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潔
(山西省中部引黃工程建設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12)
橋頭渡槽位于保德縣橋頭鎮(zhèn),上跨朱家川河,上游方向與2#暗涵相接,下游方向通過3#暗涵與2#隧洞相連。朱家川河溝底地面高程957.0 m 左右,底寬約80 m,河谷呈“U”型,岸坡陡立,底部近乎直立,上部較緩。渡槽在樁號總15+657(改)~總15+667(改)段下部有神保線公路穿過。渡槽為5 孔,槽墩采用C35 鋼筋混凝土矩形空心墩,下接承臺。樁徑1.8 m,樁長12 m~18 m,共28 根。橋頭渡槽設計洪水標準為50 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200 年一遇。
朱家川河在神池、五寨境內(nèi)為上游,河曲、保德段為下游。上游河道屬寬淺型河谷,其間大部分干流河床寬淺,縱坡平緩,岸灘開闊,比降約為4‰,行洪河槽介于60 m~140 m 之間。干流下游進入河曲,由寬淺型河谷逐漸變?yōu)檎钚蜏喜郏?jīng)保德匯入黃河,行進于黃土丘陵之間,在61 km 的距離內(nèi),落差達400 m,平均坡降7‰。由于洪水期水流急湍,形成目前河道深切,兩岸陡峻,河底基巖出露的“V”型狹谷河道,較窄處寬度僅10 余米。干流由保德橋頭鎮(zhèn)至花園村為河流出口段,該段處于黃河沿岸土石山區(qū),河谷較寬,冰期水寬可達100 余米。
橋頭渡槽橫跨朱家川河,0#和5#橋臺、1#和4#槽墩設置在陡峭的半山坡上,2#和3#槽墩位于朱家川河內(nèi),2#槽墩、3#槽墩布置型式及與河道位置關系見圖1。
2#槽墩位于右岸河床內(nèi),地面高程為956.33 m,橋墩基礎厚3.5 m,其下為樁基礎,樁深18 m。3#槽墩位于左岸河岸邊,地面高程為962.31 m,橋墩基礎厚3.5 m,其下為樁基礎,樁深18 m。根據(jù)地質(zhì)資料揭示,需對持力層地質(zhì)灰?guī)r、豹皮灰?guī)r巖體較破碎處進行固結灌漿。
圖1 橋頭渡槽2#、3# 槽墩位置圖
橋頭水文站的洪峰流量計算成果為:P=5%洪峰流量1560 m3/s,P=2%洪峰流量 2530 m3/s,P=0.5%洪峰流量 4160 m3/s。橋頭站設計洪水成果見表1。
表1 橋頭站設計洪水成果表
本次對橋頭站2009 年~2015 年洪峰流量調(diào)查,無較大洪水發(fā)生,且1956 年~2008 年53 年洪水系列中包括了豐、平、枯各種年份,故認為采用1956 年~2008 年53 年洪水系列是合理的。橋頭水文站無歷史調(diào)查洪水記載,在洪水系列成果中1967年實測洪水最大,最大洪峰流量為2420 m3/s,距今已有50 年,與P=2%洪峰流量2530 m3/s 接近,故認為本次設計洪水采用成果是合理的。故渡槽位置處20 年、50 年和200 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分別為1560 m3/s,2530 m3/s 和4160 m3/s。
橋頭渡槽下游138 m 處為一座小村橋,小村橋橋孔斷面為城門洞型,上部為圓拱形,拱高2 m,下部近似為矩形,底寬10 m,高9 m。橋下河道斷面窄深,在上下游河道中恰好形成一個卡口,符合水面線初始斷面的選擇要求,故作為水面線計算的初始斷面。采用堰流公式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見表2 及圖2。在水位~流量關系圖上查得:洪峰流量為1560 m3/s 時,相應洪水位為967.94 m;洪峰流量為2530 m3/s,相應洪水位為969.46 m;洪峰流量為4160 m3/s 時,相應洪水位為971.50 m。
表2 水位~流量關系計算成果
圖2 橋頭渡槽下游138 m 處小村橋水位~流量關系圖
依據(jù)本次測量縱、橫斷面資料、洪峰流量及初始水位計算成果,對渡槽建設前后兩種工況分別進行水面線計算,以此分析工程建設對河道泄洪的影響。
渡槽建設前后水面線計算結果見圖3 及圖4、圖5,發(fā)生20 年一遇洪水,渡槽建設前后洪水位均在兩岸岸坡之內(nèi),不影響河道行洪。發(fā)生50 年一遇洪水,渡槽建設前、后洪水位局部地段高于現(xiàn)狀左岸神保公路。
圖3 橋頭渡槽建設前后河道縱斷面及水面線圖
圖4 橋頭渡槽建設前河道斷面及水位示意圖
圖5 橋頭渡槽建設后河道斷面及水位示意圖
依據(jù)以上水面線計算成果,對工程建設后的壅水影響進行分析。渡槽建設后,位于河道內(nèi)的槽墩占據(jù)過水面積,增大了水流阻力,造成河道一定范圍內(nèi)水位壅高,行洪能力降低。發(fā)生20 年一遇洪水時,槽墩阻水比17.18%,渡槽跨河處水位壅高0.09 m,壅水長度為303 m。發(fā)生50 年一遇洪水時,槽墩阻水比16.96%,渡槽跨河處水位壅高0.12 m,壅水長度為429 m。發(fā)生200 年一遇洪水時,槽墩阻水比16.92%,渡槽跨河處水位壅高0.23 m,壅水長度為643 m。
根據(jù)中部引黃工程橋頭渡槽地質(zhì)資料及橋頭渡槽技施地質(zhì)縱斷圖,河床上層碎石土及卵石混合土層(厚度0~3 m)施工前已全部挖除,渡槽基礎(厚3.5 m)持力層中的灰?guī)r、豹皮灰?guī)r巖體較破碎處進行固結灌漿。因此橋墩基礎已埋設至巖基上,巖基不易被沖刷。
渡槽梁底部高程復核計算成果見表3。經(jīng)復核,橋頭渡槽梁底部高程應高于976.14 m,橋頭渡槽設計梁底板高程為1018.25 m,遠高于本次復核結果,因此渡槽設計滿足防洪標準。
渡槽的建設對河道行洪有一定影響。橋頭渡槽橫跨朱家川河,槽墩基本順水流方向布置,當發(fā)生20 年一遇洪水時,橋頭渡槽槽墩阻水比為17.18%,對流速及水流方向有一定改變。橋頭渡槽3#槽墩緊鄰左岸岸坡,距神保公路約10 m,在槽墩施工過程中,需要開挖地基,可能造成岸坡的損毀,對岸坡的穩(wěn)定有影響。渡槽建設造成的河道上游壅水,不會影響河道防洪安全。橋頭渡槽位置處左右岸均無提防,而渡槽梁底高程為1018.25 m,凈高為50 m 左右,遠大于5 m,不影響防汛搶險。因此,渡槽在運行期間對防汛搶險無影響。橋頭渡槽建成后,當發(fā)生50 年一遇洪水時會淹及左岸神保公路。渡槽建設后,槽墩墩柱束窄河道,造成橋位一定范圍內(nèi)水位壅高,壅水范圍為429 m,上游257 m 處神朔鐵路橋壅高僅為0.04 m~0.16 m,不會影響到鐵路橋正常運行。渡槽在施工過程中,必將對局部地表進行擾動,而且要永久或臨時占用河道或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nèi)土地。
表3 渡槽梁底部高程復核計算成果表 單位:m
橋頭渡槽槽墩距離岸坡較近,在槽墩施工過程中,需要開挖地基,可能造成岸坡的損毀,建議渡槽管理部門應與河道管理部門協(xié)商對渡槽、河道以及河岸的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如若對岸坡造成損壞,完工后應按原狀對其進行恢復,并請當?shù)厮姓鞴懿块T進行驗收。渡槽建設造成的渡槽上游壅水,不會影響河道的洪水標準。
渡槽建成后,發(fā)生50 年一遇洪水時會淹及左岸神保公路。鑒于神保公路上游1 km 內(nèi)已進行過防護,故本次不再提出防護措施。
1)橋頭渡槽設計防洪標準為50 年一遇,校核防洪標準為200 年一遇,工程涉及朱家川河道段防洪標準為20 年一遇,均符合防洪要求。
2)本工程涉及朱家川河道20 年、50 年和200 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分別為1560 m3/s,2530 m3/s 和4160 m3/s。
3)發(fā)生20 年一遇洪水時,橋頭渡槽槽墩阻水比17.18%。槽址上游最大壅水高度為0.09 m,壅水長度為303 m。
4)橋頭渡槽橋墩基礎已埋設至巖基上,巖基不易被沖刷。
5)橋頭渡槽梁底板高程遠高于本次復核結果,滿足200 年一遇校核防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