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市第五十二中學
生命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旨在使學生尊重、理解并敬畏生命,學會積極、樂觀、健康地生活,并在體驗生命歷程、體悟生命意義的過程中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堅定的人生理想,掌握生活本領、延長生命的寬度和廣度,從而實現(xiàn)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尤其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是學生未來人生的新起點,關乎學生未來人生的發(fā)展。在這一階段進行生命教育,對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學會正確對待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難并且積極、健康、樂觀地生活,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學校要重視生命教育,并將之提高到“立德樹人”的高度來加強和固化。下面,筆者就高中學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滲透,談談自己的體會。
教育與生命息息相關。沒有生命,教育就無從談起。只有有生命內(nèi)涵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才是有意義、有品質的教育。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知識的碎片化隨之盛行,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呈現(xiàn)多樣化趨勢。但由于網(wǎng)絡信息缺乏有效監(jiān)管,虛無主義、低俗文化、不實言論甚囂塵上,對缺乏辨別能力的高中生產(chǎn)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他們有的厭學,有的仇視社會,有的對生活缺乏信心,有的抑郁自閉,甚至輕生。因此,生命教育的回歸,是社會的呼喚,是學校教育的期盼。首先,生命教育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壓力的增加,高中生獨立意識增強、心理沖突加劇、遇事敏感、意志薄弱,容易走極端。如何喚起高中生的生命意識,引導他們成功化解成長危機,順利實現(xiàn)自我認知和角色的正確定位,是生命教育的第一要務。其次,生命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生命覺察力。生命教育能引領學生思考“我是誰”“要到哪里去”“如何才能到達”等人生哲學問題,引導學生體察生命、認識自我、發(fā)掘潛能、規(guī)劃人生,并通過生命管理,讓每一個學生最終實現(xiàn)自身的生命價值。最后,生命教育可以有效引領學生的生命成長。生命教育是在讓學生明確生命神圣可貴、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同時,自主探索生命價值,從而更高效率、更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生命質量。因此,學校要認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將生命教育落實于各種教育活動中,讓學生懂得生命之貴重,進而自律、自省,將敬畏生命落實到行動上。同時,堅定人生理想,積極掌握生活本領,升華生命價值。
人的生命由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及精神屬性三個要素所構成?;鶎訉W校、一線教師不僅要引領學生懂得生命的自然屬性,學會生存,學會保護自己與他人,還要引領學生懂得生命的社會屬性,學會學習、生活與發(fā)展,更要引領學生追求生命的精神屬性,學會守正與創(chuàng)新、奉獻與擔當。
1.積極開展保護生命的教育。保護生命,就是讓學生懂得生命的來之不易、神圣可貴,學會保護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培養(yǎng)學生敬畏、尊重生命的情感和態(tài)度,樹立珍愛自己、關心他人生命的意識和觀念,學會緊急避險,學會保護生命的方法和技能。保護生命是尊重生命自然屬性、延長生命長度的必要途徑,也是一個人仁愛之心和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2.扎實開展發(fā)展生命的教育。發(fā)展生命,就是教學生懂得如何發(fā)展自己,如何使自己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絢爛,使自己的生命質量更高、生命成長更有效,從而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社會角色以及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與他人相處,積極主動地探索自身的社會價值。發(fā)展生命是尊重生命社會屬性、拓展生命寬度的必經(jīng)之路,也是揭秘生命成長密碼、促進個體生命社會化的重要舉措[1]。
3.有效開展提升生命境界的教育。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生命境界,就會擁有什么樣的人生。人的生命境界是個體生命在不斷提升生命能力和不懈追求生命意義的過程中得以升華的。提升生命境界,就是教學生懂得生命的真諦、領悟生命的價值、感知生命的意義,從而學會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產(chǎn)生愛國情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進而堪當大任、勇挑重擔、報效祖國、奉獻社會,自覺追求生命的高度,努力彰顯生命的光華。
生命教育是一種關注個體生命、直面成長問題、促進生命健康發(fā)展的教育活動。學校要發(fā)揮教育主陣地的優(yōu)勢,通過營造氛圍、課程建設、團隊培養(yǎng)及家?;拥韧緩?,將生命教育真正落實于學校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
1.著力營造促進學生生命發(fā)展的良好氛圍。生命教育具有明確的導向和豐富的教育內(nèi)涵,其目標指向人的終極關懷,其實施貫穿教育的整個過程,其內(nèi)容涵蓋學校各個學科領域。因此,學校要大力營造生命教育的氛圍,從學校文化、辦學理念、課程設置、課堂教學、主題班會及課外活動中體現(xiàn)生命教育理念、聚焦生命教育主題、推進生命教育進程,讓生命教育成為學校最顯眼、最亮麗的文化符號,使全體師生自覺參與到生命教育的實踐探索之中,使“敬畏生命”“珍愛生命”“護佑生命”成為全校師生的行動自覺。教師要重視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同時,組織教師深度挖掘整合生命教育資源,充分運用適合學生生命教育的事件或案例,分階段、分層次并適時、適度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動和生命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獲取生命的知識、技巧和技能,在活動中得到意志的磨煉、品格的錘煉和人格的鍛造,從事件或案例中汲取生命成長的智慧、經(jīng)驗和力量。
2.積極構建適合學生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學校是育人的地方,有什么樣的課程,就會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學生。因此,學校要加強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通過頂層設計、資源整合、學科滲透、教材開發(fā)、活動安排及考核評價,形成一個基于學校、立足校本、適合學生的完整生命教育課程閉環(huán),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存、生活、學習和發(fā)展能力。學校要通過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預防教育、防暴力防欺凌教育、衛(wèi)生與健康教育等,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提升學生保護生命的能力;通過勵志教育、抗挫折教育、學習能力教育、感恩教育及生命體驗教育等,激發(fā)學生的成長動能,提升學生的生命成長和發(fā)展能力;通過價值觀教育、誠信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及生態(tài)文明教育等,促進學生的道德成長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引領學生成為有遠大理想、有精神追求、有生活品質、有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學校應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將生命教育課程打造成動態(tài)的、開放的、菜單式的課程體系,使全體教師根據(jù)現(xiàn)實需求靈活自如地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真正讓生命教育課程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支撐。
3.努力打造一支熱愛生命教育的教師團隊。教師是學校課程的開發(fā)者、建設者和實施者,教師課程執(zhí)行力的大小取決于教師的觀念、教學策略、教學方式及教師的綜合素質。生命教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的有效載體,是學校教育品質提升、內(nèi)涵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它需要一支懷揣教育理想、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教師隊伍真情投入、熱情付出。生命教育是一種主題引領、立足體驗和注重過程的多學科互相滲透的綜合性教育活動,可以有效引導學生了解生命真諦、體悟生命價值、培養(yǎng)人文精神、滋養(yǎng)人文情懷,并調動起學生對終極信仰的追求。這既是教育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的落腳點和最終歸宿,更是“立德樹人”的有效載體。可以說,生命教育為廣大教師打開了一扇窗,為莘莘學子開辟了一條道路,可以極大地開闊教師的教育視野,豐富教師的教育實踐體驗,促使他們積極投身學校課程建設和教改實驗,引領教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此,生命教育在促進學校生命課程建設、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的同時,提高教師的生命質量。
4.合力建構家?;訖C制。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培養(yǎng),也擺脫不了社會的影響。學校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樹人、培養(yǎng)能力,家庭教育的使命是培養(yǎng)性格、養(yǎng)成習慣,而社會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等“三觀”的形成上。一個人對生命的認知、覺察及接納,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感悟與體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敗,取決于他吸納社會正能量的多少,取決于家校合力整體效能的發(fā)揮如何。因此,如何使學校、家庭及社會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共同構建生命教育的家?;訖C制,形成促進學生生命健康成長的教育生態(tài),是基層學校、一線教師的一大使命,也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學校不僅要加強家長培訓、密切家校聯(lián)系,還要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輿論導向,將家長和社會力量吸引到生命教育的事業(yè)中來,切實為學生的生命成長保留一方凈土、撐起一片藍天。
總之,教育是關乎生命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喚起生命意識、開發(fā)生命潛能、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教育[1]。因此,教師要努力推動學生生命世界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積極促進學生個體生命價值的不斷提升和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