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鳳
(新疆庫爾勒市第二小學 新疆 庫爾勒 841000)
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思路的轉變,已經成為新的教學理念拓展的步伐。而自主探究能力不僅關乎于當前虛聲的學習,更是對于學生長遠發(fā)展能力的有效鍛煉,通過對這項能力的提升,能夠幫助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在學習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性與個性,提高創(chuàng)新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小學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在目前的教學中大部分課堂均存在教師一言堂的現象,互動性少,且學生被動接受,課堂缺乏活力,形式死板,學生難以將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更難以談及知識的利用。因此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學習方式的拓展是每個教師應思考的問題。同時,如何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培養(yǎng)更多的品質素養(yǎng),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有效利用如自主、合作、探究等的教學措施,能夠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這個方法,也是實現小學語文結合當前教育的有效途徑。
古人云“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教學中應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疑”的教學情景,并用欣賞和認可的態(tài)度暗示學生,給予鼓勵,利用這種誘發(fā)性刺激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挑山工》一文時,教師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請學生邊聽邊找出不懂的地方或提出關于這篇文章里的一些問題。范文讀完后,許多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1)挑山工為什么能挑那么多的重物,還會走到游人的前面去?(2)作者為什么把那幅畫掛在書桌前?各式各樣問題的提出,表明小學生已經開始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盡管有時學生會提出一些幼稚的問題,但教師不能責怪學生,應該給予諒解、鼓勵,使他們充滿自信和勇氣,產生探究的學習欲望。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完全是“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使課堂單純成為了接受書本知識的場所。而合作、探究的教學學習方式,以及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能動性,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學習能夠積極、主動,并且能夠獨立的學習。這樣就需要教師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關注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學生當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將自主性、和主動探究這兩項作為目標去進行課堂設置,充分激發(fā)學生個性化學習。
2.1 建立合作學習小組。教師在課堂中教學中可設置“合作學習小組”,人數通常以4—6人為宜,在人員的分布上,要求每組擁有1—2名思維相對活躍,且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的職務,對教師的任務進行分配,并安排好組內成員的不同職責。此外,還可根據學生之間的聯系與親密度進行分組,彼此熟悉的小伙伴更能創(chuàng)造出搞笑的學習效果。
2.2 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教師要對小組長定期培訓和培養(yǎng),培養(yǎng)小組長怎樣在小組中進行學習分工,怎樣進行知識的歸納,并且培養(yǎng)他們學會意見處理不統一、怎樣討論等問題。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首先應當結合教學任務以及目標確定好每個環(huán)節(jié)應學習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鍛煉項目。如在對《爬山虎的腳》一文進行教學安排時,首先需要明確需要學生完成那些任務:(1)自讀課文,將文中的生詞和描寫爬山虎的葉子、莖和腳的句子標記出來。(2)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爬山虎的哪些部分,各部分有些什么特點。(3)詳讀后三短內容,從內容中理解爬山虎的腳在哪里,是什么樣,又是如何利用這些腳來上墻的,最后由組長歸納出本組的成果。全班集體點評,讓組長在自主、合作學習中鍛煉自身、發(fā)現不足。
2.3 建立獎勵機制,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為了更好地促進小組的合作意識,制定出評比“優(yōu)秀小組”的表格,對于組員積極發(fā)言、合作較好、愛動腦筋的小組或者是個人發(fā)言有創(chuàng)新、有進步就給予鼓勵,利用這個獎勵制度,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集體意識、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是具有導向、激勵、鑒定、預測等多種功能,科學合理的評價應該是多種功能的結合。在民主評價中,主要體現學生的地位,除恰當使用體態(tài)語言進行評價外,提倡滲透溫馨評語,主要采用師生評、生生互評中發(fā)揮評價的多重功能。
3.1 自評:只有具備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反省的意識和素質,才能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比如《草船借箭》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辯論“借箭”還是“騙箭”,然后使學生自評,充分展示自我評價能力。通過自評,大多數學生思想進行交流、補充,大家最終達成了一個共識——“借箭”。原因主要有兩方面:(1)從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這句話看出。(2)諸葛亮最后把借來的箭還給了曹操,是“有借有還”。學生圍繞論題辯論,是借箭還是騙箭,最終在自評中找到了共同的觀點,達成一致的意見。
3.2 互評: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生生互評、師生互評,促使教師優(yōu)化教學,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這樣才能更好的發(fā)展自身素質,達到教學預期的目標。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意識和能力,既是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能力的檢驗,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環(huán)節(jié),需要聯系書本知識、個人能力、學習過程與方法,個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念這三個維度的目標來進行,伴隨學生自我評價,與他人進行互評等多形式的綜合評價,發(fā)揮評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