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蔣 放
2018年3月13日清晨,我從上海坐“高鐵”前往蘇州,尋訪周瘦鵑故居“紫蘭小筑”,攜帶的是35mm CONTAX D單反相機。
周瘦鵑先生原名國賢,號瘦鵑,筆名有泣紅、懷蘭室主、紫羅庵主人等。他肆業(yè)于上海西門民立中學,上世紀20年代在鴛鴦蝴蝶派作家包天笑的提攜下,成為小說名家和鴛蝴派主將。鴛蝴派起自民國,終于解放,是長達38年的一個文學流派,在五四之前和稍后的十年里獨領風騷。周瘦鵑創(chuàng)辦多種雜志和叢刊:《紫蘭花片》、《紫羅蘭》……《紫蘭花片》是周瘦鵑出任“良友”畫報主編之前編輯的月刊名稱,刊行于1922~1924年間,有著英文 Violet(紫羅蘭)和中文“紫蘭花片”的雙語標題?!蹲咸m花片》???,周瘦鵑于1925年將主編的《半月》更名為《紫羅蘭》,封面由月份牌畫室主人杭樨英設計。他寫的散文集有《紫蘭芽》、《紫蘭小譜》等。周瘦鵑自述:“我之與紫羅蘭,不用諱言,自有一段隱事,刻骨銘心,達四十余年之久還是忘不了。因為她的西名是紫羅蘭,我就把紫羅蘭作為她的象征?!?914年,周瘦鵑在務本女中觀看滇劇時,與女演員周吟萍一見鐘情,他們之間有過一段凄美的愛情。周吟萍的英文名字是 Violet(紫羅蘭),因此周瘦鵑主編的雜志和著作名稱均帶“紫色”,用情之專之深略見一斑。1935年,周瘦鵑在蘇州城東鳳凰街王長河頭購下面積四畝半的宅園,它原是書法家何子貞裔孫何維樸的“默園”。周買下后將它更名為“紫蘭小筑”,在園內(nèi)遍植紫羅蘭,并四處搜羅古盆名木怪石,潛心制作水石樹樁盆景多達600余盆。1940年前后,四次參加上海中西蒔花會比賽,三次壓倒西人捧得英國彼得葛來爵士銀杯,成為名噪一時的盆景園藝專家。
1934年,張愛玲登門向周瘦鵑主編的《紫羅蘭》雜志投稿,發(fā)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一夜竄紅,轟動文壇。
1949年新中國成立,鴛蝴派作家被批判封筆。周瘦鵑以園藝名家的身份在“紫蘭小筑”花園里創(chuàng)作和研究他的盆景藝術。1953年6月19日,上海市長陳毅到“紫蘭小筑”拜訪周瘦鵑;1959年4月,周瘦鵑在中南海受到毛澤東的接見;1963年,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到“紫蘭小筑”觀賞周氏盆景;1966年“文革”爆發(fā),“紫蘭小筑”里的所有奇木異石盆景連同它們的主人周瘦鵑一起遭到毀滅性摧殘。1968年8月21日,74歲的周瘦鵑不堪凌辱在自家花園里投井自殺。
往事并不如煙。我背著35mm CONTAX D單反相機,幾經(jīng)周折方才找到王長河頭3號(后門),叩響黑漆大門上的金屬門環(huán)。門邊墻上釘著一塊“周瘦鵑故居”的銅牌。開門的是周瘦鵑女婿,他用疑惑的目光打量我:“這里是私家住宅,不對外開放?!闭f著就想關門。我馬上從包里取出周瘦鵑寫的《拈花集》:“特地從上海過來拜訪周先生故居,看看‘紫蘭小筑’以了心愿?!迸鲆娢夷贸鏊险扇藢懙纳⑽募?,就面帶笑容地帶我入園參觀?;▓@里四處擺放著樹樁盆景,樹木花草郁郁蔥蔥,中西合璧的老式樓房依稀透露往昔歲月的風塵舊痕。周瘦鵑的小兒子周連已是83歲的老人,正坐在落地長窗外面曬太陽。他穿一件藍色的手織絨線衫,眉清目秀神采奕奕。征得周連的同意,我端起相機,用BIOTAR 58mm F2標頭為他拍了幾張肖像。周連說:“屋里的紅木家具都是新的,原來的紫檀木花架桌椅、古董字畫以及珍奇盆景在“文革”中全被砸爛,現(xiàn)在墻上掛著的父親肖像及其制作的盆景照片都是后來翻拍的,目前姐姐、姐夫和我居住在這里?!敝苓B領我走到花園里,他說原來的名貴花木早已被毀,現(xiàn)在看到的樹木都是后來培植的。我看到了那口井,井口已蓋上厚實木板并被上鎖,似乎想要塵封那段悲慘的歷史?;▓@盡頭有一幢四層樓房,白墻鋼窗。周連說,那是自家新造的房子。新房新氣象,它矗立在舊園里,與舊屋形成巨大反差。最后同周家后人握手告別,周連取出鋼筆在“拈花集”扉頁上簽下:王長河頭3號(后門),周連,2018.3.13。“拈花集”由上海文化出版社于1983年6月出版,印數(shù)2萬冊。它是周瘦鵑生前親自選定的散文集,歿后15年方才重見天日,讓人唏噓不巳。
1949年5月,在美英法三國占領的德國西部成立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簡稱西德。同年10月,在蘇聯(lián)占領的德國東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偛吭O在西德斯圖加特(STUTTGART)的蔡司伊康照相機公司和設在東德德累斯頓(DRESTEN)的蔡司伊康照相機公司都把自家產(chǎn)品視為“正統(tǒng)”。1946~1948年期間,東蔡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發(fā)35mm單鏡頭反光相機上面。在1949年德國萊比錫(LEIPZIG)春季博覽會上,東蔡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35mm CONTAX S型五棱鏡平視式單反相機,S可能是德文SPIECELFLEX(鏡子反射)的第一個字母,東蔡成為生產(chǎn)35mm單反相機的鼻祖。1952年,東蔡公司推出改進版CONTAX D型;1956年推出帶硒光電測光表的CONTAX E型;1957年推出配置手動全開光圈鏡頭的CONTAX F型。后來,CONTAX這一相機品牌被改為PENTACON,意指“采用五棱鏡的CONTAX”。
東蔡公司于1952年生產(chǎn)35mm CONTAX D五棱鏡平視式單反相機,該機在萊比錫春季博覽會上首次亮相。機身上的D標識,表明該機產(chǎn)地是東德的德累斯頓。CONTAX D型與S型的不同之處是:同步閃光連線插座被移到機頂部位,工作時機械噪聲有所降低。CONTAX D型的標配鏡頭是BIOTAR 58mm F2或HEXAR 50mm F2.8或TESSAR 50mm F2.8。該機有四五種變體機型,最后一種機型具備與CONTAX F型相同的手動全開光圈功能。
我的這臺35mm CONTAX D單反相機是2015年前后從小沈鋪子里淘得。那天下午去魯班路二手市場溜達,走進小沈鋪子,一眼看中這臺成色幾乎全新,配有BIOTAR 58mm F2鍍膜標頭、原廠鏡蓋和牛皮套的CONTAX D機子。我原來有一臺配有TESSAR 50mm F2.8標頭的CONTAX D,成色稍遜。小沈與我很熟,他說機子花了1200元剛剛收進,如果我想要,加300元拿走。這臺相機除了成色生辣,最讓人心動的是那支難得一見的CARL ZEISS JENA BIOTAR 58mm F2標頭。該鏡頭不僅外觀成色好,而且鏡片通透明凈,無霉無脫膠無劃痕。買下這臺機子后,我就把原有的那臺CONTAX D機身送到二手相機鋪里寄賣了,留下 TESSAR 50mm F2.8鍍膜標頭。
35mm CONTAX D單反相機是全機械全金屬結構,機內(nèi)配置不能自動復位的45°反光鏡、固定式眼平取景器、磨砂對焦屏、自拍器、X同步閃光連線插座,鏡座下置有折疊式支撐腳。采用橫走式布簾焦平面快門,快門速度范圍為1~1/1000s、B門,置有快門/慢門切換鈕。標頭BIOTAR 58mm F2的最近對焦距離為3英尺,光圈范圍為F22~2。鏡座螺孔規(guī)格為M42,可換接多種M42螺口鏡頭。機身長148mm,高87mm,厚53.6mm(包括鏡座和取景器目鏡),重580g (不包括BIOTAR標頭)。
正面看(圖1),BIOTAR 58mm F2標頭從鏡座上朝前伸出34.4mm(置于無限遠距離)。前鏡黑色內(nèi)環(huán)斜面上凸顯白色標識:Biotar 1:2 f=58mm T Carl Zeiss Jena Nr.3330831,T為紅色字母。前鏡內(nèi)環(huán)外面套著光圈設置環(huán),設置環(huán)前端圓周飾有外徑47.5mm,長3mm的鍍鉻直絲滾花。光圈設置環(huán)后端鍍鉻圓周上凸顯8檔光圈值:22、16、11、8、5.6、4、2.8、2。設置光圈時,左右旋轉光圈設置環(huán),將所需光圈值對準后面鍍鉻環(huán)圓周上的紅標箭頭。光圈設置環(huán)后面裝著對焦環(huán),對焦環(huán)前端圓周飾有外徑48.8mm,長8mm的鍍鉻直絲滾花。實際對焦時,先將機頂上的卷片/上弦輪旋轉到極限位置,然后左右旋轉對焦環(huán),驅使整組透鏡前后移動,并通過機背上的取景器目鏡監(jiān)視被攝物像的清晰度,最后完成取景對焦任務。捏住鏡頭尾部并逆時針旋轉鏡筒,即可卸下鏡頭,鏡座內(nèi)孔顯露在眼前。如果快門已被上弦,可見機內(nèi)置有45°反光鏡,反光鏡上方固定著磨砂對焦屏。此時取景器內(nèi)處于“亮屏”狀態(tài),看得見被攝物像,可以轉動對焦環(huán),完成對焦。將快門上弦后,摁下鏡座左側的快門鈕以啟動快門,反光鏡立刻朝上翻起并緊貼對焦屏。此時取景器內(nèi)一片黑暗,呈現(xiàn)“黑屏”。東蔡公司于上世紀50年代生產(chǎn)的35mm CONTAX單反相機,它們的最大缺點就是機內(nèi)45°反光鏡沒有自動復位功能,非得將快門上弦后,反光鏡才能降至原位。反光鏡的升降完全借助于一根牽拉繩和轉輪的機械配合動作來實現(xiàn),因此牽拉繩的工作負荷和使用頻度極大。牽拉繩老化斷掉和快門布簾漏光,成為CONTAX 單反相機的常見故障。西蔡公司在同一時期出品的葉片快門單反相機同樣具有“黑屏”特征,葉片快門單反相機的反光鏡后面還裝著遮光板,機械結構更為復雜,故障率更高,維修更難。
圖1 相機正面
圖2 相機頂部
圖3 相機背部
BIOTAR 58mm F2標頭長40.5mm,尾端鍍鉻環(huán)外徑49.6mm,重170g(帶原配黑色塑料鏡蓋)。BIOTAR標頭的成像素質極其優(yōu)秀,所攝照片影調厚重、色彩柔和、層次豐富,充分體現(xiàn)該鏡頭具有極佳的分析力和像界。鏡頭尾部端面上,未裝有在全開光圈條件下能夠自動收縮到所設光圈的頂針,該鏡頭不屬于手動全開光圈鏡頭,鏡座孔內(nèi)未設頂針推桿。因此在實際取景對焦時,只能手動縮放光圈,設置小光圈時對焦屏很暗。實際拍攝時如果先開大光圈,提高對焦屏亮度以完成對焦,再恢復到所設小光圈進行實際拍攝,必定影響工作速度和對焦精度。這是CONTAX D單反相機的一大缺陷,直到1957年東蔡公司推出CONTAX F型單反相機,配置手動全開光圈鏡頭,鏡頭后面裝有頂針,機內(nèi)裝有頂針推桿,方才解決上述問題。
鏡座左上側,機身上裝著快門鈕,快門鈕下方飾皮上豎立著長21mm的自拍操縱桿,操縱桿下端裝有自拍啟動旋鈕。實際操作時,先旋轉卷片/上弦輪至極限位置,再逆時針將自拍操縱桿扳到所需延時位置,最后順時針轉動自拍啟動旋鈕,按延時要求啟動已被上弦的快門。鏡座上方,五棱鏡殼體鍍鉻面上凸顯相機型號:CONTAX D,粗黑字體中規(guī)中矩。鍍鉻斜面上凸顯廠家標識:ZEISS IKON VEB,VEB是東蔡公司的重要標志,是德文縮略語:人民所擁有的企業(yè)。在后期的CONTAX D相機上,取消ZEISS IKON字樣,代之以東蔡公司德累斯頓總部大樓圖標。
鏡頭朝上,看機頂(圖2)。機頂左端裝著倒片輪,右端裝著卷片/上弦輪,兩輪的外徑均為19.4mm,厚7.2mm,圓周上飾有標致的滾花。倒片輪右下方,鍍鉻面上置有X同步閃光連線插座。卷片/上弦輪底下裝著只能逆時針方向旋轉的走片計數(shù)設置盤,設置盤外徑25.8mm,周邊按序凸顯36個計數(shù)值。實際操作時,先旋轉卷片/上弦輪至極限位置以完成卷片和快門上弦,然后逆時針旋轉走片計數(shù)設置盤,將所設走片計數(shù)值對準上方鍍鉻面上的紅點。依次旋轉卷片/上弦輪,依次摁下快門鈕,走片計數(shù)設置盤上的36個計數(shù)值將依次進位,直至拍完36張膠片。
卷片/上弦輪左上方,機頂鍍鉻面上裝著橫向橢圓形的快門/慢門速度值顯示窗,窗內(nèi)示值圓盤頂面周邊凸顯一圈紅黑兩色的快門/慢門速度值。黑色的快門速度值有5檔:50、100、200、500、1000。紅色的慢門速度值共6檔:B、1、5、10、20。顯示窗后面是調速輪,調速輪外徑11.8mm,圓周飾有雋秀的斜齒滾花。機背右上端鍍鉻面上置有可以左右滑動的快門/慢門切換鈕。實際調速時,先旋轉卷片/上弦輪至極限位置,然后根據(jù)需要滑動快門/慢門切換鈕。設置快門速度時,應將切換鈕往右推到底,顯示窗內(nèi)右側將出現(xiàn)一個黑標箭頭,摁下調速輪并逆時針旋轉之,以驅動顯示窗內(nèi)的示值圓盤順時針旋轉,黑標箭頭所對準的那個黑色速度值就是所設定的快門速度。設置慢門速度時,應將切換鈕往左推到底,顯示窗內(nèi)左側將出現(xiàn)一個紅標箭頭,摁下調速輪并逆時針旋轉之,以驅動顯示窗內(nèi)的示值圓盤順時針旋轉,紅標箭頭所對準的那個紅色速度值就是所設定的慢門速度。設置快門或慢門速度必須嚴格按照上述要求執(zhí)行,否則快門和慢門機構易出故障。東蔡公司盡管在設計快門/慢門切換調速系統(tǒng)時煞費苦心,但在實際拍攝時仍舊很不方便,操作稍有不當就會出現(xiàn)“死機”。倘若把CONTAX D當作一件機械玩具來把玩,倒是獨具個性,好玩之至,那是東蔡公司在設計制造CONTAX系列單反相機的科學試驗田里栽培的一枚奇葩。
圖4 相機內(nèi)倉
圖5 相機底部
圖6 相機和皮套
鏡頭朝前,看機背(圖3)。機背左上端置有取景器目鏡。完成“卷片和快門上弦”后,取景器內(nèi)由“黑屏”變?yōu)椤傲疗痢?,從目鏡里可以看見磨砂對焦屏及其被攝物像,對焦步驟前文已有說明。后蓋飾皮下端鍍鉻面上凸顯機身序號:62778。機身右旁側上端置有后蓋鎖片,朝上拉出鎖片即可打開后蓋,機內(nèi)結構袒露無遺(圖4)。關閉后蓋并摁下鎖片,后蓋即被鎖緊。
鏡頭朝上,看底板(圖5)。底板左下端置有退片功能鈕。摁下退片鈕,倒片輪功能生效。退片功能鈕右側置有三腳架安裝螺孔,鏡座底下裝著折疊式支撐腳。
35mm CONTAX D單反相機附有雄渾大氣的棕色牛皮套(圖6)。牛皮套長62mm,高113mm,厚114mm(包括前端鏡頭護套),重280g,牛皮套由內(nèi)套和外套結合而成。鏡頭護套從外套前端伸出65mm,護套端面凸顯氣韻十足的相機品牌:Contax,護套圓周上壓印廠家標識:ZEISS IKON,字體古雅樸茂。外套底面被左右兩枚金屬鉚釘固定在內(nèi)套底部牛皮面上。內(nèi)外套背面置有兩組金屬撳鈕,可以將已合攏的內(nèi)外套鎖定在一起。內(nèi)套背后下端牛皮面上壓?。篗ade in Germany。牛皮套兩側用鉚釘固定著可以調節(jié)長度的牛皮背帶。內(nèi)套底部中央裝著鎖定照相機和三腳架的轉盤式螺桿和橫跨轉盤的金屬橋梁架,轉盤在橋梁架底下。轉盤前端是固定照相機的螺桿,螺桿和轉盤實際上是同一枚金屬件。橋梁架長36.8mm,寬11.3mm,厚5.3mm,它橫跨于轉盤之上,兩端被金屬鉚釘固定在底部牛皮面上。橋梁架中央置有三腳架安裝螺孔。整件牛皮套被東蔡公司設計打造得厚樸古秀氣象渾穆。深宵息心,靜賞把玩兩相宜。
圖7 BIOTAR 58mm F2標頭所攝樣片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陽春三月,背著35mm CONTAX D單反相機,裝一卷ASA 200 KODAK ColorPlus彩色負片,到姑蘇城內(nèi)訪舊探幽,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