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星
(湖北省崇陽縣大集中學 湖北 崇陽 437500)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助于學生進行理解分析,總結知識的高效思維工具。它通過豐富的顏色,關鍵詞,主次關系,圖文并茂的方式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全新的理論知識學習系統(tǒng),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記憶,靈活應對物理知識。在初中階段,物理學科的知識具有抽象化,知識點多且復雜,偏理論性學習的特點,這就意味著學生需要具備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將大量的理論知識化作更具體,更形象的知識。思維導圖的作用則是在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將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探索知識的內容有效的融合。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學生更有效,更科學的學習,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其他特長。一張思維導圖展現的是學生的思考過程與創(chuàng)意亮點,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要構建一個基本的知識框架,將知識點總結歸納,與他的設計創(chuàng)意結合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體,主動的去分析理解知識點,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學習,理解,靈活運用知識。
2.1 幫助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學生難以理解所學知識,對知識的學習仍處于表面,當學生遇到實際的問題時,無法解決。因此,教師需要加強課堂的高效學習,利用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準確理解物理知識點,再其次是反向學習,由教師布置思維導圖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主動去接觸理解物理知識點,進行充分的鞏固記憶。一方面是教師指導教學,另一方面是學生自主學習,對課上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消化理解,在腦海中構建一個由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總結的物理知識的框架體系。例如,在北師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物態(tài)及其變化》一章中,教師首先根據章節(jié)的重難點知識,通過布置小組作業(yè),幫助學生理解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本章內容有一個大致的概括理解,科學的設計出本章關于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和凝華的知識框架,細化知識,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2 利用思維導圖突破教學重難點。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特點,使物理課堂教學的設計讓學生有參與感,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加深學習深度,突破重難點。物理知識復雜且繁多,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如果有一部分知識沒有及時理解,那么后面的學習則會給學生增添更多的負擔,最終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注意重難點的講解,要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將重難點知識細分為小點,從一個小的知識點開始,逐步漸進,最終克服重難點難以解決的學習問題。例如,在北師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光現象》一章中,教師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時候,利用思維導圖將平面鏡成像中所運用到的物理知識點進行總結,將每一個知識點細分為區(qū)塊,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突破重難點。
2.3 利用思維導圖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踐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物理這一講究實踐真理的學科,進行實踐教學是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物理知識需要實踐來進行證明,在將實踐與理論結合的過程中,思維導圖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在教學中,思維導圖將知識點之間的脈絡關系總體列出來,同時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實驗過程與理論知識有效的結合,幫助學生一邊學會實驗步驟,一邊理解其中的知識點。例如在北師大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平均速度的測量》中,教師先引導學生繪制平均速度中物理變量的思維導圖,然后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將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完成,最后將實驗步驟融入關于平均速度的思維導圖中,借助思維導圖,充分理解關于物體簡單運動的一系列知識,讓理論與實踐教學充分融合,使物理課堂教學有效進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