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冬 李燦東 顧鑫 楊曉賀
針對于大豆主葉,其病害有很多,主要包括病毒病以及灰斑病等。本文對大豆病害的發(fā)生進行了分析,其包括灰斑病的發(fā)生、斑點病的發(fā)生,對大豆病害的預防進行了探討,本人能力有限,希望能幫助到相關人士。
一、大豆病害的發(fā)生
基于大豆葉部病害,充分了解其癥狀,充分掌握引發(fā)病害發(fā)生的因素,并掌握好防治病害的方式,以便能解決好病害問題,對于種植戶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大豆的產(chǎn)量,為農(nóng)民群眾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對于大豆病害的發(fā)生,本文主要從灰斑病的發(fā)生、斑點病的發(fā)生等方面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1、灰斑病的發(fā)生
對于灰斑病而言,人們又將其稱之為蛙眼病,可對大豆多個部位進行侵染,比如大豆的幼苗以及種子等,在其中,該病對葉片的影響是最大的。在發(fā)病的初期,在葉子上可呈現(xiàn)褐色的病斑,病斑形狀可以是圓形的,也可以是半圓形的。在成珠的葉片上,極容易發(fā)生灰斑病,葉子四周形成病斑。對于大豆灰斑病而言,其屬于一種真菌性病害,當溫度處于24攝氏度至29攝氏度之間時,病菌極容易生長。在我國東三省的6月份左右,是這種大豆病害常發(fā)的時期,在7月末,雨天較多、溫度相對較高、再加上濕度較大,在此時期,發(fā)病較為嚴重,在每年的8月份以及9月份,若碰上雨多的天氣,將極大提高大豆種子的染病率。在幼苗時期,若地表溫度不高、土壤較為濕潤,再加上雨多、氣溫較低的天氣,將有礙于幼苗的正常生長,發(fā)病較為嚴重。
在大豆開完花之后,若遇上多雨天氣,且土壤濕度偏高,此時將提高大豆灰斑病的傳播速度。對于灰斑病的流行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由品種來決定,針對于高感品種,灰斑病發(fā)生的時間較早,有著較高的傳播速度,所生的病斑不多,產(chǎn)生的孢子數(shù)量不高;對于抗灰斑病大豆品種而言,相比之下,該病發(fā)生的時間較晚,所生的病斑不多,產(chǎn)生的孢子數(shù)量不高。針對于大豆品種而言,有著多樣化的抗源,在獲取抗病大豆品種方面,較為容易實現(xiàn),然而,灰斑病病菌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品種抵抗病菌入侵的時間有限。若田間所含的病菌較多,將會促使該病病菌的增加,一般而言,在以下情況下:沒有全面清除帶有病株的大豆、對大豆進行連作等,菌源量會極大增多;在生產(chǎn)地溫度較低、土壤濕度較高的情況下,該病發(fā)生的概率較大。
2、斑點病的發(fā)生
若發(fā)生斑點病,可對大豆多個部位進行侵染,比如大豆的豆莢以及葉柄等,在其中,該病對葉片的影響是最大的。當葉片發(fā)生癥狀時,具有以下的特征:在發(fā)病初期,斑點是水漬狀的,而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之后斑點顏色逐漸變?yōu)闇\褐色,斑點直徑擴大4毫米左右,現(xiàn)狀變得不規(guī)則,在斑點周邊存在一定量的暈圈,該暈圈呈黃色,在病斑的方面,有菌膿流出的現(xiàn)象,菌膿的顏色為白色;在病斑匯集的情況下,形成較大的斑塊,而且斑塊是死亡的,較老的病斑逐漸脫落,致使葉片出現(xiàn)較早脫落的情況。
對于大豆斑點病而言,該病病菌在進行越冬時,其主要場所是大豆種子以及殘體,該殘體源于土表的病株,拮抗作物對斑點病病菌有著較強的吸引力,當病組織死亡之后,在較短時間內(nèi),病菌隨之死亡。若種植地土層的厚度越高、土壤的濕度偏高,將提高病菌死亡的速率。所以說,在我國北方一帶,尤其是東北地區(qū),該病病菌可在殘體中越冬,而在我國南方一帶,尤其是西南地區(qū),該病病菌難以在病株殘體中越冬。對于該病菌的傳播而言,可通過多方面途徑,比如由雨水濺到大豆的葉片上;或者是葉面處于濕潤狀態(tài),經(jīng)過作業(yè)進而傳播該病菌。若遇到暴風雨的天氣,將有利于該病菌的傳播,同時還能增大病菌的侵染面積。
二、大豆病害的預防
對于大豆病害的預防,本文主要從灰斑病的防治、斑點病的防治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1、灰斑病的防治
在選用大豆品種時,應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以及選用無病害的種子;在正式種植之前,可將合適的藥劑與種子進行攪拌,比如,選擇百分比為55%的福合劑,藥劑的用量應處于大豆種子重量的0.5%左右;當大豆處于花莢期的時候,為對籽粒病害進行有效控制,將水與膠懸劑進行混合,膠懸劑的百分比為45%,之后對大豆進行噴霧防治,每隔一星期噴一次;將病株殘體進行全面的清除,同時將這些殘體帶離田間,在完成大豆收獲之后,要第一時間對土壤進行翻耕,通過這樣的方式,在越冬期間,可極大降低菌株含量。
2、斑點病的防治
對于斑點病的防治而言,可參考以下內(nèi)容:在選取品種時,應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特別要注意的是,對于易感染病區(qū),千萬不可播種感病品種;要認真對種子進行選取,優(yōu)先選取無病害的種子,在正式種植之前,應選擇百分比為55%的福美雙,以此達到消毒的目的,藥劑的用量應處于大豆種子重量的0.4%左右;針對于禾本科作物,可將大豆與其進行輪作,不過輪作的時間應高于2年;在斑點病發(fā)生的初始階段,可選取可濕性粉劑來進行噴灑,該粉劑的百分比應為48%左右,每隔一星期左右噴一次,連噴次數(shù)應為4次左右;對于病株落葉,要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可用來進行堆肥,或者是當作燃料來使用,在對土壤進行翻耕作業(yè)時,為有效消滅病菌源,應將殘體進行深埋。
(作者單位:154007黑龍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 佳木斯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