用主要是抓住了學生對科學課程直觀認知的方式而已,時間久了,學生對微課的學習熟悉了,科學學習效果自然會打折扣。我們應利用新技術優(yōu)化科學微課形式,讓學生徜徉在新技術支持下的碼書課程之中,讓碼書教學成為科學教學的新常態(tài)。
比如,在教學《種類繁多的動物》一課時,教師結合動物種類數(shù)量之多,身邊存在的物種數(shù)之少,還有就是我們很難近距離、多角度、長時間去觀察和了解動物的結構及習性等因素,課上采用碼書教學。在學習昆蟲這一大類動物時,通過掃“我是昆蟲家族”二維碼,出現(xiàn)高清的昆蟲世界,空中飛的蝴蝶,地上蹦跳的螞蚱,池塘上空的蜻蜓……真的讓學生目不暇接,精力高度集中,學習興致一直到下課不減。課后教師給學生提供多個類別的動物的碼書資源,學生在家里可以繼續(xù)本節(jié)課的學習,這樣運用微課讓科學課程自然融入學生的生活。
自主學習是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學生能夠走進科學世界的動力之源。很多科學課程適合學生利用自主探究的形式去形成科學認知,建立科學概念,掌握科學生命的規(guī)律等。這些技能或者素養(yǎng)的獲得離不開探究,探究可以是師生間競賽制或者生生組合對比制,期間需要家長的參與和配合,讓高效自然的科學生態(tài)課堂充滿探究活力。
比如,在組織《土壤與植物的生長》探究活動中,教師按照課程需要將這一專題任務分解到整個學期,讓學生和家長配合來完成。課上師生只分享了區(qū)分不同土壤的方法以及探索某一種植物在什么性質(zhì)的土壤中生長的最好的理論方法。接下來的重要任務就是學生自己設計思路,包括選擇放土壤的器具以及土壤采樣方法,種植哪種植物等任務由學生自主完成。家長給予安全保證性指導和技術幫助。通過一個來學期的探究分享,對比分析得出不同類別土壤的特點以及它適應生長哪種植物,學生通過多組數(shù)據(jù),長時間的對比觀察獲得科學概念和植物的生長特點。這種探究學習讓科學課堂活力四射,魅力無窮。
科學課程本身就是對生活現(xiàn)象的科學詮釋或理論分析。要想將科學課程學好,學生就必須熟知科學在生產(chǎn)實踐中的具體價值。科學融合生活資源,讓生活見證科學價值,這也是我們新教育科學課程理念的一部分??茖W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盡量多采用鮮活的科學案例去佐證科學真理,讓事實解讀科學概念和規(guī)律。
比如,在教學《奇妙的護身術》一課中,教師播放一個電影短片,片中軍人、軍車、軍用設置及軍事基地的迷彩色格外引起學生的好奇。為什么會用迷彩色呢?其中有什么道理呢?迷彩色會不會跟綠葉有關呢?不用教師的點播學生就會發(fā)問,這正是啟發(fā)式科學設計。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去聽課效果能不好嗎?學完了很多動物的保護色這一護身術,之前的疑慮全部清除,答案不解自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科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所在,認識到這一點學生學好科學、用好科學就不是難事了。
綜述,科學教學要有對的、科學的、變化的方法,要經(jīng)常創(chuàng)新課程和資源的形式,盤活課堂陣地,時常讓學生走進田間街頭,工廠園林等地去探尋科學所在。這樣的科學課堂是高效自然的生態(tài)課堂,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就不是點陣的、被動的、局限的,而是系統(tǒng)的、科學的、有序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