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英俊, 陳 旺
(1.山東濟鋼環(huán)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山東 濟南 250217; 2.濟南鋼城礦業(yè)有限公司, 山東 濟南 250217)
濟南鋼城礦業(yè)有限公司張馬屯鐵礦床有Ⅰ號和Ⅱ號兩個主礦體,分別位于礦床內F1斷層的西東兩側,受斷層構造影響,Ⅰ號礦體埋深-187~-400m,Ⅱ號礦體埋深-40~-320m,水平相距300m。Ⅰ號礦體經帷幕注漿堵水后自建礦開采至今,提升、運輸、通風、排水、供電、充填等生產系統(tǒng)完備。Ⅱ號礦體埋藏淺,地面有建筑物、公路,不宜新建通到地表的工程,需利用Ⅰ號礦體已有的生產系統(tǒng)開采。該礦山結合實際對Ⅱ號礦體開拓工程的設計及施工進行優(yōu)化,解決了原設計存在的問題,加快施工進度,達到更好效果。
Ⅰ號礦體采用豎井盲豎井聯(lián)合開拓,主豎井從地表直通-240m水平。-240m水平作為主運輸水平,上部的礦巖通過溜井從該水平放出,下部的礦巖通過盲豎井提升至該水平,運輸至主豎井提升至地表。Ⅱ號礦體開采部分位于-240m水平的上部,礦巖通過溜井從該水平放出,運輸至主豎井提升至地表。
Ⅱ號礦體位于礦床的東北部,分布于4~-1號勘探線之間的閃長巖與灰?guī)r接觸帶內,呈透鏡狀,長460m,傾向延伸100~230m,賦存標高-40~-320m(地面標高+30m),水平厚度20~44m,平均24.7m;走向NE41°,傾向NW,傾角40~60°,上緩下陡。地質儲量約400萬t,平均品位TFe53.27%。
Ⅱ號礦體設計只開采-80~-200m水平的部分,-80m水平以上不開采以保護地表,-200m水平以下礦體規(guī)模小、礦量少,不宜開采。在下盤設26°、-200~-80m水平的軌道上山,連通Ⅰ號礦體-200m和-80m水平的主要巷道,與Ⅰ號礦體的生產系統(tǒng)連成一體,作為礦巖提升和人員進出、設備材料運送的通道。礦巖采用串車提升,上部各階段的礦巖通過軌道上山下放到-200m水平,運輸?shù)谷?200~-240m的溜井,從-240m水平放出,運輸至Ⅰ號礦體的主井提升至地表。階段高度40m,設-80m、-120m、-160m、-200m四個階段水平。-80m為回風、充填水平,與Ⅰ號礦體的回風斜井聯(lián)通;-120m、-160m、-200m三個階段作為采礦、運輸水平。采用對角式通風,軌道上山作進風井,礦體端部設人行回風井,與-80m水平的回風巷聯(lián)通。提升機房設在-64m水平。
開拓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4]:(1)礦巖通過軌道上山串車提升,生產環(huán)節(jié)多,占用人員多,組織難度大,效率低,維修維護工作量大,運行成本高。(2)存在跑車、斷繩等安全隱患,安全管理難度大,不宜作為礦巖的主要提升方式。(3)軌道上山長度約285m,施工難度大,工期長。絞車投用前,-120m、-160m兩個水平的工程無法施工,嚴重影響工期。(4)將軌道上山的絞車硐室設計在-64m水平,施工難度大,使用、維修不方便。
1)礦巖提升方式優(yōu)化
采用溜井放礦。溜井放礦工藝簡單,生產環(huán)節(jié)少,不占用人員,不增加成本,還可利用溜井儲存礦巖,便于生產組織[5-7]。將各階段水平的礦巖倒入溜井,在-200m水平放出,不通過軌道上山串車提升。優(yōu)化后斜上山僅作人員通行、設備材料運送和新風的通道。
2)開拓工程優(yōu)化
優(yōu)化溜井布置。改為溜井放礦后,將3條溜井與-200m、-160m、-120m、-80m四個階段水平連通,-160m、-120m、-80m三個階段水平的礦巖全部倒入溜井,從-200m放出,倒運至-200~-240m水平的溜井,在-240m水平放出運至主井提升到地面。結合-160m、-120m水平的工程,調整3條溜井位置,以便在軌道上山與-80m水平貫通前,能提前展開這兩個階段水平工程施工。礦巖不用串車提升后軌道上山的提升量很小,不需要長的甩車場,將絞車硐室從-64m水平改設在-80m水平。
原設計與優(yōu)化后的設計對比如圖1所示,圖1a為原設計方案,圖1b為優(yōu)化后的設計方案。軌道上山絞車硐室由原設計在-64m水平,改為直接設置在-80m水平,減少工程量的施工,更利于施工的便捷與后期使用。
軌道上山斜長285m,施工、排碴難度大,工期長;且施工到-185m水平遇較大范圍的破碎帶,影響長度近40m,需要邊掘進邊支護,效率大幅降低,嚴重影響了與-80m水平的貫通投用,需創(chuàng)造條件提前施工-160m、-120m兩個水平工程。
利用布置的溜井,施工措施工程,使1條溜井與軌道上山的階段水平甩車場連通,在甩車場施工后即能展開該階段的工程施工。既為階段水平工程的施工創(chuàng)造條件,又能利用溜井排放軌道上山施工的巖石,加快軌道上山的施工。-160m水平工程優(yōu)化前后對比如圖2所示,圖2a為原設計,圖2b為優(yōu)化后的設計。-120m水平工程也進行同樣優(yōu)化。
先將1條溜井上掘至-160m水平,安裝振動放礦機。上山掘至-160 m水平時,從上山中施工一條措施巷道與溜井連通,調上電耙,向上山方向施工甩車場。待甩車場與軌道上山貫通后,將掘進設備調運上來,展開該水平工程的施工。在-160m水平措施巷道與上山貫通后,將溜井再上掘至-120m水平,同樣施工即可展開該水平工程的施工。兩個水平的開拓工程與軌道上山同步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進度。
圖1 開拓工程優(yōu)化前后的溜井布置和各階段關系圖
圖2 -160m水平工程優(yōu)化前后對比圖
隨著軌道上山掘進長度的增加,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長度超過電耙提升長度100m時無法排巖。采用調度絞車提升與耙斗式裝巖機裝巖聯(lián)合排巖,解決這一問題。在軌道上山底部-200m水平車場安裝一臺3t調度絞車,在距掘進工作面15m以外的位置安裝耙斗式裝巖機,耙斗式裝巖機將工作面的巖石裝入礦車,調度絞車將礦車放到卸礦水平。先期將礦車放到-200m水平運出;-160m水平的甩車場和溜井連通后,將礦車放到-160m水平到入溜井;-120m水平的甩車場和溜井連通后,礦車放到該水平到入溜井。這種方式排碴大大縮短了運輸距離,大幅提高了排巖效率。
通過采用溜井放礦代替礦巖串車提升設計,調整溜井布置,對原開拓工程設計優(yōu)化,使開拓工程更合理,礦巖提升方式更利于生產使用。從軌道上山設計施工連通中間階段水平的措施工程,在軌道上山投用前,提前展開-160m、-120m階段水平工程施工。采用調度絞車與耙斗裝巖機聯(lián)合排碴,降低了軌道上山施工難度,提高了效率,加快了進度。通過對Ⅱ號礦體開拓工程設計和施工優(yōu)化,保證了各項施工的順利進行,按期建成投產,更利于生產組織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