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佳 黃奧林/.湖南交通工程學院;2.岳陽市岳化三中
湖南人杰地靈,不僅孕育出偉大的開國領袖、開國將軍,更是巾幗不讓須眉,率先扛起革命的大旗走在全國前頭,尤其是婦女運動,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被稱之為近代中國婦女運動的搖籃,湘南婦女運動是湖南婦女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女校既是培養(yǎng)女性成才的重要載體,同時更是傳播先進性別文化的重要場所。省立第三女子師范是湘南婦女運動的中心和主陣地,這里走出了毛澤建、何寶貞、夏明衡、曾志等杰出女革命者,可謂湘南女革命者的搖籃。她在名氣上雖然不及周南女中、省立第一女子師范等位于省會的女子學校,但在女革命者培養(yǎng)上卻獨樹一幟,成為地方性女校的杰出代表。
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成為湘南女革命者的搖籃,與多種因素息息相關(guān),具體內(nèi)容如下:
第一,與湖南女性教育的興起和發(fā)展相關(guān)。辛亥革命后,封建帝制覆滅,人民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婦女獲得了受教育權(quán)利,全國開啟廢除舊學,創(chuàng)辦新學的時代。民國初期,在政府提倡女學的推動下,全國形成了女學的社會風尚,各地政府開始重視女學,湖南也不例外,自此形成了湖南女子教育會,為女子教育的興起奠定宣傳基礎。1912年春,湖南省建立了三所女子師范,分別為省立第一、第二、第三師范女子學校。隨著女子教育的普及,“女子無才便是德”“三從四德”等封建觀念在湖南受到強烈沖擊,湖南女性享受到受教育和參政的權(quán)利,女性獨立意識開始蘇醒。女校的學生積極投入到革命中去,加強馬克思主義革命觀的思想傳播,為解放新中國的偉大事業(yè)奮斗。
第二,與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光榮的革命事跡相關(guān)。三女師乃湖南三所官立女子師范學校之一,湘南高等學府,學生來源于湘南12縣,少數(shù)部分來自長沙、常德等地。三女師哺育了不少仁人志士,她們正逢青春年華時光,英勇無畏參加解放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yè)。她們沖出校門,敢于直面反帝反封建惡勢力。1920年,三女師學生朱舜華是首批加入毛澤東在長沙建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的進步學生之一;1921年,毛澤東同志再次來到衡陽,在三男師作演講,并指導建立了湘南地區(qū)第一個團支部,而三女師學生劉少祜被選為婦女委員長。
第三,三女師學生打破傳統(tǒng)婦女觀,樹立男女權(quán)利平等觀念,構(gòu)建主體身份認同。兩千多年的封建男尊女卑思想影響,導致中國女性地位低下,更別談論女子接受教育。而在維新派和革命派的女性思想的影響下,開啟了保障女性權(quán)利的先河,五四運動的前后期,女性教育發(fā)展一個臺階,當時接受教育的知識女性少之又少,這些知識女性接受先進的思想影響,成為中國婦女中最先覺醒并且主體性意識強的群體,她們不僅與男性參與革命活動,更是探討婦女受壓迫的深層根源,以致呼吁中國女性參與到革命中去,救亡圖存。三女師便是典型代表,建立于1912年,此時北洋政府腐敗黑暗,女子讀書極具困難,康和聲辦女子師范乃是全國性首舉,其教育宗旨是為了呼吁女性意識蘇醒,提升女性地位,將國家前途命運與教育培養(yǎng)相結(jié)合。三女師校園革命環(huán)境與當時湖南地域環(huán)境和革命環(huán)境相映襯,三女師師生以獨特的方式構(gòu)建主體身份,接受女校教育,同時心系民族危亡,她們或許參與民主革命,或許領導婦女運動,或許獻身民族解放。其原因離不開省立三女師創(chuàng)校者與教育者拯救民族危亡與教育培養(yǎng)觀念相結(jié)合,也離不開無產(chǎn)階級毛澤東指導和幫助,除卻學校教育這一關(guān)鍵因素之外,還在于三女師學生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培植其民族責任感,乃至改變其精神風貌與參與民族革命行動之中。
作為地方性女校的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作為女校時間短,1912年至1926年。與周南女校、省立第一女子師范等女校相比,這些學校位于省會,能吸引全省優(yōu)秀青年女性成為其生源。因此省立第三女子師范能培養(yǎng)出多位女革命者以及大批進步女性更加不易。概而言之,省立第三女子師范走出的女革命者主要有:
毛澤建,又名毛達湘,出身貧困農(nóng)民家庭。是毛澤東的堂妹,也是毛澤東一家6位親人為中國革命犧牲之一。17歲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學習,1921年加入中國青年團,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三女師黨支部書記,湘南特委婦女委員,湘南學聯(lián)的骨干成員。1927年與丈夫陳芬一同積極開展農(nóng)民運動,組織秋收暴動,1928年參加南岳起義,1929年在衡陽衡山英勇就義,壯烈犧牲,時享24歲。
夏明衡,出身豪紳家庭。22歲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習,是夏明翰烈士的妹妹,兄妹其十四人,五人為革命犧牲。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湘南學聯(lián)三女師學生代表之一,曾擔任湘南特委婦女委員,女界聯(lián)合會會長。大革命時期,曾任衡陽市國民黨市黨部婦女部長,1928年在長沙先前后有追兵,寧死不屈,投入池塘不幸犧牲,時年二十六歲。
曾志,出身于貧困家庭,是參加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32位女性之一。13歲考入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學習。在校積極參加反對舊禮教、反對男女不平等、反對官僚軍閥活動。1926年8月,考入衡陽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10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8年參加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后來便隨他們上井岡山,1940年任中央婦委秘書長。1977年,參與粉碎“四人幫”之后,恢復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1998年,因病逝于北京,時享88歲。
除上述外,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還培養(yǎng)出伍若蘭(朱德第四夫人)、何寶珍(劉少奇前夫人)、彭鏡秋(曾任黑龍江省民政廳副廳長)、卜仁貞(曾任衡陽地委宣傳委員)、朱舜華(曾任中共湘南特委、中共中央組織部聯(lián)絡員)等女革命者。
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乃地方性公立女校,為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女革命者?其經(jīng)驗值得探析和今人汲取。
首先,源于湘南地區(qū)革命大環(huán)境的影響。辛亥革命失敗后,軍閥加緊了掠奪,衡陽位于省立三男師和三女師便成為了指導衡陽乃至整個湘南地區(qū)開展建黨活動的中心,三女師學生生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加入革命活動。1916年湘南學聯(lián)成立,專門設立了“婦女組織”部門,三女師何葆珍和朱舜華,毛澤建、夏明衡成為其代表;1927年4月,三女師學生侯碧蘭、朱舜華、夏明衡籌辦衡陽婦女運動講習所,宣傳培養(yǎng)婦女學習婦女解放、反對包辦封建婚姻等進步思想,創(chuàng)立時間補償?shù)囵B(yǎng)了一批婦女干部,普及婦女解放思想,推動婦女運動具有重要作用;1927年,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暴動,三女師學生曾志、彭鏡秋、彭儒、廖鸞鳳等參加了起義,并隨同朱、陳隊伍同上井岡山,她們不畏懼殘暴,動員廣大婦女,進行洗衣、寫標語宣傳、救援等后勤工作,保障革命有序進行,最終在井岡山與毛澤東勝利會師。
其次,源于省立第三女子師范教育的影響。在封建男權(quán)社會里男尊女卑,別說女子接受教育,更別談論女子實現(xiàn)與男子進行革命斗爭,而近代女性是通過婦女解放運動實現(xiàn)與男性平等哦權(quán)利,而婦女運動的成功源于接受女子專業(yè)教育。三女師涌現(xiàn)影響湖南,乃至全中國的杰出女革命者,除卻學生自身因素之外,也離不開三女師的專業(yè)規(guī)范教育,三女師辦學具有特色,辦校宗旨是為了促進女性解放,實現(xiàn)教育救國的目的。辛亥革命后,三女師首任校長康和聲擔任師范課課長,他積極向上級獻策,并與教育司長籌劃全省師范教育相關(guān)事項,將官立三個學堂改稱為省立三所師范學校;1912年,康和聲被任命為省立三女師第一任校長。封建帝制被覆滅,女子能夠上學是件困難事情;更別創(chuàng)辦女子師范,這是全國性創(chuàng)舉。后來康和聲到任后,他除卻上課之外,同時需籌建新校舍,困難重重,直到1913年才完成,白手起家,并非容易之事??岛吐晞?chuàng)校之舉,既為中國女性提供了接受專業(yè)教育的平臺,又為革命發(fā)展輸送了人才。
再次,源于毛澤東等革命家的幫助和支持。衡陽是毛澤東早期進行革命活動的重要場地,毛澤東親臨衡陽四次,他對衡陽革命進行指導;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考察農(nóng)民工人和學生運動;建立和發(fā)展黨團組織,播下了革命種子,培養(yǎng)了許多革命中堅力量。1921年,毛澤東親臨衡陽,在三男師作演講,指導建立了湘南第一個團支部,三女師學生劉少祜被選為婦女委員長。1922年,毛澤東介紹了上海重要骨干張秋人來衡陽擔任三男師首任黨支部書記,在他的領導下,衡陽的黨員發(fā)展很快,三女師、三男師等校成立校聯(lián)合支部,三女師學生夏明衡擔任該校書記;1923年,毛澤東堂妹毛澤建來到三女師學習,她邊學習邊從事黨團工作,擔任了三女師的首任黨支部書記,支部委員還有夏明衡和候碧蘭等。三女師革命的成功離不開優(yōu)秀的指揮官和三女師生的共同努力。
近代湖南女子教育發(fā)展較早,三女師作為湖南女子教育的高等學府,開出了湖南省立第一、第二女子師范學校等女校之名校之花,是湘南婦女運動的風向標和旗幟,是名副其實的“湘南婦運搖籃”。培養(yǎng)出了許多優(yōu)秀女革命斗士,如毛澤建、伍若蘭、曾志、何寶珍等。她們英勇無畏、英姿勃勃,顯示了近代優(yōu)秀女性的精神面貌,在女性革命者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后人所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