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沈陽理工大學圖書館 遼寧 沈陽 110000)
圖書館作為社會科技教育文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社會協(xié)調共進。因此,圖書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社會發(fā)展的現實要求。
數字化圖書館在我國經過數十年的快速發(fā)展目前已進入實用階段。其主要標志是:數字資源大量涌現;各種類型和各個學科的數字資源層出不窮。隨著因特網的日益普及和檢索技術、檢索功能的日臻完善。大部分數字資源都已提供上網服務,大大地方便了用戶的利用和獲取。以數字資源為主體的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服務體系已初步實現,但在數字化圖書館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
1.1 圖書館經費短缺。當前數字化圖書館建設面臨經費很有限,其每年增長的幅度也十分有限,而數字資源的增長卻十分迅猛,而且價格逐年上漲。特別是既要擴大單一印刷型載體的儲藏,又要添置采集多類信息載體,尤其需要大量購置國外進口資料及先進的網絡化設備,就更加加大了資金的缺口。
1.2 信息技術的影響。在信息時代和網絡社會,圖書館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實體存在,而是在圖書館群之中,是與其所在系統(tǒng)的圖書館群的發(fā)展戰(zhàn)略或其他相關信息系統(tǒng)或網絡的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圖書館若能對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善加利用,將會加速向前發(fā)展;反之,作為圖書館工作重要基礎的文獻信息服務則會逐漸萎縮。
1.3 人才建設。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圖書館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圖書館員不僅掌握圖書情報知識,也要掌握現代網絡技術。而目前在圖書館真正掌握這些技術的人很少,需要進一步加大培養(yǎng)和培訓的力度。
2.1 構建技術管理體系。強有的技術支撐是進行數字化資源建設和開展基于網絡的信息服務的根本保證。技術管理體系主要是針對數字化信息的檢索、定制、標引、整合、存儲、發(fā)布等方面技術的有效運用和管理。選擇幾所有技術實力的圖書館,通過與所在地區(qū)的知名企業(yè)、學校合作共建方式,研發(fā)或跟蹤、引進、改造應用于不同領域的技術平臺。同時要同軟件商、技術商品供應商在數字資源的加工、應用軟件的開發(fā),大型數據庫的制作等方面合作。
2.2 建設高層次、高水平的館員隊伍。人才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尤其是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競爭。圖書館員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信息服務的優(yōu)劣。作為一名合格的圖書館員,應具有較強的信息搜集和組織能力。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要敬業(yè)愛崗,樂于奉獻,應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網絡技術、外語、圖書情報專業(yè)等知識。還要有較高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優(yōu)良的信息道德素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數字圖書館員要樹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合作與共享”的工作理念,主動服務,加強與他人的合作。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圖書館員隊伍才能使圖書館發(fā)揮更好的作用。
2.3 構建完善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數字圖書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終極目標和最終效果是依托于服務來實現的。具體地說,就是以數字圖書館為平臺,可以開發(fā)如下項目來實現其服務目的:
(1)建立網上資源導航系統(tǒng)。為了滿足用戶的專題信息需求,利用現有的搜索引擎預先對選定的專題信息進行大范圍的網絡搜索和采集,對相關的網頁進行主題歸類,對站點進行屬性如大學、科研、企業(yè)等的劃分,對數據庫進行信息類型或加工深度如全文、文摘、索引等的區(qū)分,建立多層次、全方位、有序化的相關信息資源導航系統(tǒng)。
(2)提供定向搜索功能。根據不同層次、不同行業(yè)用戶群體的需求,以“相關鏈接”、“推薦站點”等形式提供實用的搜索方向和搜索引擎,集中推薦屬性相同或資源相近的資源站點。
(3)建立虛擬閱覽室。
(4)不同類型網絡信息資源的檢索系統(tǒng)。
(5)依托各種網絡應用平臺為讀者服務,由于數字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完全突破了時空限制,可以充分利用E-mail、網絡預約等Internet應用平臺實現館際互借、參考查詢服務等。
(6)交互式智能參考查詢服務。
(7)利用網絡推送技術實現用戶的定題信息服務。定題是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傳統(tǒng)項目,而數字圖書館的定題在資源提供的豐富性與手段的方便快捷、智能化方面,具有與之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
圖書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發(fā)展歷程,它已經成為我國圖書館事業(yè)在經濟、文化、科技競爭中的新的制高點。數字圖書館將成為一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