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琨
摘要:處在信息時代,各個行業(yè)都與信息技術擁有了深刻且緊密的聯(lián)系,本文就是對高中地理課堂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進行探究,相對當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融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信息資源利用欠缺創(chuàng)新和教師在地理課堂應用信息技術能力不足,進而給出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相融合的具體策略,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抽象的地理知識具象化;豐富地理學科教學內(nèi)容。
關鍵詞:高中地理;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現(xiàn)今各個教育階段課程均面臨新課程改革,高中地理課程教學當然也要進行改革,進行新課程改革后的高中地理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的方式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革,在現(xiàn)今的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到了高中地理課堂中,輔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而且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方式普遍都感興趣,在此基礎上,本文將對高中地理課堂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做探究,分析出當前高中地理課堂與信息技術融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給出應對策略。
一、當前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融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分析
(一)信息資源利用欠缺創(chuàng)新
高中的教育最終要面臨高考,因此,學生的學業(yè)壓力與教師的教學壓力都非常大,教師每天都有很多的教學任務需要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高中的地理教師是會主動地選擇信息技術資源來幫助自己完成教學的任務,但是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課堂上的應用還是挺普遍的,但是教師并沒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教學課堂的內(nèi)容并沒有因為信息技術的加持變得豐富,因此導致學生們對于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并沒有得到本質(zhì)的提升,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融合沒有有效地發(fā)揮出應有的效果。
(二)教師在地理課堂應用信息技術能力不足
就現(xiàn)階段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出現(xiàn)的應用程度并不高,其中還有一部分客觀的原因,教師要想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首先要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融合策略熟知,但是高中的地理教師并不是學信息技術的專業(yè)人員,對于信息技術更深層次的知識比較匱乏,很多教師都在工作后,由于工作的需要,在這種狀況習學習的,因此導致大多數(shù)的高中地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相對匱乏,由此導致的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很單一,基本上是用固定的幾種信息技術形式,來配合地理課堂的教學,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必定對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相融合的具體策略
(一)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相融合,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在教學的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處在這種教學情境中,理解教師要傳授的知識,并且將這些知識記住。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課程《宇宙中的地球》這一節(jié)課程的時候,教師往往用單一的語言闡述,很難向同學們解釋清楚地球公轉導致晝夜長短變化以及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很難從差異性的角度解釋清楚南北半球季節(jié)的差異,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正式地講解之前,給學生播放地球公轉的相關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大致明白南北半球的差異原因,高中的地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的季節(jié)差異的圖片,讓學生根據(jù)具體的圖片,對地理知識進行記憶,從整體的角度理解地球公轉導致的南北半球的差異,這樣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了地球公轉整體的運轉情景,讓學生身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中,更直觀的掌握地球公轉相關的地理知識,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中介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二)抽象的地理知識具象化
對比語文學科的學習,地理這門學科的專業(yè)性更強,有較多的專業(yè)名詞需要去記憶,在具體高中地理教學知識的教授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對于專業(yè)性的名詞必須精確掌握,還要記憶相應的地理概念,明確自己頭腦中的地理思路,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快速反應出來。在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下,教師需要很長時間進行講解,或者對于有些難以解釋的專業(yè)名詞,很難僅僅依靠語言解釋清楚,如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視頻或者圖片演示,就能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概念的具象理解,這樣可以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加深知識點的印象,更快速地掌握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解“大氣的熱力作用”這一概念時,就可以利用教學所用的動態(tài)熱力環(huán)流的視頻資料演示,向學生展示大氣熱力作用,讓學生對相應地理知識進行更加全面和精確的掌握。
(三)豐富地理學科教學內(nèi)容
在網(wǎng)絡化的今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的豐富度,以及媒介技術的快速與便捷,在網(wǎng)絡平臺豐富的資源中搜尋適合教學所需的資料,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組編成適合教學的內(nèi)容,還可以通過媒介,向學生分享收集的地理資料,用來拓展學生的地理知識的積累。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必修一《海水的運動》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時,地理教材僅僅是簡單的闡述,并沒有做深入的探究,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海水的運動,高中的地理教師就要在網(wǎng)上收集資料,海水的運動的分布規(guī)律南北半球的差異化,還可以搜集《潮汐的形成》這樣的視頻資料,在課上分享給學生,加深學生對于這個知識點的理解。
三、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將地理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相融合,會改變學生對于高中地理課堂是認識,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掌握,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尹濤.如何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學[J].數(shù)字通信世界,2020(04):221.
[2]?? 肖亞琴.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融合研究[J].湖北農(nóng)機化,2020(06):131-132.
[3]?? 韋大海.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教育天地,2019,1(02).
[4]?? 韓麗娜.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實踐[J].熱帶地貌,2019,40(0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