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利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有著鮮明的特點:貼近現(xiàn)實生活,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強調合作精神,注重培養(yǎng)參與、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诖?,我們提出了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評價原則,旨在以人為本,突出評價的反饋、發(fā)展和激勵功能,力求實現(xiàn)評價全面、公正、客觀,達到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實踐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最終目的。
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目前,語文課程評價中使用較多的是定量評價。每冊教材都要求開展一定數(shù)量的實踐活動,學生完成多少,參與多少,活動成果的評分及等級,一目了然,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便于因材施教。但僅有這些,并不能全面、客觀地體現(xiàn)學生的真實情況。比如,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情感態(tài)度、實踐能力等,無法完全用數(shù)字來體現(xiàn)。這時,定性評價就應運而生了。
定性評價強調觀察、分析、歸納和描述,更側重以人為本和發(fā)展性評價的理念,更適用于小學生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來進行分析,比如參與實踐活動是否積極熱情,能否獨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搜集整理資料是否齊全有序,與人合作是否和諧愉快,匯報交流能否主動大方等,客觀真實地歸納、描述出學生的活動狀況,最終做出具有教育學、心理學意義的解釋和推論。對于學生的進步,教師采用激勵性評價正面引導,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于學生不足的地方,教師會提出建議和期待,相信學生能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這些,都不是一個個冰冷的數(shù)字所能體現(xiàn)的,因此,在實踐活動中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可以做到取長補短,多維度、多視角衡量學生,讓學生在評價中和諧發(fā)展,快樂成長。
課內與課外評價相結合
語文實踐活動注重“學用”融合,課內與課外結合,需要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和運用。因此,實踐活動評價也應該擴大范圍,打破校內外的壁壘,才能更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真實情況。課內可以側重于活動成果展示的評價,我們通過觀看、傾聽、記錄等多種形式,對實踐活動的成果給出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課外可以側重于實踐活動的過程評價,包括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與態(tài)度、表達和溝通、合作與分享,面對困難時的調整與適應、樂觀或消極,實踐應用能力、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等。
對于學生來說,實踐活動的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都非常重要,它們相互交錯,融合滲透,互相影響。因此,采用課內與課外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實踐活動的狀況,更利于教師針對性地指導。
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學生是實踐活動的主體,理論上也應該是評價的主體。但在實際活動中,大多是教師的評價占了主導,評價主體單一片面,導致學生消極被動,嚴重影響了評價的促進和發(fā)展功效。
為了扭轉現(xiàn)狀,應倡導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多主體評價。教師評價:教師是知識的權威,活動的引領者,可以在實踐活動中給出恰當?shù)脑u價,堅持正面激勵,加強指導建議,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氛圍;學生自評:學生參與了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最清楚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自評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過程,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生生互評:同伴的力量是偉大的,生生互評,學生更容易接受,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有利于提升興趣,增強動力,也利于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師生互評: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指出不足,提出建議,可以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活動氛圍,有利于增進師生感情,增強學生的活動主體意識和責任感;家長評價:家長參與其中,使實踐活動的評價更全面、更真實、更常態(tài)化,這既融洽了親子關系,營造了溫馨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又強化了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小學6年學習,實踐活動的內容與目標是螺旋上升、不斷加深的。它強調的是學生親身經(jīng)歷,并獲得參與活動的發(fā)展性體驗,更注重的是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更要關注形成性評價。研究事實證明,關注動態(tài)的實踐活動過程,有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進活動策略,更有利于促進終結性評價的提高。關于實踐活動的形成性評價,新課程標準中建議:“第一、第二學段要較多地關注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興趣與態(tài)度;第三、第四學段要多關注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提出問題、探究問題以及展示學習活動成果的能力。各個學段綜合性學習的評價都要著眼于促進學生提高語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們擴大視野,更好地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p>
同時,教師還要意識到,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是相對的,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例如,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實踐活動《百變尾巴》后的活動評價,是本次活動的終結性評價。但是,放到整個一年級,或者整個小學教學中,這次評價又變成了形成性評價。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所以,教師要從關注形成性評價入手,讓兩種評價方式和諧相處,學生才能更好地在評價中發(fā)展能力,快樂成長。
生活即語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熱情參與其中,恰當?shù)亩嘣u價也要緊隨其后。教師要把評價作為調節(jié)學生參與狀態(tài)以及活動成效的重要手段,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活動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天地中盡情地實踐、探索、體驗與創(chuàng)造。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