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綿綿
(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qū)坪山第二小學 廣東 深圳 518000)
感恩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之一,也是作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有修養(yǎng)的依據(jù)之一。我們社會是一個由各色各樣的人聚集起來的大家庭,生而為人,就得學會感恩,往往懂得感恩的人能夠很快的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不懂得感恩的人會受到大眾的排擠。所謂感恩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學。所以,在小學德育背景下,感恩教育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價值。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生而為人的基本修養(yǎng),也是人之常情。就當今社會而言,社會上廣為傳播的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潮流和不良信息正在一步步地侵蝕著人們的心靈,一些年輕人也在不斷因為社會上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而變得冷漠、對傳統(tǒng)的美德漠視。從個體的角度來講,感恩就是在幫助自己、提升自己,這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從群體的角度來講,感恩就是團結的基石,唯有群體之間彼此關系、相互支持、相互回報,才會使群體之間滋生溫暖,形成合力,從而共同進步,進而推動社會的良好發(fā)展。所以,感恩教育必須得從小抓起。在小學現(xiàn)階段,讓學生從小就知道,感恩意識絕對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的人格體現(xiàn)。在全面構建和諧社會、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實施顯得尤為重要。
2.1 重視感恩教育。對學生感恩教育工作可以從兩方面展開。一方面要求學校重視感恩教育,多多開展不同系列的感恩活動,以活動作為載體,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回歸現(xiàn)實生活,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不僅會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更會加強學生對于感恩的行動力。另一方面就要求家長對孩子的感恩意識做啟蒙工作,讓孩子學會感恩學會尊重他人,讓他們從小就知道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理解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師長的教育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學校、父母兩手抓,著重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
2.2 渲染感恩氛圍。在當今教育體系下,學生的學校生活多姿多彩,各種社團活動也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學??梢跃透卸鬟@一話題開展一系列講座以及其他活動,也可以在學校推廣關于感恩話題的手抄報、黑板報評比活動,這樣不僅能大力宣傳感恩、渲染感恩氛圍,也能使學生在這種具有評比的活動中發(fā)掘自身的競爭意識。同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展開關于感恩的寫作或演講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關于感恩的感受,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感恩之情,讓感恩的這種氛圍滲透到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2.3 感恩回饋社會。感恩教育中,感恩理論是前提,感恩實踐是行動。在學校以及家庭對孩子展開感恩教育之后,讓孩子身體力行的去體驗感恩才是關鍵。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系列的公益活動,例如:去養(yǎng)老院、敬老院照顧那些空巢老人、去孤兒院與那些缺失父母關愛的孩子交朋友、幫助那些環(huán)衛(wèi)工人打掃衛(wèi)生……這一些列的公益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幫助他人的樂趣,也能讓他們收獲隱藏在這些樂趣背后的感恩內涵。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愈來愈迅速,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越來越豐富,這種現(xiàn)象也造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給他們買什么,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斷、舍、離”,把那些不穿的衣物、不玩的玩具、不用的書籍整理出來,把這些富余的東西捐贈給那些需要幫助的小朋友,讓孩子學會分享、體會回饋社會的意義。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未形成完整的價值觀,所以推行感恩教育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德育工作不是一項短期的教育工作,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應該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景交融,感人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感恩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整個教育行列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用感恩教育去帶動德育,用德育來促進感恩教育,全面開展并落實新的教育理念,讓教師與學生攜手共同深化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