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艷/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fā)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diào)“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基”[1],高等學校作為整個社會體系的一個重要子系統(tǒng),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承擔著特有的職能。這就要求高校把構建和諧校園作為一項十分重要和緊迫的任務。要達到和諧校園所要實現(xiàn)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狀態(tài),應使學生意愿得到有效訴求和反饋,這樣才能使學生實現(xiàn)由普通校園主體到和諧校園構建主力軍的角色轉變,推動和諧校園構建的最終實現(xiàn)。研究生是高校在校生中重要的主體,關注并積極反饋研究生的意愿訴求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
M學院在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過程中有兩個典型案例。案例一是因?qū)W校、學院經(jīng)常有各種群體活動,需要學院安排一定數(shù)量學生參與。往年一般讓研一同學參加。長此以往,研一同學們意見較大。他們認為研一要學知識、打基礎,且大部分課程要在一年級修完,課余時間安排過多“強制任務”,負擔過重。二年級同學們則認為他們正在寫作論文,一年級時已經(jīng)參加了很多活動,不應該再由二年級參加。三年級同學們面臨畢業(yè)、論文答辯、就業(yè)的壓力,最應該受關愛。但校院兩級的活動確實需要有人參加,三個年級同學們之間不同訴求應如何解決呢?
案例二是L同學因病在研一上學期辦理了休學,研一下學期復學,學院履行了相應學籍管理和告知手續(xù)。L同學入學兩年半后,即L同年級同學準備畢業(yè)答辯時,學院按學校管理規(guī)定再次提醒L同學不能提前畢業(yè),但L同學一直誤以為已修讀完所有課程、畢業(yè)論文也已經(jīng)寫好,可以申請?zhí)崆爱厴I(yè),此時也已找好工作,故申請?zhí)崆爱厴I(yè)。鑒于L同學表現(xiàn)優(yōu)秀且家庭十分困難,學院向研究生院積極申請,但最終還是未能申請成功。L同學面臨較大的經(jīng)濟壓力、找好的工作又要求畢業(yè)到崗,L同學十分焦慮為難。
從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結合研究生的學習科研特點,研究生的需求可大致分為五類:一是身心健康的需求,二是個人成長的需求,三是事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四是社會參與的需求,五是權利表達的需求。圍繞這五類需求,研究生在涉及個人切身意愿時,必然有所訴求。研究生意愿訴求即指研究生借助高校所建立的某些管理制度和反饋渠道來表達其自身的意愿需求和愿望等。那么,重視研究生的意愿訴求,理性地對學生意愿需求進行采集、處理及反饋,形成一個由“研究生-導師-學院/學?!睒嫵傻南嗷ヂ?lián)系、相互作用的三位一體的意愿-訴求反饋機制是十分必要的。
但目前研究生意愿訴求-反饋機制的建設中尚存在一些問題。經(jīng)過調(diào)研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研究生群體思維縝密,維權意識強,對個人意愿認識得比較清晰,但是群體管理相比大學生而言較為自由,對群體意愿認識比較模糊,他們往往容易過于關注個體意愿,忽視自身的法定義務。研究生多數(shù)不再繼續(xù)升學,在涉及就業(yè)發(fā)展、學業(yè)評獎等問題時,更容易激發(fā)個人意愿訴求及維權中的矛盾。
由于部分導師事務繁忙或?qū)煴救藢ρ芯可庠冈V求關心不夠,本應在研究生意愿訴求表達、溝通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研究生導師并沒能很好地發(fā)揮作用,導師應有的在研究生和學院直接溝通協(xié)調(diào)的積極功能并沒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對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的“七導”作用發(fā)揮有限。
傳統(tǒng)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使得大學生處于自上而下“服從管理、遵照執(zhí)行”的被動狀態(tài),主動表達意愿訴求的機制比較欠缺,從而導致大學的意愿訴求缺乏可以溝通協(xié)調(diào)的平臺和操作制度,極大地壓抑了研究生表達意愿訴求的積極性和參與學校管理的熱情。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管理者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始終認為學生是被管理者和執(zhí)行者,必須無條件服從學校的管理,遵守學校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這種思維方式和管理模式必然導致意愿訴求-反饋機制的不健全和不作為。
意愿在某種層面上可以體現(xiàn)為個人的利益,馬克思主義利益觀在充分把握利益本質(zhì)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對利益的追求是人類一切社會活動的根本動因,認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2]人們的生產(chǎn)關系和社會關系不同,人們的利益就存在差別,有差別就有訴求,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社會是一個處在各種不同關系中的人群展開意愿訴求的過程,正因為如此,由意愿訴求引發(fā)的社會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和思政工作者應以包容、接納的態(tài)度正確看待研究生的意愿訴求,變堵為疏,分析研究生意愿訴求的緣由,掌握研究生意愿訴求的規(guī)律、特點,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妥善進行溝通應對,及時反饋處理情況。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導研究生充分合理表達意愿訴求,構建好研究生意愿訴求-反饋機制。
從研究生學業(yè)因素、就業(yè)發(fā)展、人際關系、情感管理等方面考慮,研究生的意愿訴求-反饋的具體實施中,更要求針對性、實效性、公平性。在案例一中,M學院在充分調(diào)研征求研究生一、二、三年級同學們意愿的基礎上,首先對同學們參加活動進行了排隊參加管理,并由專人負責活動信息的統(tǒng)計匯總。結合同學們不同階段的需求,對不同活動進行了分類,如普及性知識類主要要求研一同學參加,增加同學們對相關學科知識、校園管理規(guī)范等的認知,專業(yè)學術講座更主要面向研二同學,為論文開題、寫作提供助力,而如招就處、就業(yè)指導中心、研究生院等舉辦的如升學、就業(yè)等方面活動,則鼓勵研三同學積極參加,嘗試從各方面為同學們的成長成才提供幫助。由此,不同年級的同學們參加群體活動的矛盾得到了解決。在案例二中,雖然L同學按照學校規(guī)定確實不能于6月份畢業(yè),但學院與同學本人、導師、用人單位積極溝通,應學生申請,為其開具了證明該生按照正常程序可于當年12月畢業(yè)的證明,該證明獲得了用人單位的認可,該生在6月份先行離校前往用人單位實習工作,緩解了該生的焦慮情緒,用人單位發(fā)放的相應補助也解決了寒門學子的經(jīng)濟壓力。最后,當年12月份,該生返校進行畢業(yè)論文答辯,順利畢業(yè),前往單位就業(yè)工作。兩個案例都經(jīng)過了研究生反映意愿訴求、學院高度重視、多方充分溝通的積極反饋下,得到了順利解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研究生意愿訴求-反饋機制的建設應把握好兩個原則。
一是正面教育原則。即當同學們有不同的意愿訴求時,應用正確的思想觀點對同學們實施教育,用事實說服教育學生,給同學們講道理,使同學們既受到開解又能解決問題。M學院在案例一中,多次給各年級通過年級大會、線上QQ群討論、投票選擇方案等辦法,給同學們講道理、辨利弊,建立起了暢通的解決機制,研究生各年級的同學們意愿得到了反饋和重視,對問題的解決起到了很好的疏導作用。
二是換位思考原則。換位思考指得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客觀上要求研究生意愿訴求-反饋機制的各方將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對方聯(lián)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促進問題的解決。在案例二中,L同學希望順利畢業(yè)、參加工作獲得收入,學院和研究生院需按照學校管理規(guī)范進行學籍管理,導師關心關愛學生,用人單位希望招聘優(yōu)秀人才也不浪費招聘成本。在溝通過程中,意愿訴求-反饋機制中的各個主體均進行了換位思考,獲得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工作是一項要求原則與靈活、教育與引導結合的具體工作。緊跟教育部相關要求,遵循學校研究生管理規(guī)定,善于把握當下研究生思想動態(tài),在尊重學生個性和需求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積極探索學生意愿訴求-反饋的合理方式方法,善于研究總結,才能讓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工作真正做實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