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婷嬌
背景圖為雷鋒和喬安山一起學習,中國好人喬安山,前圖為本文作者、喬安山的孫女喬婷嬌
“雷鋒”一家人
小時候,家里掛著一幅大照片,上面是兩名解放軍戰(zhàn)士在卡車里讀毛主席著作。一個是我的爺爺喬安山,另一個,爺爺讓我叫他雷鋒爺爺。上學后,我發(fā)現同學們都叫那人雷鋒叔叔,我回家就問爺爺為什么我和別人喊得不一樣?!拔液屠卒h一起在鞍鋼當工人,又一起入伍在同一個班,還開同一輛車,你叫我爺爺,也要叫他爺爺??!”爺爺說。
從小我就是唱著學雷鋒的歌,聽著他的故事長大的。每年清明節(jié),爺爺都帶著全家去給雷鋒爺爺掃墓。爺爺常對家里人說,雷鋒是孤兒沒有親人,22 歲就失去了生命,更沒有子孫后代,我們喬家人就是他的親人。
爺爺說我家的家訓就是:“要像雷鋒那樣做人?!?/p>
我小時候就知道,我家的電話很忙,每次接電話的都是我奶奶。
“3月份不行了,從年初老喬的報告都排滿了,你看5月份以后行不行呢?”
我至今記得,爺爺每次外出作報告,奶奶都會陪在他的身邊,為他安排行程、提醒吃藥、整理材料、照相留念……大家都親切稱她是爺爺的“學雷鋒秘書”。
爺爺曾跟我講,1964年他們的部隊駐扎在鐵嶺大甸子村施工。有一天他奉命出車去鐵嶺,有幾個老鄉(xiāng)要搭他的車進城,其中就有一位美麗的姑娘。那姑娘在路上問爺爺:“你見過雷鋒嗎?他長啥樣?雷鋒都看什么書?……”
爺爺給她講了很多雷鋒的事情。
分手時姑娘又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爺爺一愣,因為部隊規(guī)定戰(zhàn)士不能與當地女青年有過密交往,便說:“雷鋒日記里有我名字。”后來姑娘在雷鋒日記中找到了他的名字,兩顆年輕的心,擦出了愛情的火花。而這位年輕的姑娘就是我的奶奶— 張淑芹。
有一次,我跟奶奶去市場買菜,回家后見賣菜的人多找了錢,奶奶趕緊拉著我把錢送了回去。賣菜的大叔感激地說:“大娘看您慈眉善目的,您是信佛還是信教?。俊?/p>
我奶奶說:“我信雷鋒!”
爺爺一度有高血壓,有人給推薦了一款降壓藥,并說只要爺爺給做個形象宣傳就免費提供。當時奶奶特別大義凜然地說:“雷鋒不做廣告!”
1997年,我的父親下崗了,為了養(yǎng)活一家老小,他花了一百多元錢買了輛三輪車,每天載著不同的乘客穿梭在大街小巷。也是這一年《離開雷鋒的日子》這部電影上映了,爺爺作為主人公的原型還參加了電影首發(fā)式。大家知道了爺爺是雷鋒的戰(zhàn)友,自然也對我父親給予關注,有人要安排父親到鐵路部門工作,但面試那天他卻“臨陣脫逃”了。父親身邊的很多朋友說他傻,這么好的機會不知道把握。父親卻對我說:“就因為你爺爺是雷鋒的戰(zhàn)友,所以我們才不能去沾這樣的光?!?/p>
有一年元旦,我和母親等著在外干活的父親回來過年,這時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有人在電話那頭一個勁兒“謝謝”,并說“你們家大哥真是好人吶!”
原來父親到鐵嶺昌圖老城送貨時,看見路邊一輛吉普車翻到溝里去了。一家三口困在車里,父親費了好半天勁才把大人小孩從車拉出來。那一家人感激不盡,非要留下父親的手機號。父親連連擺手說:“只要人安全了就行,還要啥手機號!”對方說“那可不行,您救了我們一家人的命啊,要不是得到你的幫助,這么冷的天我們這一家三口肯定就要凍死在這兒了?!焙髞砀赣H執(zhí)拗不過,就給了他家里的電話。
父親回來后,我激動地撲到父親懷里說:“爸爸,我爺爺是雷鋒戰(zhàn)友,我爸爸是學雷鋒標兵,我長大也要學雷鋒。咱們家就是三代人學雷鋒!”
2009年我考上了大學,也正是這一年,部隊到我們大學征兵,我毫不猶豫報了名。當看到前來征兵的是雷鋒生前所在的部隊,我激動地跳了起來。
那年12月18日,那天是雷鋒的生日,爺爺冒著大雪把我送到部隊。他帶我到雷鋒紀念館后,爺爺就輕輕撫摸著雷鋒的塑像,流著淚說“班長,過去我總擔心有一天走不動了,不能再外出講您的事跡?,F在好了,我的孫女來接我的班了,我死也瞑目了……”
我在雷鋒紀念館擔任解說員的5年中,曾為5 萬多人次講解過雷鋒,很多人得知我是喬安山的孫女時,聽得更加專注。望著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神,我知道他們看到我就是看到希望,就是看到雷鋒精神多年不變的傳承。我意識到自己不應該只是一個雷鋒精神的傳播者,更應該是雷鋒精神的踐行者。
2010年11月,我聽說身患白血病的中學生張佩文急需相匹配的骨髓時,便產生了捐獻骨髓的念頭。我上網搜索相關知識,有的說骨髓配型過程疼痛難忍,也有的說骨髓捐獻后會出現不良反應??吹竭@些,我有些猶豫了,就向爺爺說出了自己的擔心。爺爺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要記住你雷鋒爺爺的話:‘要永遠愉快地多給別人,毫不計較個人得失?!瘜W雷鋒做好事,不要有太多的顧慮。”在爺爺的支持下,我專門請假到北京做了血型配對采集。結果出來后,醫(yī)生告訴我配型沒有成功,我難過得哭了。臨別時,我把一個月的津貼360 元錢都留給了小佩文,并鼓勵他好好養(yǎng)病,答應他等病好了,帶他到雷鋒紀念館參觀。
從爺爺叫雷鋒兄弟,到父親叫雷鋒大伯,再到我叫雷鋒爺爺,雷鋒精神在我們三代人身上流淌的紅色基因鑄就起整個家庭的精神圖騰,支撐起整個家庭的靈魂信仰,無論斗轉星移,總會有這樣的一個家庭恪守“像雷鋒那樣做人”的家訓,一代一代傳承雷鋒精神的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