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厚明
古人云,“真善為德”。講真話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是一個人講誠信、重原則和負責任的表現(xiàn);敢講真話,則是檢驗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試金石”。如果做人中庸、明哲保身,患得患失、缺乏原則,信奉“事不關己,少說為佳”的處世哲學,喜歡看臉色說話、看身份說話、按“要求”說話,怕“批評領導,官位難保;批評同級,關系難搞;批評下級,選票減少”,就會與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價值取向相背離。在利益關系和人際關系都很復雜的當下,敢講真話更需要勇氣和黨性。心底無私,自然敢于直言;胸懷坦蕩,必然敢講真話。做敢講真話的人,就要有一心為公的正氣,不畏權(quán)勢的骨氣,為民請命的勇氣,堅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做到以真立身、以真謀事、以真建功。
列寧指出:“我們應當說真話,因為這是我們的力量所在?!敝v真話是思想解放的反映,也是解放思想的起點。它要求把握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性,在認識規(guī)律、遵循規(guī)律的基礎上說話辦事,也因此成為我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破解難題的力量源泉。敢講真話也反映在政治覺悟上、工作學識上、實踐閱歷上,它不是發(fā)牢騷、撒怨氣、亂放炮,而是點問題、講事實、道真情,通過科學嚴謹?shù)恼{(diào)查研究,敢于質(zhì)疑,敢于創(chuàng)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不斷轉(zhuǎn)換視角,進行跨界研究,充分實踐論證,敢于把問題放到陽光下,把真話說在桌面上。歷史和實踐證明,敢講真話是真理和正義的體現(xiàn),是公心和正氣的展示,更是智慧和創(chuàng)新的彰顯。
西漢劉向《說苑》中說:“剛正不阿,敢諍敢諫,此為真?!弊怨乓詠?,敢講真話都是敢于擔當?shù)那疤?,魏征敢于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成就“貞觀之治”;決戰(zhàn)淮海,粟裕不同意毛澤東的戰(zhàn)術(shù)三次直諫,奠定戰(zhàn)役勝局;馬寅初大膽發(fā)表《新人口論》,提出控制人口的觀點,遭到批判和不公正對待,但他的堅貞不屈和卓越貢獻彪炳青史;朱镕基同志曾在主持國務院一次全體會議時,對國務院成員提出了五項要求、約法三章,其中的一項要求就是:要敢于說真話。
早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就告誡全黨,“講真話,每個普通的人都應該如此,每個共產(chǎn)黨人更應該如此”。敢說真話是一種對黨忠誠、為民負責的擔當,具有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和強烈的使命感,從不謀私圖利、講個人進退,所以能不惜得失、不顧安危、不畏生死。而粉飾太平、回避矛盾、掩蓋問題,小問題沒人提醒,大問題無人批評,日積月累則會釀成難以挽回的禍害。改革發(fā)展容不得半點虛假和變通,若在工作匯報、規(guī)劃論證、考核評估中,不講真話、摻水作假、虛報瞞報,最終會品嘗失敗苦果。
習近平指出:“講實話、干實事最能檢驗和錘煉黨性。”敢說真話就要“言為心聲”,亮一亮黨性,始終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yè)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在黨言黨、為民放言,杜絕八面玲瓏的圓滑,摒棄曲意奉迎的虛偽,不說變了味的恭維話、加過工的吹捧話、摻水分的違心話,讓假話、謊話、空話、套話沒有市場。倡導和營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作風環(huán)境,為強國偉業(yè)大放諍言,對大是大非大膽亮劍,對腐敗現(xiàn)象大加撻伐,為群眾疾苦大聲疾呼,真正讓敢說真話成為新時代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