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我有一個“開腦洞”的問題:地球上到底有沒有什么生物被霰彈槍擊中還若無其事?
(君 君)
這個“腦洞”開得很有趣。霰彈槍在網上有一個特別形象的綽號,叫“噴子”。在輕武器領域,它堪稱近戰(zhàn)王者。有一種調侃的說法:“世界上沒有什么是一發(fā)‘噴子’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發(fā)?!?/p>
霰彈槍的威力之所以強,跟它所采用的彈藥有關。它的彈藥有很多種,常規(guī)的主要有這三種:鳥彈、鹿彈和獨頭彈。
鳥彈、鹿彈和獨頭彈
鳥彈尺寸最小,一般被用來打打野雞等小動物。射擊時往往一噴就是一大片,不過它的威力相對要小一些。
鹿彈的尺寸則大一些,就拿最常用的00 號鹿彈來說,里面一般有8 顆 直 徑 為8.38 毫 米 的鉛彈丸,對于狼啊鹿啊之類的動物,被1 顆鉛彈丸擊中就夠嗆了,8顆齊飛的威力實在是難以想象。
至于獨頭彈,堪稱霰彈槍彈藥中的“大殺器”,使用獨頭彈彈頭的霰彈槍口徑一般是18.5 毫米,這么大的彈頭,擊出后簡直是一個高速飛行的大秤砣,別說動物了,石頭都能打爆。
各種尺寸的霰彈槍彈藥
無論鳥彈還是鹿彈,顧名思義,這些彈藥都是沖著打動物來的。按道理來說,地球上的動物確實不應該有誰能扛住這些彈藥的打擊,不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還真能找出一些動物界的“硬漢”。
第一位“硬漢”是其貌不揚的犰狳。
犰狳這種動物在中國可見不到,它主要生活在美洲熱帶地區(qū)。犰狳別名鎧鼠,顧名思義,就是長著鎧甲的老鼠,它是一種小型哺乳動物,體長從10厘米到1米不等。犰狳從上體兩側到四肢外側,都長著厚厚的骨板和鱗片,看上去就像穿了一身的“鎖子甲”一樣。
在野外,一旦遇到危險,它便會使出一個絕招:把自己蜷縮成一個球,這時候它身上容易受到傷害的部位都會被包裹起來,只留一身“盔甲”在外面,這身“盔甲”極為堅固,可以說是動物界的“鐵布衫”。
犰狳的鱗片到底硬到了什么程度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
犰狳長了一身的“鎖子甲”
2015 年一個周日的夜晚,美國佐治亞州的一只犰狳闖進了一戶人家的院子。這戶人家的男主人聽到聲音后出門查看,可夜里實在是太黑了,半天也沒看出院子里的“不速之客”到底是一只什么動物。
男主人為了安全起見,回到家中取出了一把手槍,對著犰狳就是“砰砰砰”幾槍。剛開完槍,就聽到屋子里他的岳母在哀號,男主人趕緊回去查看,沒想到的是,他岳母竟然中彈了。
原來他射出的子彈有一發(fā)被犰狳的“盔甲”給反彈了回去,擊中了在屋里坐著看報的岳母。
手槍子彈都可以反彈回去,這么看來,犰狳這一身性能強悍的“防彈衣”,挨一發(fā)鳥彈甚至鹿彈應該都不成問題。君君小朋友,這個答案不知你是否滿意?
話再說回來,犰狳有這種逆天的防御力,那它在動物界豈不是能橫著走路,想欺負誰就欺負誰?其實恰恰相反,犰狳的膽子超級小,可以說一有風吹草動它就立馬開溜,溜不掉就蜷縮成球,躲在自己的“盔甲”里。
犰狳就夠“硬漢”了,不過自然界還有比它更硬的家伙,那是一種蝸牛,叫作鱗角腹足蝸牛。
鱗角腹足蝸牛是一種很晚才被人類知曉的動物,直到2001年它才被人類發(fā)現(xiàn),首次被發(fā)現(xiàn)是在印度洋海面以下2000 多米的海底。它主要生活在海平面2000 多米以下的深海熱泉附近。要知道,深海熱泉一般都位于海底火山頻發(fā)的地區(qū),對于生命來說這里的溫度極高,壓力極大,這附近沸騰的海水溫度甚至能達到400 攝氏度。
一般動物到這里就只剩被烤熟的份兒了,可鱗角腹足蝸牛卻能在這里生活,簡直是個不得了的狠角色。在首次被發(fā)現(xiàn)時,有人試著拿瑞士軍刀砍了砍它的外殼,結果使足了力氣,軍刀卻只在外殼上留下了一個淺淺的痕跡。
這個家伙看起來就不是善茬
其實,鱗角腹足蝸牛能這么“硬漢”,全憑它的殼。它的殼有三層,最里面的一層是文石,也就是碳酸鈣,再往外的一層是有機外殼膜,最外面這層可就太厲害了——竟然是一層硫化鐵,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可以將鐵礦物變成自己骨骼一部分的生物,夠神奇吧?外殼堅硬到如此程度,想來霰彈槍碰上它也無計可施。
鱗角腹足蝸牛
鐵礦物
至于鱗角腹足蝸牛為什么會長出這樣的“鐵殼”,大概是因為它們生活在深海熱泉附近,熱泉噴出來的硫化鐵、硫化亞鐵等礦物質在它們原有的殼上不斷累積,年復一年,最后導致它們的殼越來越硬,變成了一塊“小鐵疙瘩”。
據說美國軍方在研究這個“小鐵疙瘩”,希望能從中得到一些靈感來制作防彈材料。
與同是“硬漢”的犰狳類似,鱗角腹足蝸牛雖然防御力很強,霰彈槍拿它沒什么辦法,但它的攻擊力很低,好在也沒有多少動物愿意吃這個“小鐵蛋”——吃進肚里可怎么消化呀?
自然界中的“硬漢”還有誰能抵住霰彈槍的攻擊呢?知識豐富的小軍迷們,歡迎你們來信告訴博士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