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廬江縣城南小學 計小晶
學習語文,首要的是學好作文寫作。筆者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出小學生高年級作文寫作的一些方法,以求教于方家。
教師需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首先是學會觀察校園內的人和物,因為寫人及景是作文寫作的基礎,比如觀察教師和教室內的花草。教師告訴學生觀察一個人要從外在通向內在,先看外表,再通過外在及接觸揣摩內心,外在的既可以觀察整體的精神面貌,也可通過著裝、眼鏡、頭飾、妝容等某個或多個方面來查看。接著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其實通過外在一般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性格、氣質、品性,一般穿著隨意的人可能是比較隨性的人,穿著精致的人可能是一個嚴謹的人。當然教師還應該告訴學生,外在有時候會欺騙人,僅僅觀察外在不能對一個人進行整體判斷,還需要通過交談、接觸使人物立體化,從而在寫作時可以將人物豐滿起來。當學生學會了如此來觀察一個人的時候,對于五年級習作《我的漫畫老師》的寫作將會得心應手。對于景物的觀察,教師主要指導學生從靜、動,近、遠,短、長三對角度入手,從靜、動角度看:教室內的花草靜養(yǎng)休息時是何樣姿態(tài),這些花草在含苞待放以及蓬勃生長時又是何狀貌;從近、遠角度看:任何景物的近景和遠景一定是不一樣的,一棵小草遠看可能呈耷拉狀,近看原來是疾風吹過后的掙扎不息;從短、長角度而言:觀看任何一種景物,都需要將短時段和長時段相結合,短期看那物總也不長,長期看那物已成參天大樹。學生通過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在寫作有關景物的作文如五年級習作《____即景》時往往會視野開闊,角度新穎,下筆如有神。
閱讀與觀察是作文寫作的兩翼,缺一不可。閱讀面廣的學生在寫作時總能思路清晰,引經據典,行文流暢。
閱讀首先是閱讀經典著作,經典不勝枚舉,教師要做的第一步是推薦書目,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筆者一般向學生推薦以下類型書目:名著導讀類,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自然科學類,《走進自然》;歷史人物類,《名人傳》;智慧啟迪類,《智慧故事精選》;童話幻想類,《哈利·波特》等。這些書目不僅經典,可讀性也很強,學生普遍愛看。筆者之所以按類別向學生推薦書目,不僅是希望學生涉獵面廣,也希望學生在寫作時不論涉及哪個范疇的內容都有話可寫。比如四年級語文下冊課本中所涉及的幾個習作題:“我的奇思妙想”“我的動物朋友”“故事新編”等就與推薦書目中的童話幻想類,走進自然類和智慧啟迪類有所關聯,只要學生認真閱讀了教師的推薦書目,對于這些習作基本是信手拈來。為了提高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教師在學生閱讀經典著作時,需要提幾點要求:第一是摘抄,將篇章中對事物和人物描寫比較優(yōu)秀的句子摘抄下來,并記誦。第二是用心記住經典著作中一些典型事例,以作為作文寫作的素材使用。
其次,閱讀范文。對于小學生而言,想要在作文寫作時語句出彩,妙筆生花,重要途徑是靠閱讀范文。所謂范文就是提供寫作范式的文章,它能給初學者提供寫作思路和語言表述,初學者跟著范文能較快上手。比如四年級作文練習“我的動物朋友”,學生如何能寫好這篇作文呢?第一要素是仔細觀察動物,第二要素是閱讀寫動物的范文,閱讀并思考范文是從哪些角度,如何組織語言來描寫動物的。二者兼?zhèn)浜?,動物描寫方面的習作對于學生而言已不是難事。
六年級語文有一個作文習作是寫作品梗概,那么學生該如何去寫呢?教科書第五課做了很好的示范,該課呈現了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的梗概,教師可指導學生仔細閱讀這部分內容,分析梗概是如何對整部小說進行高度概括的。通過師生的探討,大致可以得出,教科書的概括途徑分三步,第一步是事情或人物的開端,第二步是節(jié)選典型故事反映人物的獨特品質,第三步是事情或人物的結局。有了這樣的思路引領,學生再寫作品梗概就有據可循了。比如筆者班上有位同學向大家推薦的書籍是《西游記》,該同學首先描述了故事的由來,著重敘述了唐僧為何取經和解救孫悟空的事跡;隨后以《西游記》中經典故事“三打白骨精”為例,與同學們分享了師徒四人各自的性格特征;最后述說了整個事件的結局,師徒四人取得真經回到大唐,功德圓滿??梢哉f,這種概括作品的方式正是受到教科書中內容梗概的影響,向其他同學比較客觀科學地介紹了自己所推薦的書目。
作文寫作說難很難,說易也易,但是練就一手好文章的過程都是比較艱辛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循序漸進地積累素材,耐心細致地研讀范文,日復一日地練習寫作,終能使自己的作文寫作水平有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