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先鋒小學 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 014400
生本教育理念對基礎教育實踐產(chǎn)生的指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強調(diào)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自學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以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作為基礎,合理設計教學方案,給學生預留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間,發(fā)揮教學指導作用,給學生提供科學的自學方法引導,促進教學目標落實。
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建設生本課堂的第一步,教學活動氛圍營造需要教師及時轉(zhuǎn)變角色,找準自身定位,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探究[1],全面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同時教師自己也要成為自主課堂的指明燈。例如,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先不急于展開語文的知識鋪陳,詢問學生 “你與父親之間有什么難忘的故事嗎?” 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學生說自己考試成績較差,受到了父親的責罵,有的說自己生病的時候,父親買回來很多愛吃的零食,有的說父親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能夠看到他,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描述追問 “那么如果有一天發(fā)生危險,你覺得你的父親會怎么做?”,以此作為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契機,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導入一張 “汶川地震” 的照片,照片中孩子奄奄一息,父親在旁守候,其他的照片中,有的父親雙手支撐著頑石,為孩子支撐起一片天……學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此時教師導入文章,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情感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
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探究學習[2]。一是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要以問題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出問題的能力,為此可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疑問,才能使其產(chǎn)生學習欲望、產(chǎn)生深入探究的動力,通過分析和解決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一課時,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去探究:課文為什么以 “落花生” 為題進行寫作?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通過課文學習你學到了花生可貴的品質(zhì)是什么?等,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受到啟發(fā):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二是開展合作交流學習。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討論、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經(jīng)驗,每個人都能學到其他人的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經(jīng)驗,使學生思考問題的視角得到拓展,從而發(fā)展其自主學習能力。
除了掌握學習方法之外,學生還需要自主學習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結(jié)合日常的教學評價以及教學引導給學生鼓勵。就小學語文課程指導來說,新課學習中,首先,教學工作者需要引導學生自己利用工具書解決簡單的生字詞問題,課上指導環(huán)節(jié)需要做好示范朗讀,學生自主閱讀之后品味細節(jié),針對字、詞、句子、段落細化學習,之后整體感悟[3]。接下來,再提出一些難易適中的問題,鼓勵學生自學找出其答案,并和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最后,將這些答案歸納和總結(jié),并對問題加以補充說明。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成功自學完成一篇文章之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夸獎和表揚,鼓勵學生不斷地自主學習,給學生積極的教學評價,使其樹立其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如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時,在預習之后,給學生時間查文章中 “春風拂面”、“拂”、“干凈”、“規(guī)范” 等字詞的含義。熟讀課文之后,讓學生表達一下看完文章之后自己的感受。在生字詞聽寫以及問題回答過程中,都以積極評價為主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掌握自學方法是學生邁出自主探究學習的第一步,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指導者,應該結(jié)合學生的自學需求,滲透學習方法,讓學生逐步具備自學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踐教學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舉措,我們可以結(jié)合語文學科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習,通過多種形式、富有趣味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鍛煉合作學習能力、養(yǎng)成創(chuàng)新學習意識。例如,在《宴子使楚》一課的閱讀指導中,鼓勵學生分組創(chuàng)編情景劇,以小組為單位,學生自主選擇成員、摘選文章片段、分工人物角色、創(chuàng)編簡單的劇本,在課上給學生提供表演的平臺,表演之后評選出 “最佳演員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二是注重自學方法傳授。讓學生掌握高效學習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閱讀學習中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技巧,即:首先進行初讀,消除字詞障礙;然后再讀,分析課文寫作特點;在此基礎上逐句細讀,品詞賞句;最后是朗讀,感受體會作者情感。通過運用這樣的方法就能提高自主學習效果。三是培養(yǎng)良好自主學習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如下幾種學習習慣:認真閱讀的習慣、深入思考問題的習慣、注重預習與復習的習慣、自主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廣泛開展課外閱讀的習慣、勤于動筆寫作的習慣等。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有效提高學生語文自主學習效益。
語文學科教學活動的核心目標是養(yǎng)成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中自學能力就是語文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之一。養(yǎng)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成長與全面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作為教學工作者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自主學習的教育模式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指導者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F(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養(yǎng)成目標重要性認識不清,導致教學指導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基于此上文重點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自學課堂的方式,旨在推動語文課程教學目標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