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醫(y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十九大以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不斷加速,我國原有的社會利益群體不斷分化,伴隨著一些不良社會思潮的涌現(xiàn),全國高校在堅守主流意識形態(tài)陣地,發(fā)揮馬克思主義主導作用方面面臨著重大的挑戰(zhàn)與風險,這也對如何發(fā)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價值引領作用構成了極大的挑戰(zhàn)。高校作為祖國未來建設人才的搖籃,必然要做好應有的準備,構建起抵御歪風濁浪的萬里長城。
鑒于以上嚴峻形勢,當前對于如何承擔培育新時代大學生認同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就成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的一個熱點議題。另一方面,紅色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效,是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有著不可或缺的支撐與推進作用。由此不難得出,對以上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與研究,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紅色文化就是激勵中華民族奮發(fā)圖強、砥礪前行的精神食糧,是高校主流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紅色文化誕生于近代中國革命戰(zhàn)爭年代,是由中共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并不斷發(fā)揚創(chuàng)新的一種先進文化。紅色文化內涵豐厚,形態(tài)多樣,貫穿于建黨建軍建國的歷史過程中,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與復興而不斷進行英勇奮斗的精神食糧。十九大指出,我國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正處于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全國人民正闊步邁向強起來的新征程之中,而紅色文化所凸顯的愛國情懷、奮斗之志、報國之行已成為砥礪國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精神支柱。這就更需要我們繼承紅色基因,發(fā)揚紅色文化,鼓足干勁,為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目標而繼續(xù)努力!
在我國,紅色文化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起著十分突出的作用,歷來都是各大高校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教育工作者固守主流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重鎮(zhèn)。當前,由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xù)發(fā)力,社會利益格局發(fā)生變化,伴隨一些不良社會思潮的不斷涌現(xiàn),無形中對大學生的三觀教育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及時應對,固守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發(fā)揮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正面引領作用。作為一種富有厚重歷史的文化形態(tài),紅色文化無疑對夯實主流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有著不可或缺的支撐作用,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進一步肩負起爭做主流意識形態(tài)守護人的職責與擔當。
總之,紅色文化是高校主流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紅色基因,發(fā)揚紅色文化,有利于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開展與固守,也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未來發(fā)展的生力軍,他們的精神面貌必將大大制約著社會的建設,影響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與步伐。因此,在當前,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作,意義重大。
一個人是否擁有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其今后在社會上能否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與貢獻。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因此,高校務必要把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筑牢主流意識形態(tài)陣地,培育好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個國家的進步,一個民族的繁榮,離不開高水平的國民素養(yǎng)。當代大學生就是明日國民素質的承擔著與發(fā)揚者。作為國之重鎮(zhèn),高校是否擁有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育人技能,與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息息相關。
在當前,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理想信念與使命擔當意識的缺失或不足。是否擁有家國情懷,是否能夠不忘初心,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時代的大學生今后能夠走多遠,能夠為社會做多大貢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能很好地發(fā)揮出相應的價值引領作用,從國家、社會、公民層面對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做出正確的指引與規(guī)范,有利于高校堅守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主陣地。
從某種意義上說,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培育新時代的大學生方面,都有著共同的育人目標與作用,在本質上相互促進,共同推進。在當前,紅色文化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與發(fā)揚。
眾所周知,科學的理論對個人的成長成才具有潛移默化地引導作用。當今時代,一個人的全面發(fā)展,離不開先進的思想、積極的心態(tài)作為前行的動力與支柱。
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貫穿于我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時期,內容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是中國人民奮發(fā)圖強的精神食糧。高校肩負著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的歷史重任,更應當以繼承紅色基因,發(fā)揚紅色文化為己任,進一步增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從而激勵、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情、報國志、強國行。
紅色文化不僅內涵豐富,而且形式多樣,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啟迪功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育人教育資源。
一方面,在國家價值指引層面,紅色文化發(fā)端于近代革命戰(zhàn)爭時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為了民族解放與振興而進行的前仆后繼不屈斗爭的奮斗歷程以及許多深受共產主義影響的仁人志士為了國家獨立與富強,不怕流血,勇于革命,甚至為之付出生命的感人篇章。這種家國情懷與當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層面的價值引領導向具有一脈相承的理論淵源與實踐基礎。另一方面,從社會價值指引層面而言,在建國之后,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無不激勵著國人為了建設一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會而盡心盡職,努力工作。此外,在個人價值指引層面,紅色文化中凸顯的不屈不撓的抗爭意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等等,無不滲透于當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人們的一言一行,引領當代大學生爭做“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時代新人。
綜上,一方面,我們對紅色文化的發(fā)端與發(fā)揚、及其蘊含的厚重民族精神進行了一定的歸納梳理;另一方面,我們從某種層面重新解讀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培育新時代大學生成長成才所凸顯的價值引領作用。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初步探析了紅色文化對高校主流意識形態(tài)工作所衍生的積極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起著重要的價值導向與引領,二者均對當前高校育人工作的進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推進與導向作用。因此,在當前,高校要以紅色文化為載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守主流意識形態(tài)陣地,培育新時代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