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珍
【摘要】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在于挖掘與呈現(xiàn)知識背后的思維方法,并訓練學生理解它、掌握它、應用它。思維的可視化就是將師生的理性思維、正向思維、良性思維變隱性為顯性,呈現(xiàn)給大家,使其更加清晰、直觀,利于記憶、理解和運用。
【關鍵詞】以圖顯蹤? ?思維導圖? ?流程圖? ?條碼標注? ?數(shù)理圖像? ?情境再現(xiàn)? ?手賬? ?漫畫(話)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019-01
物理是一門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理科思維是否完整、精準、到位的學科,大到知識系統(tǒng)的構建,解題思路的清晰,實際應用的貼切,小到運算過程的簡便,計算結果的準確等等,處處彰顯出物理思維的巧妙和細膩。思維可視化的技術手段很多,在物理教學實踐中,“以圖顯蹤”、“以宏擬微”是常用的方法。思維導圖、流程圖、條碼標注、數(shù)理圖像、情境再現(xiàn)、手賬、漫畫(話)等等都是手段。當可視化工具與物理學習深度融合時,教師“教”得有效,學生“學”得精彩。
那么,思維可視化從哪些方面開展呢?
1.自主預習:課前利用思維導圖(知識樹)進行預習,將淺層知識加以梳理,初步建立起知識結構體系,做好學習新知的準備。知識導圖是一種保障學習效率的重要學習手段。尤其是一些簡單章節(jié),基本這種自學的手段就能解決80%的問題,課堂上教師精華性的點撥就能畫龍點睛了。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中《聲現(xiàn)象》、《熱現(xiàn)象》、《內能》等章節(jié),學生可以通過理解性記憶及整理思維導圖的方法,對這部分知識進行邏輯理解,對其中的關系進行圖像記憶,簡單的應用能夠應對。這不也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了嗎?
2.課堂學習:高效課堂的打造一直是教師追求的目標,合作創(chuàng)新型學習模式逐漸取代簡單的師講生聽。教師通過引領學生一步步的猜想、類比、探究、論證、應用等流程,把知識的脈絡條清縷析地呈現(xiàn)出來。然后將優(yōu)化后的物理知識以流程圖的表達形式固定下來。同時與相關知識聯(lián)結,以思維導圖、表格類比和“溫馨提示”等方式,形成知識網(wǎng)絡。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在進行實驗的合作探究時,流程圖可以幫助學生迅速理清知識脈絡、明確實驗步驟,使實驗有條理、有邏輯。例如,九年級在進行《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的學習時,學生可以通過記錄實驗現(xiàn)象,畫出實驗電路,表格歸納它們的連接特點、電流特點、開關作用、用電器之間是否相互影響等不同點,進而提煉出生活中的不同應用,實物連接圖的呈現(xiàn),邏輯電路的判斷和設計等??梢姡瑯嫿梢暬季S在知識的系統(tǒng)化方面多么的重要。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分析演化實物圖的連接,重新回顧實驗過程,或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對實驗結果進行鞏固和強化。這樣一來,學生對電路的連接和應用將記憶深刻,印象鮮明。
3.課后筆記:人腦對圖像的記憶比對文字的記憶更強,所以學生對實物圖像、框圖的記憶更加具象化。運用“思維導圖”和“典型例題”穿插,進行筆記整理,帶來的豐富而多樣的感官體驗是強烈的。無論課上還是課下,都能使學生的思路清晰、邏輯縝密、思維流暢,理解、運用起來更加直觀、系統(tǒng)。如果加上手繪的應用點評和插圖美化更加使學習變得趣味十足。
4.習題解析
4.1審題過程“套圍脖”、“戴帽子”
審題首先要讀懂題意,全面細致地對題目進行解讀,把題目中的關鍵詞即題眼,“圍圍脖”圈起來;把有用條件用表示物理量的字母“戴帽子”標注出來,在標注過程中注意字母的角標和單位換算,這可以看做是“帽子”的兩個飄帶。對于隱含條件照此辦理,使之顯性化。初中物理隱含條件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隱含在題目給出的數(shù)據(jù)信息中,有的隱含在題目的字里行間,有的隱含在題目給出的插圖中,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無用條件怎么辦?打個大大的×,直接pass掉就好了,省得代數(shù)時張冠李戴。
其次,相關聯(lián)的物理量直接把數(shù)量關系寫出來,比如滑輪組中繩子的速度與距離和物體的速度與距離的關系,往往解題時忽略出錯,寫出來就是提醒,就是路標嘛。這樣,做好審題的思維可視化以后,解題時對號入座就可以了。這種方法在解決《簡單機械》以及《功和能》的題目中屢試不爽,百發(fā)百中,好用極了。
4.2解題過程,善用技巧
有些學生能夠聽懂老師講授的習題,但卻不能獨立完成習題訓練,這就需要平時對解題思路進行有效的積累,從而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
口訣法:以“動態(tài)電路分析”為例,滑片的移動使得電阻發(fā)生了變化,于是電路中其他部分的電壓或電流都會相應改變。若采用口訣分類處理,將復雜的變化各歸其類。即“并同串反”:與滑變并聯(lián)的部分變化趨勢與滑變阻值的變化趨勢相同,與之串聯(lián)的部分變化趨勢與之相反。于是一切電表示數(shù)變化題目迎刃而解。
模型法:在解題過程中,可以利用模型思維有針對性地解答題目。以電路分析為例,“模型電路”的解題思路是通過識別電路、建立等式(電源電壓不變或定值電阻的阻值不變)、公式求解三個步驟來完成。頭腦中形成“三部曲”,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此類題目的解題技巧。
電路故障的判斷類題目用這樣的模型思維也非常管用:“有壓無流此處必斷,有流無壓此處必短?!蹦P退季S要求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通過一類典型題目掰開揉碎分析透徹,將思維流程固化在腦中,來實現(xiàn)對于同類或者相似題目的求解。
逆向法:學生們在解決初中物理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逆向思維來對問題進行反向推導。先分析題目的要求是什么,寫在草稿紙下邊,隨后分析要想得出這個結果需要什么條件,寫在它的上邊,若該條件存在,可以直接代入公式計算,若不存在,則繼續(xù)探尋求出這個未知的條件需要什么物理量,繼續(xù)往上推進,就像蓋房子那樣,一層層向上“碼”思維,直至找出原始條件。在卷面書寫時,從上往下按思維的倒序寫出來就好了。
綜上所述,思維可視化雖然常常以思維導圖、流程圖或樹狀圖、口訣、圖表等形式呈現(xiàn),但其意義卻不僅僅是一幅簡單的模式圖。它把人腦中嚴密的思維以簡單的文字圖表方式呈現(xiàn),實際上是釋放大腦的內存空間,以利于下一步思維的分析與管控,使手、眼、腦綜合運用,成就其高效、系統(tǒng)、縝密的反應體系。對學生而言,思維可視化在物理學習中的作用是超乎尋常的,能極大提升學生物理思維臺階。
【參考文獻】
[1]劉濯源《基礎教育參考》2014年
[2]陸劍衛(wèi)《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年
[3]蔣惠清《遼寧教育》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