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色也提·艾買爾
(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通常新生兒在出生28天內(nèi)為防止臍部感染,需要通過臍部干燥、清潔的方式進行處理,主要觀察新生兒是否存在出血、感染或皮膚破損等一系列等情況。新生兒在出生3~7天內(nèi)臍部殘端會脫落,在脫落之后需要保證臍部的清潔,若新生兒具有少量滲液情況,屬正常情況,通過清理完成抗感染措施[1]。而臍部護理屬于新生兒出生后的重要護理內(nèi)容,對減少炎癥反應和敗血癥的產(chǎn)生有重要作用?,F(xiàn)為探究開放式臍部護理的效果,選取98例新生兒進行分析對比,有以下報告。
選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0月的98例新生兒進行分析對比,通過隨機數(shù)表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49例,對照組男26例,女23例,胎齡36~41周,平均(39.1±1.7)歲,觀察組男25例,女24例,胎齡37~41周,平均(39.2±1.7)歲?;純阂话阗Y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兩組患兒母親無各項妊娠綜合病癥以及宮內(nèi)感染情況產(chǎn)生;②Apgar評分9~10分;③患兒未具宮內(nèi)缺氧史。
排除條件:①存在腦補缺氧者;②存在膽紅素腦病者。
所有患兒在接受護理前需經(jīng)過相應清潔,若患兒臍部具有敷料包裹,需要完全清楚后使用2%的碘酊對患兒臍部進行清潔,75%的酒精脫碘。
對照組患兒采用敷料覆蓋包扎覆蓋護理,在完成相應清潔后覆蓋無菌敷料,同時為其更換高壓滅菌服。
觀察組患兒采用開放式護理,即在完成酒精清潔后,不對患兒使用敷料。
護理需1次/d,持續(xù)1個月。
觀察兩組患兒接受相應護理后臍部的不良反應情況,包含臍窩潮濕、臍部滲血、臍部紅腫。
觀察兩組患兒接受相應護理后的感染情況,觀察紅腫和濃性分泌物并根據(jù)感染分級可分為輕度感染、中度感染、重度感染。輕度感染:紅腫部位不明顯,且存在較少膿性分泌物;中度感染:紅腫部位較多但不明顯,存在較多膿性分泌物;重度感染:臍輪和臍周具有明顯紅腫、硬化以及大量膿性分泌物,且患兒可能存在發(fā)熱情況。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患兒的計量資料(±s)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應用t、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患兒,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不良反應對比[n(%)]
觀察組患兒感染患兒少于對照組患兒,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護理后的感染情況[n(%)]
通常情況下新生兒需要在期待脫落前進行有效的抗感染等護理,減少臍部感染以情況,若未及時對患兒的感染情況進行處理,可能導致各類炎癥細菌入侵,引起臍炎情況的產(chǎn)生,在相對嚴重的情況下可能促使患兒產(chǎn)生敗血癥,加重護理負擔。在進行護理過程中我不可進行水洗,洗澡的清潔方式應在期待脫落之后,同時還需要避免臍帶或結(jié)扎帶沾水,家屬應當在接受新生兒接受護理期間觀察新生兒的病癥變化,存在異常情況需要立即就醫(yī)[3]。同時新生兒護理期間,需要注意以下問題:①觀察新生兒臍部是否存在異位或膿性分泌物;②清潔護理需保證1次/d;③在新生兒臍部未脫落前不可進行手動剝落,同時不定期觀察結(jié)扎線的結(jié)扎情況,松動情況下需要重新結(jié)扎;④尿布包裹需避免超過臍部;⑤避免包裹新生兒[2]。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敷料覆蓋護理的方式可能會刺激新生兒臍部,同時增加創(chuàng)傷以及出血的發(fā)生率,同期不長、水分不易蒸發(fā)也會促使新生兒滲液幾率的提升,滲液以及各類不良反應的產(chǎn)生可能促使新生兒臍部感染,延遲臍部脫落時間,對改善新生兒臍部感染效果較少,因此采用開放式護理,保持患兒臍部干燥,減少臍部刺激。
本文通過選取98例新生兒進行分析對比得出結(jié)果: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患兒,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感染患兒少于對照組患兒,差異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采用開放式臍部護理的方式可有效減少各類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以及感染情況的發(fā)生率,對加強新生兒產(chǎn)后護理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