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苗苗
大豆生長進入中后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多種病蟲害的發(fā)生盛期和防治關鍵時期。病蟲害的發(fā)生不僅影響產量,也影響品質,生產實際中應加強管理、科學有效防治,在保證產量、兼顧效益同時,注重和加強生態(tài)意識。
一、防控原則
1、增強大豆抗害能力
從促進大豆整體健康生長角度出發(fā),培育和增強大豆自身及生態(tài)綜合控害能力,有效增強農作物抗病性、抗害性。有效抵御和減輕病蟲草害發(fā)生為害。如輪作深耕、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及時鏟蹚(中耕)等,包括生物菌劑、免疫誘抗劑、營養(yǎng)劑及生長調節(jié)劑的合理使用。
2、依托監(jiān)測預報
準確的田間病蟲草害發(fā)生信息及動態(tài)是科學、有效防治的基礎,適期,合理、有效防治。
3、優(yōu)先采用非化學防控技術
在滿足有效控制病蟲草害,保證農作物生產目標效益的基礎上,應優(yōu)先使用抗病、蟲品種、生態(tài)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等措施,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推廣綠色防控技術。
4、安全科學減量使用化學農藥
嚴格執(zhí)行國家禁用、限用規(guī)定,減少易殘留、超標的農藥,選用合適藥劑、適期、“一噴多防”、輪換用藥,安全規(guī)范開展施藥作業(yè)。
二、病害防控
1、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主要以菌核形式存在在大豆種子、土壤已經病殘體中,成為侵染源,待條件適宜萌發(fā),適宜條件溫度21-26℃,濕度60-65%,菌核萌發(fā)后,孢子借助風力傳播到大豆植株,主要侵染大豆莖和莢,侵染莖部,初期褐色病斑,水浸狀,后期蒼白色,著生白色菌絲,看起來白毛狀,莖稈枯死,后期在莖稈髓部有黑色鼠糞狀菌核,侵染豆莢變白,發(fā)生時期主要是封壟期以后,低洼、長勢繁茂地塊嚴重。
大豆菌核病的防治:第一,與禾本科作為輪作3年以上,輪作中注意不要與向日葵、油菜、雜豆、麻類等輪作,因為它們也容易被菌核侵染;第二,大豆出苗后及時中耕培土,發(fā)現(xiàn)大豆菌核病中心病株及時拔除,帶出田外深埋處理,并對中心病株周圍噴藥保護或全田施藥,防止病情擴散,大豆收割后進行深翻,將地表菌核埋入土壤,并將病殘體集中燒毀,減少菌源;第三大豆2-3片復葉期,或發(fā)病初期噴施腐霉利、菌核凈或者咪酰胺等藥劑防治。
2、大豆灰斑病
灰斑病也叫褐斑病。近兩年發(fā)生較重,主要危害葉片、莖莢,一般7月初發(fā)病,8月下旬至9月初達到高峰,密度大、田間雜草多、低溫多雨重,所以要指導農戶去地里觀察一下,它的癥狀是圓形、半圓形褐色斑,稍凹陷,中間灰色,邊緣深褐色。它不僅影響產量,還影響品質。
防治上第一選擇抗病品種,在大豆品種審定中有嚴格的規(guī)定,必須抗或高抗灰斑病才能通過審定;其次合理輪作、合理密植;第三可用嘧菌酯、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等藥劑防治,噴藥時后加入蕓苔素內酯等促進植物生長。
3、大豆莖折
近年來,隨著玉米種植的東移北擴,我省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大豆、玉米合理輪作,大豆莖折現(xiàn)象有減輕趨勢。大豆莖折出現(xiàn)在大豆后期鼓粒期之后,以基部折舍、倒伏為主,有的年份在折斷位置化驗出病菌,有的年份則沒有病菌。大豆莖折的原因較多,以生理原因為多,例如不合理的施肥,尤其氮肥過多,缺磷鉀肥,使大豆徒長莖桿脆弱,或葉面肥中種衣劑中人工合成的、甚至質量不好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造成植株快速生長)還有不安全的除草劑使用,近年來隨著除草劑的安全使用,這也是莖折減輕的一個原因,當然也有專家提出由蛇根潛蠅等苗期蟲害有關。
大豆莖折的防治以預防為主,首先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據海江鎮(zhèn)、前進鎮(zhèn)連續(xù)3年調查,輪作可減少莖折16-20%;第二,適期播種,典型事例不能濕播;第四,合理使用化學除草劑,盡量不使用長殘效除草劑、提高除草劑使用技術;第五測土配方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第六,增加中耕次數(shù),培育壯苗,也就是健身栽培,增強植株抗病力,減輕病害發(fā)生;第七,藥劑防治以保護劑為主,如拌種時加入碧護、益護等安全的調節(jié)劑或者吡蟲啉、嗪草酮等防治苗期害蟲,或者在大豆2-3片復葉期和大豆開花初期噴施寧南霉素、松脂酸銅等。
三、蟲害防控
1、大豆蚜
大豆蚜,俗稱膩蟲,它是刺吸式口器吸食大豆嫩葉、莖的汁液,導致大豆葉片停止生長或者皺縮,雨水充沛利于成活,當百株大豆有蚜1500頭時開始防治,藥劑可以用啶蟲脒、吡蟲啉、速克斃等。由于大豆蚜往往在葉片的背面,噴藥時最好加入助劑,增加滲透,機械盡量采用彌霧機或航化作業(yè),增加葉片的背面藥劑的量,采用靜電噴霧機械更好。
2、草地螟
草地螟是突發(fā)性害蟲,喜歡吃大豆、甜菜、灰菜等作物,主要是蒙古國、俄羅斯遷飛而來,國內也由河北、山西、內蒙遷入我省,草地螟發(fā)生與否主要取決于是否遷飛到我省,所以要指導農民經常到地中觀察,它的成蟲主要特征是靜止的時候是三角形,后翅邊緣有淡黃色條紋,主要是幼蟲危害大豆,幼蟲頭黑色,體長2厘米左右,縱紋黑色,它咬食大豆葉片葉肉,剩下葉脈和莖稈,當每株大豆數(shù)量1頭時達到防治指標??蛇x擇防治苦參堿或Bt等生物藥劑,或者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乳油等化學藥劑防治。該蟲4齡期之后暴食,所以防治時期很關鍵,要在幼蟲3齡前,即體色沒變黑之前防治,該蟲體色從黃到綠,再到黑色。
3、大豆食心蟲
大豆食心蟲食性專一,只危害大豆這一種作物。它又叫小紅蟲,老熟后入土化蛹越冬,所以上一年蟲食率對下一年指導意義重大,上一年蟲食率達到5%的地區(qū)需要重點防控。防治上一是選擇抗蟲品種;二是它只危害大豆,所以合理輪作尤為重要;三是大豆食心蟲化蛹期在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數(shù);四是田間觀察,當田間成蟲出現(xiàn)打團,并且每團蛾量大的時候,一般在8月初,化學防治用敵敵畏熏蒸,玉米瓤浸藥,撒入壟溝或者玉米、高粱秸稈每隔5-6壟插到田間;五是幼蟲鉆入豆莢前,噴施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等藥劑防治幼蟲。
(作者單位:161499黑龍江省嫩江市農業(yè)綜合執(zhí)法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