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丹
(四川南充市儀隴縣賽金初級中學校 四川 儀隴 637672)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制度在不斷的改革和優(yōu)化,新課標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所有老師都要適應制度和改革和發(fā)展,除了對自身的提高之外,也同樣需要重識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和教學效率等幾大問題。初中語文教學作為義務教育中的“重要成員”同樣面臨著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挑戰(zhàn),對于新課標提出的師生互動教學活動,初中語文教學理應適應并積極配合,用新的教學方式改善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以下將針對初中語學教學師生互動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
1.1 雖然語文是母語學科,所有人都是自小學習語文科目,但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學生語文的學習程度只限于在能、讀、寫即可,其他的興趣并不大,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學習成果也不顯著。例如,對于古文言文的教學,因為知識點太過于深奧和不常用,教師也是慣用翻譯式的教學方式授課,致使學生對課程失去興趣,教學效果也是折上折。
1.2 填鴨式教學方法是存在各個學科教學中的問題,學生對于新的知識只能被動的接受和死記硬背,例如,對于古詩的學習,老師只解釋古詩詞的意思,卻沒有用好的方法把學生帶入詩人所構(gòu)思出來的意境中,有的甚至未曾解釋作者在寫此篇詩文時的背景,因此無法使學生真正理解詩的意境,且長期主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也會使學生的思維被固化。
2.1 結(jié)合多媒體創(chuàng)新教學?;趯W生自小學生語文,于對識字當然不在話下,所以老師若只是照本宣科的枯燥的授課方式來上課的話,學生肯定是沒有太大的學習興趣的。但是若是結(jié)合自制的視頻或者音頻等多媒體來上課,效果肯定事半功倍,以初中語文課文中的“蘇州園林”為例,這篇文章是教育學家葉對陶先生對園林知識解說的說明文,細讀他的文章猶如已置身蘇州園林中,但是讓從未學過此篇文章的初中生耐下心來一段一段的品味這些文字是非常有難度的。采用結(jié)合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首先,老師在上課前找到“蘇州園林”這篇課文的音頻,然后再找到一些蘇州園林的圖片或者視頻,最后根據(jù)音頻播放的速度,播放園林的視頻或者圖片。例如,在音頻讀到蘇州園林的假山、池沼等時,老師可以暫停音頻,并放出一些蘇州園林中假山和池沼的精美圖片,讓學生真正的感受一下藝術(shù)的偉大。在音頻讀到蘇州園林的門窗雕刻多么優(yōu)美、雕刻技藝多么高超時,亦可仿照上一段的操作,把園林中門和窗的照片呈現(xiàn)給學生,因為中國雕刻技術(shù)歷史悠久和偉大,老師還可以在備課時多準備一些這方面的材料,為學生拓展相關(guān)知識,相信這樣的課堂學生一定會有興趣聽下去,更重要的是,觀感和聞感的結(jié)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領(lǐng)悟。學完之后可在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提出相關(guān)問題,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園林卡片等獎勵。
2.2 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活動對于嚴肅的語文課堂來說似乎不太可能實施下去,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卻是一個改善師生關(guān)系、擺脫填鴨式教學的好方法。對于進入青春期的初中學生來說,老師正確的引導和尊重獨立個體的話語權(quán)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叛逆和反抗情緒會讓教學成果一無所有,所以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起他們學習的興趣非常關(guān)鍵。例如,基于中國古詩詞中很多詩都已經(jīng)被譜曲,可以用唱歌的方式唱出來,老師在上課時首先介紹作者創(chuàng)作詩詞的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懷下作出的詩,然后再用唱歌的方式把詩詞唱出來,對于唱歌相信沒有幾個學生是不感興趣的,同樣可以鼓勵學生上臺唱,如果有學生害羞不敢唱也可請他想象自己是詩人朗讀這篇文章,或者更甚于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譜的音調(diào)唱出來。詩歌本就是講究意境的藝術(shù),讓學生自己領(lǐng)悟其中的含義絕對好過去老師一字一句的解釋。老師盡可能的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互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極大的促進了教學效率。
2.3 符合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活動。定期舉行符合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活動,例如,在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建議學生把他們自己認為很喜歡的段落摘錄下來,待課堂活動時讀給其他同學聽,或者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讀出來,總之,把活動課堂營造成一個分享閱讀成果或者分享創(chuàng)作成果的氛圍,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這門學科。
綜合上述,語文教學成果提升的重要途徑便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生興趣。通過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尊重學生自我意愿的表達,才能同時提高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的效率。除此之外,老師自身對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的使用也要不停和學習和提高,要了解學生的想法,做好知己知彼,方能建立與學生的良好師生關(guān)系,交出滿意的教學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