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成文等
獨立思考,不要盲從
●陸成文(遼寧錦州)
讀《做一個好的讀者》(《雜文月刊》2020年8月原創(chuàng)版),深以為然。我與作者劉才文先生的年紀差不多,也曾經歷過類似劉先生的經歷。我讀高一時,學校以團委會及學生會的聯(lián)合名義,組織我們批判電影《早春二月》。于是,連電影《早春二月》都沒有看過的我們,便認定《早春二月》是一棵“大毒草”,個個躍躍欲試,紛紛口誅筆伐,“滿嘴跑火車”。后來也批過《燕山夜話》《三家巷》《春春之歌》……無論讀過還是沒讀過這些書,都不影響我們人云亦云、聲嘶力竭地大加批判。
時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如今我們的生活條件大有改善,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墒?,我們中的一些人,在認知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方面卻沒什么長進,甚至沒有改變。前不久,收到一位微信好友轉來的帖子,其內容基本是對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攻擊。大意是,莫言的作品是靠抹黑國家抹黑中國人獲獎的。我捉摸,既然他轉給我這個帖子,他就很可能持與帖子相同的觀點。于是我試探著問他,他的回答如我所料。我又問他:“讀過莫言的書嗎?”他倒也誠實,“真沒讀過”。于是,我不客氣了:“你連莫言的書都沒有讀過,又憑什么說莫言的書抹黑國家,抹黑中國人?”“千萬不要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腦袋獨立思考,更不能扣大帽子……”
“術有專攻,書有偏好,你可以旗幟鮮明地說,我不喜歡某人的作品。但慎聲嘶力竭貶損別的作品與人品。動不動扣頂傾國的帽子,將不同嗜好上升為政見之爭,則扭曲了藝術欣賞的本意,文章何時傾社稷?”劉才文先生的段話,實在是明晰的、擲地有聲的忠告。
什么是正能量?
●苗志學(陜西佳縣)
讀李景陽的文章《觀念可以殺人》(《雜文月刊》2020年8月原創(chuàng)版),對正能量負能量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一些人眼里,只有褒獎是正能量,一切批評都是負能量。而現(xiàn)實中,社會并非是單一的單色的:有誠實亦有偽善,有清廉亦有貪腐。誠實與偽善,清廉與貪腐,是社會的兩個方面。表揚與批評,揚善與懲惡,相輔相成,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激濁揚清,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豈能說表揚與揚善是正能量、批評與懲惡就是負能量?繆可馨的作文,由《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想到人間的偽善和騙局,其感言:“這篇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被表面的樣子、虛情假意偽善的一面所蒙騙,在如今的社會里,有人表面看著善良,可內心卻是陰暗的。他們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卑鄙手段和陰謀詭計,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边@是一篇很好的雜文。10歲孩童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實屬難能可貴。若依繆可馨的老師的觀點,雜文家都會得到一個批語——(批判是負能量)要傳遞正能量!批判是雜文的本性,雜文家的大多數文章具有這一特性。難道雜文家都在傳遞負能量?!雜文家對以權謀私,不會視而不見;對偏私作惡,不會置若罔聞。每個時代都有做壞事的人,雜文家每個時代都不可或缺,他們的批評文章是真正的正能量。
漫畫功能不遜雜文
●劉曰建(北京豐臺)
筆者每月收到《雜文月刊》最先閱讀“諧圖趣語”“畫里有話”,漫畫是形象思維,直觀詼諧、內涵豐富、妙趣橫生、給人啟迪,還省眼力。以《雜文月刊》2020年8月原創(chuàng)版為例,《二樓是局長家》,三層樓住戶都養(yǎng)鸚鵡,鸚鵡學舌各有不同:“你好!”“研究,研究!”“吃了嗎!”不是什么人養(yǎng)什么鳥,同一種鳥被不同人飼養(yǎng),模仿“業(yè)績”大相徑庭。《怎么會這樣?》花前月下,青年男女約會,男士一個勁兒表白:“我不抽煙”“我不喝酒”“我不打牌”,正當讀者感到“有戲”時,女士一句:“你算啥男子漢!”拎包走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諷刺的僅僅是那位女士嗎?最有意味的當屬《功夫》,女士斜身坐在旅行箱上,癡迷于玩手機,旅行箱被人撤走了,坐姿絲毫不變,懸在空中,有違生活常識、力學原理,幽默的味道也就在這里,比單純指責手機控有力??粗?,讓我想起六十年前看過的漫畫家丁聰的漫畫《決心》:戒煙者右手拿著煙霧繚繞的煙斗,左手高舉表戒煙決心;把煙斗從窗口拋出;戒煙者大步流星奔下樓;在樓下雙手恭敬接住尚未落地的煙斗。不合常理的極度夸張,產生了永久的魅力。誰見過“燕山雪花大如席”“白發(fā)三千丈”,誰能不欽佩詩人的浪漫呢?同理,好的漫畫,奇特的夸張,準確的針砭,不啻一篇好的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