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云
體能訓練在獨立院校公共體育課中的應用分析
趙雅云
(山西醫(yī)科大學晉祠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獨立學院非體育專業(yè)的學生存在自身身體素質差、鍛煉意識淡薄的特點,體測成績不盡人意,給體育教師帶來諸多壓力?!丁敖】抵袊?030”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yōu)秀率25%以上。對學生體質達標做了精細化、定量化的目標。對此,文章嘗試分析將體能訓練加入到公共體育課堂當中,加強學生鍛煉時間和鍛煉方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體測成績,活躍體育課堂,為豐富體育教學方法提供參考。
體能訓練;獨立院校;公共體育課
“體能”一次一直以來沒有一個規(guī)范性的定義,查閱資料發(fā)現我國有數十種對“體能”的定義。通常泛指機體在體育活動中的能力。具體表現在:力量、速度、靈敏、耐力、柔韌等基本的身體素質。最初“體能”一詞僅僅在專業(yè)運動員中被提及,但是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和人們生活水平的發(fā)展,普通人對體育運動的需求在急劇上升,體能一詞也走入了大眾的視野中。學生體質自1985年以來30多年持續(xù)下降,原因在于學生體質提升的“三不精準”問題,使得多年來學生體質提升方面的諸多努力事倍功半,尤其在獨立院校非體育專業(yè)的大學生中更是如此。為此,公共體育課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體能訓練在每一節(jié)體育課中的實施,是學生提高體測成績、提高自身身體素質的重要措施。
獨立學院一般以技能類專業(yè)為建校之本,大學生需要接受大量的專業(yè)知識學習和實踐而忽視了體育課程,導致大學生對大學體育形成了狹隘意識和片面認識,無法體會和感悟到體育運動的魅力,更不知曉大學體育對于政治、經濟、軍事和健康的重要性。加上管理層對體育功能認識上存在狹隘性和片面性,教育決策者、教育管理者都在忽視和淡漠體育課程的權重,教學與評價體系不合理,課內與課外脫節(jié),理論與實踐脫離等,導致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淡薄,體質健康日益下降。
公共體育課的課程培養(yǎng)存在體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忽視個性化體育發(fā)展和健康人格培養(yǎng),體育教育目標不清晰、體育教學模式無突破、體育教學內容單調散亂、體育考核形式限制著教學過程、體育教學設計比較薄弱等問題。目前獨立學院公共體育課已經出現學科建設中方向迷失、體育教學水平低下等等許多危險的征兆。
成績評價方法的制定是參考固定標準,在實際應用操作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部分學生上課認真積極,但由于自身身體素質差,基礎薄弱,在考試中很難拿到高分。而有些同學上課態(tài)度散漫,但是先天運動能力出色,考試依然能考取較好的分數。評價標準過于統(tǒng)一化必然會忽視了個體化的差異,表面上為了公平公正,實際上并沒有做到面面俱到。
公共體育課在獨立學院的教學構建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對公共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學生體質的實際情況關注度不高。這就導致了學生對待體育課也是敷衍的態(tài)度,出現了“老師盯著緊,我就動一動;老師沒在,就聊天玩?!钡膽B(tài)度。獨立院校對體育課需要的場地器材建設上一向能省就省,很多體能訓練的器材都無法提供,導致體育教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室內體育場館,出現冬天寒冷、夏天暴曬的情況,導致學生上課積極性急劇下降,甚至有學生因為極端天氣不愿走向操場。這些客觀原因促使體育課堂中沒有安排大的體能訓練,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非常小,學生一旦出現身體難受的情況,就立刻停止訓練,小心為上。這些狀況的出現,最終會影響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導致體測時達不到及格標準。
體能訓練將保證人體不可缺少的基本運動能力。人的身體里有數百塊肌肉。人們靠這些肌肉走、跑、跳、提、帶、背、扛,靠它們把食物送進人的消化系統(tǒng)并幫助我們把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出去;人們靠它們把新鮮的空氣吸入肺中并把廢氣呼出;依靠它們把血液送到遍布全身的血管系統(tǒng)中以及使血管收縮或擴張。人要持久地工作,需要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要搬動重物或對抗阻力,需要肌肉力量;要做活動幅度較大的動作,需要關節(jié)的靈活及肌肉、韌帶的伸展力強等等。要使自己保持健壯的身體,首先就應該讓自身的全部肌肉都強壯有力,否則,你的身體就不能勝任工作、學習、勞動、娛樂等多方面的要求。
體能訓練要強調針對性性,針對人體各大肌群進行訓練。每節(jié)課的側重點不同,從大肌群到小肌群,從力量訓練到靈敏訓練,都要做針對性練習。強調有效性原則。體能訓練動作要合理有效,科學嚴謹,達到目標要求,不能盲目訓練。強調循序漸進原則。人體體能的增長是有周期性和成長性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訓練的過程中,切忌用力過猛,否則極易出現運動損傷。
2.2.1 力量訓練
在公共體育課堂中,我們將力量訓練分為三部分,即上肢力量訓練、背部力量訓練、下肢力量訓練。上肢力量訓練主要以俯臥撐、啞鈴上舉、舉杠鈴為主。這些動作的負重要靈活調整,因人而已,但是不能過重,以輕重量為主,達到增強力量耐力的目的。對大臂肱三頭肌、胸大肌等主要肌群有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提高了身體穩(wěn)定性和力量。
背部訓練男生以引體向上、杠鈴劃船為主,女生以簡版的引體向上或帶有輔助工具的引體向上為主。在國家體質健康測試中,引體向上是所有項目中男生不及格率最高的一項。因此,背部訓練的安排非常有必要。
下肢力量訓練以深蹲、箭步走、蛙跳為主。強調大腿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為短跑和長跑提供基礎性的力量。
2.2.2 核心肌群訓練
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穩(wěn)定性的重要性不必多說,各種類型的運動項目都在強調練習核心肌群。在體育課堂上一般以練習腹部和腰背部為主。常見的訓練動作有:卷腹、仰臥舉腿、仰臥蹬車、俄羅斯轉體、平板支撐、登山跑、兩頭起、背起、蜘蛛爬行等。著重訓練身體的腹部支撐力和身體穩(wěn)定性。
2.2.3 心肺功能訓練
心肺能力是一切體育運動的基礎。在課堂上以長跑訓練,間歇跑訓練為主。一節(jié)課會安排一到兩次15分鐘跑,增強心肺耐力。間歇跑更能有效刺激心肺,提高心肺能力。簡易的包括直道沖刺,彎道降速,3-5圈為一輪。高強度的包括規(guī)定間歇時間的400米跑或200米跑。例如要求每一圈400米成績在1分10米,每圈結束后休息40秒,馬上開始第二圈,同樣在1分10秒完成,安排3-5圈。通過以上訓練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心肺能力。
每一節(jié)課都要將體能訓練滲透到課程內容中去,安排不少于20分鐘的訓練時間。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化,有效提高學生訓練興趣和積極性。遵從與時俱進,科學嚴謹的教學理念。在滿足144學時的基礎上,增加公共體育選修課數量,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保證每位學生學會一到兩門運動技能,進而養(yǎng)成運動習慣,才能更好地貫徹終身體育的目標。
在課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和教授,學生完全可以掌握體能訓練,并將方式方法應用到課后生活和今后的人生中。通過每節(jié)課的體能訓練,讓學生認識到體能訓練不僅僅是上課要完成的任務,而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方式方法,這對終身體育的促成就有重要作用。大學生體育生活化與體育生活化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特性的關系。大學生體育生活化的目的是要實現追求運動的本真價值,促進大學生能力的全域發(fā)展。大學生體育生活化的客觀對象是終身體育意識、行為習慣和大學生健康體育生活方式,是要在大學內部通過一定教育方式,使得大學生在校園里形成科學體育生活方式,將終身體育意識轉化為生活理念,養(yǎng)成體育行為習慣,實現體育自覺。
學生每次在課上完成體能訓練時,往往都是被動的接受,無法真正體會到為什么我要這么做,為什么不能那樣做。通過體育理論課的詳細解析,會使學生在心底自覺的明白做各個動作的目的所在。當有運動需求時,可以自己設計和完成一些鍛煉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開設體育理論課,從人體解剖角度、人體在運動使機體生理的變化、功能性身體鍛煉評估等角度系統(tǒng)的了解運動的奧秘。大學體育作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內容不單單是讓學生掌握技能技術,理論知識的傳授也尤為重要,如終身體育思想、體育鍛煉的基本原理、科學鍛煉的方法、基本運動損傷的處理等等。但是由于大學公共體育學時量的限制,理論課的學習時間并不是很充裕,除了教師在日常體育課的滲透外,還需要教師利用網絡及現代教育技術引導學生進行課下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進行在線考核,檢驗其學習效果。
獨立院校要鼓勵和幫助教師出去進修和學習,掌握更加科學和專業(yè)的體能訓練方法,避免出現“練上面臥推、練中間兩頭起、練下面深蹲”的老三樣訓練方法。一方面加大對高水平教師的引進力度;另一方面為教師創(chuàng)造更多的培訓、進修機會。此外,要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教師要加強自身專業(yè)技能,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以良好的教學狀態(tài)進行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認真研究大綱,并根據大綱設計教案,提高教學質量。體育教師要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行舉止、情緒、文化修養(yǎng)對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影響,提高自身素質,教師要不斷的積累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體育場館的缺失影響到體能訓練內容的開展。體育場館設施是高校必備的硬件設施之一,然而場地設施不足使得高校體育課程所授科目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本文希望獨立學院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繼續(xù)加大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教材、場館設施、器材等的建設,助力不斷提高體育教學成果。
[1]李越.體能訓練在高校體育課中的作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23):192.
[2]李衛(wèi)東.“健康中國”背景下普通高校學生體育課堂的體能訓練研究[J].田徑,2019(9):29-30.
[3]石浩天.中加大學體育課體能訓練的比較與研究——以多倫多大學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16,6(9):140-141.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in Public PE Course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ZHAO Yayun
(Jinci Colleg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0, Shanxi, China)
趙雅云(1993—),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