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若涵
從古時的桃符,到如今的楹聯(lián);從兒時的春節(jié),到如今的課堂,對聯(lián)以它獨特的方式走進我的生活,陪伴著我,影響著我。
尋覓對聯(lián)的足跡,這次語文周老師帶我們來到沙溪古鎮(zhèn),體驗一堂別樣的對聯(lián)課。站在古鎮(zhèn)的牌坊前,細細端詳。乳白色石柱早已斑駁,上面刻著一副略顯模糊的對聯(lián):“沙里淘金,金耀千年名鎮(zhèn);溪中流彩,彩輝三里古街?!?/p>
“咦?為什么會出現(xiàn)重字呢?”我們都有些百思不解。仿佛能感知大家的疑惑,周老師清脆的聲音響起:“第一分句的最后一個字和第二分句的第一個字相同,這是頂真手法,是修辭手法中的一種,顯示出了作者的寫作技巧!”
原來如此,大家聽了恍然大悟,對聯(lián)這么博大精深!我不禁肅然起敬,重新抬頭凝視這樸實的牌坊。這一次,褪盡鉛華的它似乎多了幾分魅力,幾分莊重。沒有嘈雜喧囂,只是靜靜地,靜靜地矗立在歷史深處,又如此觸手可及。
移步換景。走過文治書局,與老師品析“水流歲月千秋畫;人品沙溪一部書”。走過“居有竹”竹藝館,聽編竹老爺爺講解“食無魚馮諼彈鋏;居有竹蘇軾撫琴”……
一路說笑,我們站定在七浦橋上。放眼望去,水光瀲滟,一葉葉小舟輕輕蕩漾,水鄉(xiāng)風光盡收眼底??粗绱遂届痪跋?,周老師也不由興致盎然,要考考我們。
“我先出下聯(lián)‘七浦春潮帆影遙’,你們來對對看?!蓖瑢W們爭先恐后地搶答起來,我也不甘示弱,隨即答道:“千竹暮靄波光染;七浦春潮帆影遙?!?/p>
歡聲笑語,乘著風,化在明媚的陽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