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大學剛畢業(yè)的王某通過中介公司的介紹,看中了胡某掛牌出租的一套房屋。2020年8月18日,王某和胡某在中介公司的撮合下簽訂了《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約定由王某承租胡某的房屋,并約定了租賃期限、違約金支付等一系列具體內容。沒想到入住才兩天,王某就開始出現頭疼惡心的癥狀,隨后,王某自己購買了設備對承租房屋進行了空氣質量檢測,這才發(fā)現房屋內的空氣甲醛濃度高于標準值。
王某查找資料后發(fā)現,2020年8月1日正式實施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標準》(GB 50325—2020)規(guī)定,一類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甲醛含量不得高于0.08毫克/米3。
王某立馬將情況告知胡某和中介公司工作人員。第二天中介公司工作人員與王某、胡某一起對房屋空氣質量再次進行了檢測,顯示甲醛的濃度為0.3毫克/米3。王某當即要求與胡某解除房屋租賃合同并退還租金,遭到了胡某的拒絕。第二天王某又通過微信向胡某發(fā)出了解除房屋租賃合同的通知。由于胡某不同意解除房屋租賃合同,王某只好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解除房屋租賃合同,由胡某返還押金及預付租金,同時請求判令胡某支付違約金。
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胡某出租的房屋不符合合同約定,影響承租人安全、健康,故王某享有合同約定的解除權,胡某應當支付違約金。一審法院支持了王某關于解除房屋租賃合同、退還租金和押金、支付違約金的訴訟請求。
胡某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主張其對甲醛測試結果不認可,該測試結果不具有真實性。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王某入住房屋后發(fā)現甲醛濃度超標,并將該情況告知了胡某和中介公司,后中介公司工作人員與王某、胡某一起再次對出租房的空氣質量進行了檢測,甲醛濃度高達0.3毫克/米3,嚴重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三方在溝通過程中,胡某對甲醛濃度超標一事未提出任何異議,故王某有權行使合同約定的解除權。胡某在二審中雖對甲醛測試結果不予認可,但是王某在此前已及時履行了告知義務,且中介公司人員也參與了測試過程,故法院對王某提供的測試結果予以采信。合同解除后,王某主張胡某按照合同約定支付違約金具有事實依據。一審法院確定的胡某應退還的租金數額亦無不當。最終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提示
出租房空氣質量不合格的問題較為隱蔽,在承租人看房時,或雙方交接房屋時一般很難發(fā)現,往往在租戶入住后才會發(fā)現該問題。租戶如發(fā)現空氣質量不合格,應當與房東和中介公司及時溝通,協(xié)商解決。
●對于租戶而言
1.租戶看房時應當關注房屋質量問題等細節(jié),比如向房東或中介公司了解裝修用料、家具購買時間等,并且在簽訂《房屋租賃合同》時,對空氣質量問題進行專門約定。
2.一旦發(fā)現房屋存在空氣質量問題,租戶應當及時告知房東和中介公司,盡量與房東協(xié)商確定鑒定機構,并選擇具有營業(yè)資質的鑒定機構。
3.租戶應當及時檢測并固定證據,檢測時應通知房東到場,如房東無法到場的,也至少應保證有第三方中介公司人員在場。
4.租戶還應當保存租賃合同、租金支付憑證、財產受損證明、診斷證明等證據,以便于后續(xù)維權。
●對于房東而言
1.房屋本身的裝修、家具等都可能導致空氣污染,對這些細節(jié),房東不應懈怠,在掛牌出租前應確保房屋質量沒有瑕疵。
2.房東負有保持租賃物適于使用、收益狀態(tài)的義務,在租賃物存有瑕疵的情況下,房東應承擔維修義務,當空氣中甲醛等化合物濃度超標時,應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以減少空氣污染對租戶人身造成的損害。
3.當出現空氣質量問題時,房東應當積極配合承租人完成空氣質量檢測。
●對于中介公司而言
1.中介公司在接受租房委托時,不僅應當對房屋外在看得見的物品質量嚴格把關,還應對隱性的問題(如空氣質量、管道等)進行嚴格的把關,并在撮合交易過程中應當向雙方告知相應的風險和責任。
2.因房屋質量問題引發(fā)爭議時,中介公司應當積極作為,安排租戶和房東進行有效溝通,并協(xié)助空氣質量鑒定機構進行檢測。
(北京? ?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