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安徽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在全球化信息傳播的新時代,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發(fā)聲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如何翻譯好中國特色詞匯、講好中國故事,就越來越顯得意義重大。本文通過對中國特色詞匯的英譯舉例,介紹中國特色詞匯英譯的方法、特點及問題的分析,對外譯外宣的工作進行研究,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背景下的中國故事更加貼切地對外傳播,積極響應“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方針。同時,在英語本土化的進程中,認清語言學習的本質,增強對本國語言的認同感,正確理解語言的使用目的等,同樣對中國英語教學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中國特色詞匯是指一系列代表了中國當代國情與戰(zhàn)略指向且包含中國特色文化內涵的詞語。這些詞語蘊含著我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結晶,既是國內文化的一個個縮影,也是國外讀者了解中國的便捷途徑。文化差異、在場語境等是影響英譯質量的關鍵因素,同時,由于一些詞匯的創(chuàng)新性與實效性,更需要我們多角度多維度的分析主要的問題,以便將時代熱詞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連接起來。
在筆譯上,通過中英對比,如范勇在有關研究中分析探討了《紐約時報》對中國特色詞匯的處理方法,并強調了文化基礎的重要性。
口譯方面,西方研究的較為成熟。比如,功能派的先驅學者賴斯在《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中最早提出功能派理論思想。董蒙娜在《從“歸化和異化”角度分析中國特色政治詞匯的翻譯》中總結出歸化和異化將會成為面的貢獻。
例如,前段時間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到“萬村通”項目啟動儀式的問題。這個源于中國“村村通”的詞匯,被譯為”Access to Satellite TV for 10,000 African Villages”這一段話將原句的內涵描述的準確、易解。這就是典型的意譯的方式,生動形象的表達特色詞匯。再例如,同樣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在回答巴基斯坦的記者所問中巴經(jīng)濟走廊項目的問題時,發(fā)言人說“謝謝‘巴鐵’記者朋友對中巴經(jīng)濟走廊項目的關心和關注”。翻譯為:”Thank you,my Pakistani“iron friend”,for you interest in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CPEC)”.這句話中直接將“巴鐵”譯為:my Pakistani“iron friend”.不僅體現(xiàn)了漢語詞匯簡潔易解的特點,也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背景下表明了中巴關系牢不可破的含義。
單從字面上理解,外譯外宣的含義是將中國的對外宣傳材料通過翻譯成英語或其他語種,達成向其他國家宣傳中國的目的。這既指廣泛意義上的所有翻譯活動,也指在政治演講、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各類記者招待會中的翻譯行為。
而對于如今大力進行改革開放的中國來說,還需要通過良好的外譯外宣工作,才能更好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形象與影響力、傳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框架內分享中國經(jīng)驗,將改革開放成果擴大化。最重要的是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需要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更如同文化部外聯(lián)局副局長朱琦強所表示的那樣,在我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新形勢下,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應大力提高外宣翻譯水平,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首當其沖的應該是外譯外宣與對外傳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這包括:英語的國別變體表現(xiàn)形式;中式英語與中國英語的區(qū)別;語言的使用目的;平衡外語學習與增強對本國民族語言和文化認同感之間的關系。其次,在英譯的過程中以傳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基礎目的,充分尊重每個國家的歷史傳統(tǒng)以及文化積淀,要體現(xiàn)出文化自信,以及我們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闡明中華歷史文化的獨特性。例如,前不久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在回答有關金磚國家的問題時,發(fā)言人引用道:“中國有句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譯文為: As a Chinese saying goes,“A just cause enjoys abundant support,while an unjust cause finds little”.這句話簡潔通俗的的翻譯出來,是典型的解釋性翻譯。
上面例子是擴展式的翻譯,翻譯中,既要考慮不同國家、不同國情、不同文化所帶來的理解與接受能力的差異,也需要將句子的原意完整的譯出,詞匯的歸化與異化策略需要譯者權衡自己的翻譯傾向與受眾群體的類型。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擴大,中國的國際地位在不斷上升,對外的文化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因而對外宣傳活動的語言翻譯需求也越來越多。對于負載中國文化特色詞語的英譯,體現(xiàn)出的問題與矛盾也越來越多。這對負責翻譯與傳播工作的學者來說,認清語言學習的本質、增強對本國語言的認同感、正確理解語言的使用目的等都對外譯外宣與對外傳播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一些新詞應運而生,如何將這些富含中國文化的詞語準確譯出,使受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其蘊含的文化底蘊,是具有深遠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