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時,了迷河就在茶鄉(xiāng)云霧人的言語間流傳。據(jù)說,這條神秘的大河流程數(shù)十里,兩岸景色不僅美麗迷人,而且流傳許多傳奇故事。于我來說,了迷河似迷霧般盤桓腦際,揮之不去,渴望一睹其容,是何等強烈。
是呢,無論日月星辰交替更迭,或者風霜雨雪應(yīng)時而至,了迷河都一如既往地在崇山峻嶺間我行我素地表達著自己的情愫,且歌且行。
從源頭開始,它就無拘無束,歡快地跳動著千年歲月的音符,汨汨流淌著東流而去。哦,它亙古的音律告訴我,這是一條有音樂細胞,能夠給人們帶來愉悅心情的河流。
千回百轉(zhuǎn)的行程里,一首歌,或激昂,或幽怨,或輕快,似山野匹夫,似山里村姑,唱得山里的精靈忘記了疲倦,唱得天上的星辰差點偏離了軌道,唱得兩岸的鄉(xiāng)民將生活的艱辛當成了樂趣。
九曲回腸的了迷河啊,在流經(jīng)一個叫長寨的寨子時,順著寨子的邊沿繞了一個頗大的灣子,蜿蜒蛇形,就像一個完美的月牙兒。
月牙兒地界里,每年夏天,或飄灑著淅淅瀝瀝的霏霏小雨,或傾瀉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往往在不經(jīng)意間,就將群山里血管般茂密的涓涓細流匯聚成了一股股勢不可擋的山洪,呼嘯著在山谷里奔騰……
大山深處的河流,性情總是那么率真,渾厚,壯觀的氣勢讓人們在頃刻之間就能感覺到它巨大的張力。有時,它溫潤得像個農(nóng)家剛過門的小媳婦,羞羞答答潺潺流過,那水聲聽起來就好似一曲曲纖纖玉手奏出的妙曼之音;有時,它有粗暴得像個山野匹夫,讓人感覺粗魯和桀驁不馴。于是,每當洶涌波濤發(fā)出的怒吼聲在山谷里陣陣回響之時,那宏大的陣勢無不讓鄉(xiāng)民們驚恐、無助,人在其面前顯得多么柔弱不堪。
大約是1886年,福山場滿腔熱血的賢達人士李春山來到這里,一面結(jié)茅為廬,一面打造木船,爾后做起了義工,駕舟渡人。人手不夠時,就邀約好友劉在山、張一堂等人來幫忙。這樣一來,了迷河畔的長寨就有了渡口,盡管粗陋,但由于人氣日盛而漸漸變得有模有樣。
在渡河時,他想:舟船飄飄蕩蕩,危險因素太多。過往之客逢漲大水必得長坐候望,須等水消了才能渡過對岸,如此還是需要造座石橋才能長久。于是,在征求母親的意見后,他便將其納入議事日程,并設(shè)席恭請眾紳鄉(xiāng)人,訂下緣簿絹品,請工匠擇吉興工。
這座由李春山主持,歷五載寒暑,耗費千金而修建的順天橋,終于于光緒庚寅年落成,因其工程浩大而轟動四里八鄉(xiāng)。之后,有筆上功夫頗好的文士濃墨重彩地記下了當時踩橋的那一幕:
“橋已功圓,路已成就,擇于庚寅年九月十五日踩橋,遂稟請縣主與文武各官和遠近紳耄人等至期到來,各處紳商士民,云集數(shù)千人等來觀踩橋,各官見三十余里之路開修補砌已成坦蕩之嶇,十分贊嘆,及至了迷,見得橋高數(shù)丈,一連五拱,外有一路小橋四五座,修得十分整齊,縣主李公肇峰上橋先踩,各官紳民隨后,好不熱鬧……”
二
了迷河,一如母親般的寬厚,一年又一年地張開它那溫潤的胸懷,接納著每一位來訪者,赴一場美妙絕倫的視覺盛宴。
了迷河,一如布依漢子的雄渾,一路奔流著潤澤兩岸青山??矗魉募?,濤聲轟鳴如雷,水自高處跌落而下,砸起的層層浪花宛如晶瑩剔透的翠玉。平緩處,嘩嘩流淌的河水,澄澈如鏡,湛藍如蒼穹;身臨其境者,誰能不滌蕩心靈,心緒翻飛。
了迷河,一路蜿蜒前行,來到胡家山下,演繹了大自然的無比神奇。河道里,水流被一塊塊巨石切割成一股股的涓涓細流,繞著彎匯入下一段河床。這些巨石,或高或低,形狀各異,星羅棋布,每一塊莫不都在千百斤之上。
我流連在石陣間,觀察著每一塊石頭。只見高者如樓房,讓人仰視;低者似沙盤,可供三五人在上面棲息。忽而,我看見一塊碩大如牛的石頭有一個鏤空的桃心;忽而,又發(fā)現(xiàn)另一塊兩人高的石頭上有一個突出來的小兔子;再一看,一塊有一面山墻寬的石頭上,居然還有一幅若隱若現(xiàn)的中國地圖。
只要留心,這里的每一塊石頭讓你都會有所發(fā)現(xiàn),它們無一不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無一不是大自然神奇的化身,無一不是會說話會唱歌的精靈。
這一塊塊精美的河石,每日里被光照沐浴著,被雷電撼動著,被汨汨流淌的河水滋養(yǎng)著、滌蕩著,悄然在這深山峻嶺的峽谷間一筆一劃地勾勒出一幅幅瀟灑飄逸的千古長卷。
一路來到斷橋,我在路口久久地佇立,凝望著它的身影。殘存的兩孔橋面上,荒草萋萋,灌木重重,野花琳瑯,幽寂萬分。陪伴它的,或許就是那些過往的鳥雀,或者飛蝶。歲月的洗禮給順天橋增加了一道道斑駁的痕跡,像一位垂暮的老人,它從容安詳,孤寂而靜怡地守候在了迷河畔,仿佛在等待著最美的遇見。
有些游玩過這里想象力很豐富的朋友說,李春山嘔心瀝血建造的這座順天橋,因為大自然力量的不可逆而變得不完整,留下了缺憾也留下了老百姓心里不朽的神話。這樣的風景仍然不失為一種美,一種別樣的美。
順天橋的美無疑是厚重的,就像是一本歷史書,需要欣賞它的讀者一頁頁去翻動,逐字逐句去理解它的故事,它的深邃。
三
這是我的家
一個你來后留念的地方啊
古老的樹
清澈的河
擺結(jié)來 擺結(jié)來......
啃羊麻 啃羊麻......
在歌聲的引導(dǎo)下,我們隨著一臉青春的莫文忠,在養(yǎng)眼的了迷河畔漫行,賞玩著眼花繚亂的景致。他懷抱一把吉他,輕盈地走著,彈奏著一曲曲歡快的旋律。伴著吉他的曲調(diào),花一樣的姑娘們飛出了一首首翠鳥般的歌聲。
在河畔,我們看見了一棵海碗粗的老藤蜿蜒纏繞在三棵楓香樹、榔樹間,仿佛一條棲息在蔥蘢世界里的蛟龍,在人們仰視間若隱若現(xiàn)。盤旋交錯的藤蔓上,那些綴著一簇簇銅錢大小晶瑩的淡黃色花朵,好像是空中一閃一閃的耀眼星光。
小莫說:這是油麻小百花。無疑,我們是幸運的,邂逅了一棵養(yǎng)無數(shù)人眼的三個人都難以合抱的千年古樹。小莫說:這棵樹不但會開花,遮天蔽日的樹葉在某個時段里還會像魔幻空間那般輪流變換著五種顏色,能不能見著,就要看你的機遇了。乍一看,一棵手臂粗的寄生樹還深深地鑲嵌在其樹干上,日復(fù)一日地與之共生共榮。
“三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原本住在平伐場莫沙寨,后來由于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這里,他們發(fā)現(xiàn)這水草豐茂的河灣地界大樹華蓋如云,山勢奇異,一塊塊巧奪天工的巨石巍然靈動,仿佛是精靈的樂園,絕對是一處難得的好地,蓬萊、桃源那些仙家之所也不過如此。”小莫如數(shù)家珍般地介紹著。
仰望蒼穹,白云悠悠。冥冥中,我們?nèi)粲兴?。在三百年的時空隧道里,人們奔忙的腳步來去匆匆,馬蹄聲聲,鈴兒叮當,那條曲曲彎彎的石板路已然被踩踏得錚亮見影。我徜徉在長寨的巷子間,望著這一棟棟灰褐色的古老建筑,期望去讀懂它漸行漸遠的故事。
大多數(shù)木屋的墻體用厚度大約八、九厘米的木枋子建造,很能抵御外來重力的侵擾。我想,這大概是為了防御虎豹之類大型猛獸地入侵而建,故雖歷經(jīng)了近三百年的風雨,也依舊昂首挺胸,自豪地給人們遮風避雨。
長寨人依地就勢,隨形生變,建造出了一座座別致的木屋,形成了獨特古村落的風格。作為古代的木構(gòu)架民居,在整體性上,實現(xiàn)了戶戶貫通的古村落,特別是過街樓,做到上下鄰居暢通,充分體現(xiàn)了鄰里間的和睦相處。
因風化而斑駁的屋基條石、天井,盡透歲月滄桑的木雕門簪、木格窗,似乎就是一幅浸潤了時光刻度的靜美畫卷,寫意出長寨三百年的滄桑畫卷。
長寨的老屋、過街樓、雕花的窗、石階……不知不覺地就成了一面鏡子,同時又是一篇篇無字的歷史冊頁,一點一滴,記載著長寨的過去,記載著它的興衰榮枯,記載著時代的變遷,記載著這里人的風風雨雨。
歷史是公正的,它始終厚待著長寨人。它使長寨有著頗多充實的內(nèi)容,有許多講不完的故事。生活還將繼續(xù),長了見識的長寨人還得在這崇山峻嶺之中,在汨汨流淌的了迷河母親般的滋養(yǎng)下,虔敬地用身心,用血汗,再去續(xù)一段歷史,續(xù)一段歲月……
四
天賜的了迷河,總是那么風情萬種,讓人魂牽夢繞。
這兒的女人,無論是土生土長,或是外來的媳婦,一旦喝上了迷河的水,就仿佛是裝飾了的女蘿或者薜荔,變得楚楚動人,柔腸似春水。這兒的男人,除了剛勇之外,也不乏一顆溫柔之心,他們會經(jīng)營自己的愛情,經(jīng)營自己的家庭,讓普通、平常的生活充滿歡聲笑語。
但凡對莫文忠了解的人,無不感嘆他是個天才的宣傳家。他只身到云南打工,盡管時時為工作為一日三餐耗費心思,卻仍然不忘宣傳家鄉(xiāng)。能說會唱的他,常常將了迷河渲染成令人神思的天上銀河。
無疑,他是有心人。他組織的樂隊以民族的方式表演,他們唱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歌曲,在古寨的巷子間穿梭,奔波,巡演,那美妙的樂曲,像一首古老的歌謠在巷子間流淌。
他將花了心血的行為藝術(shù)錄制成視頻,利用媒體手段廣為傳播,點贊成幾何倍數(shù)增長,好評如潮。其帶來的效應(yīng)就是一波波的游客接踵而來,給這里帶來熱鬧,帶來了繁榮。
他,也是一個幸福的紅娘。在云南打工的日子里,每有閑暇,他便不忘推薦家鄉(xiāng)如詩如畫的風光,家鄉(xiāng)人勤奮好學(xué)、心靈手巧的影像。在他的鼓動下,一個又一個的云南姑娘,整整四十余人,被一支支丘比特之劍牢牢地射中,然后,一個個像美麗的鳳凰張開幸福的翅膀,飛入了迷河周邊村寨寬大的胸懷。
那一天,已是了迷河人家媳婦的云南女子—保山的馬娟萍、李菊梅,怒江的余里芳、楊美新、余燕春,臨滄的刀李玲,她們端著美酒唱著歡快的歌曲,頻頻來給我們敬酒。
微醺中,我向她們提出了我的疑問:美麗的人兒,你們?yōu)槭裁匆h隔萬水千山來到這深山,唱著布依族的米揚花,踏著布依族的舞曲,來到這神秘的地方?
這一朵朵的嬌艷之花,如一只只美麗的金鳳凰,她們或羞怯,或落落大方地說:這樣的好地方,哪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