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娜
邢臺市第七中學
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內容主要包括中高難度的漢字的認識、對文字的閱讀理解以及寫作。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將相關的經典文學作品滲透到教程中,會大大地幫助學生完成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任務。下文就從多元化閱讀、情景化閱讀和精細化閱讀三方面闡述經典文學作品在初中生學習語文的作用。
多元化教學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單一形式的教學模式而提出來的,目的是打破常規(guī)的死板的教學方法,解放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被動模式,讓學生從麻木的、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掙脫出來,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1]
例如,在教學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時,教師可以借助《山海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介紹《山海經》的相關背景?!渡胶=洝肥俏覈谝徊康乩黼s記,記述了上古時期的山川河流、風俗民情以及各種神話傳說。這是從文學本身出發(fā),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然后,教師選取《山海經》中的一段文字,來講解。如《共工怒觸不周山》這一段,學生肯定讀過被修剪刪改過的各種白話文版本的故事,但未必會讀過《山海經》的文言版的,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動畫片的形式,將文章中的故事展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抓住好時機,將學生從欣賞《山海經》中,引領到魯迅先生筆下的阿長與《山海經》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像這樣即從經典文學自身所包含的內容,再到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閱讀經典,最后將文學經典與課本內容相聯系的教學方法,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該堂課的學習內容上心,避免了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方法帶來的弊端,讓學生的學習思想得到舒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情景化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處于某種情景下接受教學內容,學習知識的教學方法。[2]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經典文學都是以文言文形式記載的,其中一些記敘文章描繪的場面,單從文字理解是不能夠的,需要讓學生置身于該場面中,才能完全理解。
例如,在教學曹操所著的《觀滄?!愤@首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概括出正史上曹操的形象。由于學生在《三國演義》這部經典的文學小說的影響下,對曹操的形象有了一定的固化認知,認為曹操是一個奸詐小人,是一個詭計多端、玩弄陰謀的奸臣,然而正史史料《三國志》的記載中,曹操是一位偉大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又是博學多識、能歌善舞的文學家,并和其二子在文學領域中合稱為“三曹”。如果學生不能夠理解,教師則選取《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曹操的同一事件,由學生排成小話劇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上,讓學生置身處地的感受曹操真正的形象。這樣便于學生理解《觀滄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描寫日月運行的軌跡,星辰閃爍的原因,表達出詩人眼中的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氣勢磅礴、雄渾開闊的意境。況且曹操能夠寫出這樣的詩歌,正是因為他本就是個熱愛祖國、心胸寬廣的人。
正如陸放翁所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人如果想要真正地理解某件事,掌握某種技能,就一定要親身實踐,親身感受。學生在閱讀學習經典文學作品時,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將自己置身到書中所描繪的場景中。
經典文學之所以為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具備了普通作品不具備的特點。這些特點可以是優(yōu)美的辭藻、鮮明的人物刻畫、獨具特色的寫作手法。如果初中生在閱讀經典文學時,處處留心文學作品中的精華,并能化為己用,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這無疑是畫龍點睛,優(yōu)化了自己的作文內涵。
例如,學生在閱讀《紅樓夢》、《水滸傳》、《鏡花緣》等這種對人物進行細膩地描寫,對空間場景進行嚴密地構造,這對學生在寫記人類作文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這些經典文學精細化閱讀,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以精細化閱讀《紅樓夢》為例,曹雪芹對小說中人物的外貌、衣著、生活環(huán)境和家中陳列都進行特別的描寫。在對王熙鳳出場的描寫時,曹雪芹對鳳姐的衣著打扮花了很大的文筆,赤金盤璃瓔珞圈和朝陽五鳳掛珠釵都是富貴人的象征,豆綠宮絳和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襖雖然也是富貴之人應有的打扮,但是豆綠和大紅相配未免太過俗氣。從這里的衣著描寫可以看出王熙鳳雖然是賈府的管家,掌握著財政大權,有著非凡的做事能力,但是從她的人格特點來看就是一個大俗人,暴發(fā)戶的形象。這就是作者為什么注重人物的衣著描寫。因此,學生在進行寫作時,也可以借鑒文人墨客出眾的寫作手段,以此來美化作文格式,升華作文內涵。
經典文學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是教師的一份唾手可得的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是學生能夠快速提升語文文學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還是學生在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中的一把戒尺,幫助學生判斷正誤。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經典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