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指的是對事實消息的報道,具有很強的客觀性,同時也決定著其受歡迎程度遠不如娛樂類新聞。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關注時政新聞的報道。時政新聞必須尋求變革從而讓廣大受眾易于接受,讓每一篇報道都能被理解接受。
時政新聞通常是政府及其下屬的單位發(fā)布,一般是對國家的政治事件的報道,具有政治性以及時效性,同時受政策影響,傳播范圍較為廣泛。早期的時政新聞因傳播方式較為單一很難廣泛傳播,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普及,時政新聞的傳播速度以及傳播范圍有了極大的改變,時政新聞也由原來的嚴肅逐漸向民眾靠近,包容性不斷提升。在網(wǎng)絡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一些民生政策的普及、便民活動的宣傳以及網(wǎng)絡辟謠也被認定是時政新聞。時政新聞在表現(xiàn)形式上主要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第一類是黨政機關的公務活動新聞。這種類型的新聞一般具有固定的采寫方式和編輯模式,例如國家領導人的走訪、會議、接見等。
第二類是黨政機關的工作會議。例如全國兩會,全國教育大會等。
第三類是政策的發(fā)布。例如公積金的調整、制度的修訂等,這類時政新聞更貼近民眾,往往更受大眾關注。
第四類是民生類的活動。例如在教育、醫(yī)療等方面的惠民活動,民生類新聞由于涉及諸多群體,因此受眾較廣。
這四種類型的時政新聞通過政府官方網(wǎng)站、新聞客戶端或者微信、抖音等平臺進行傳播,受眾面大,時效性強。
時政新聞的對象以及內容都有一定的規(guī)范,受新聞編輯者的政治及文化素質的影響較大。時政新聞的編輯需要對記者采集的新聞素材挑選整理,并經(jīng)過上級審核才能發(fā)布。編輯需要根據(jù)報道內容選擇合適的方式展現(xiàn)在受眾面前,并且要做到能夠吸引大眾的閱讀興趣。時政新聞的編輯要做好內容的選擇、組合以及排版,讓時政新聞向受眾傳達正確的價值取向,傳遞正能量,發(fā)揮時政新聞的政治作用。因此,時政新聞的記者和編輯要緊密聯(lián)系,做好協(xié)調配合,編輯要為記者提供策劃方案,為采訪的內容和形式提供合理的建議。時政新聞的記者在出訪之前應和編輯就采訪的問題進行溝通,保證采訪的針對性,使時政新聞更容易編輯且能夠吸引受眾的興趣。
網(wǎng)絡的普及也造成了信息的過量傳播,受眾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而目前的新聞軟件例如今日頭條、網(wǎng)易新聞客戶端提供的新聞分類較為復雜,這就要求編輯在對時政新聞擬題時多做文章。一篇新聞的標題不僅僅要精練還要有新意,能夠讓受眾直接了解內容的梗概同時也能夠吸引受眾的閱讀。在內容上要做到精簡、準確,一般受眾不會在一條新聞上過多地停留,要充分利用版面?zhèn)鬟f有用的信息。所以在編輯時政新聞時,首先要做到短小精悍,對新聞的空間進行限制,要求短中有質。編輯需要整理并提煉新聞的關鍵信息,力求主題新穎,內容精練,表述準確。
俗話說“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對細節(jié)把控不到位就可能造成詞不達意,不能準確傳播信息,時政新聞更需要關注細節(jié)。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要對步驟有詳盡的安排,針對性地進行采訪,同時要注意對內容的處理,使內容精簡干練,從而體現(xiàn)出時政新聞的價值,在采訪時要關注時政的政治性,體會主要思想,將采訪和受眾聯(lián)系起來,使時政新聞能夠溝通領導和群眾。在采訪時注意導語的作用,簡短的提綱和精彩的細節(jié)往往能夠吸引群眾的眼光。一般情況下,導語是新聞的第一句話,能夠簡明扼要地揭示新聞內容。在導語的設計上要下功夫,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導語如描述型導語、評論型導語等展現(xiàn)不同的新聞。
相比于娛樂新聞,時政新聞的編輯受限,時政新聞的創(chuàng)新上更為受限。例如黨政機關會議的形式千篇一律,就會議本身來講,沒有太多的新聞價值,想在會議的形式上加以創(chuàng)新基本上沒有可能。因此,記者在采訪時要充分挖掘會議內容,如果是政策的改變,則整理出和人民群眾相關的政策變化;如果有關于民生,則將涉及民生的內容進行記錄和整理,從而達到領導重視,受眾關心的新聞效果。在取景時可通過采集相關的畫面信息,并定格重要的講話以使新聞更具可信度。
傳統(tǒng)報刊采集的是靜態(tài)的圖片,在采集時可選取主要的畫面進行排版,以反映新聞事實即可。而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時政新聞的素材不僅僅包括文字、圖片信息,還包括了語音、視頻等動態(tài)資源,因此在制作時政新聞時要注意畫面的美感,在整體布局以及細節(jié)特寫上都要做到完美,在拍攝時要注意選景的角度,畫面的切換,以便后期制作時可以制作出符合新聞主題的視頻文件。許多時候記者是沒有辦法長時間攝影也沒有充足的時間調整、矯正畫面,因此在拍攝照片和視頻時要盡量選擇多機位拍攝,以便在后期能夠選出角度完美的圖片、視頻素材。如果拍攝的是靜態(tài)的照片,為了讓群眾能夠快速了解新聞內容,可以將畫面與周圍的環(huán)境緊密聯(lián)系起來,能夠使圖片體現(xiàn)出周圍的環(huán)境信息,最終呈現(xiàn)出能直達主題的圖片。在拍攝時也可通過全景和細節(jié)特寫相結合的形式來展現(xiàn)新聞內容。讀者在獲取新聞信息時往往不愿通讀文字信息,而是通過瀏覽圖片等形式去了解新聞的具體內容,因此編輯是要注意讓圖片能夠傳達出時政新聞的內容信息,新聞的畫面的有連續(xù),符合事件發(fā)展的順序。同時也要注意多組圖片的相互聯(lián)系,讓組合圖片呈現(xiàn)出最佳整體視覺效果,以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時政新聞需要在保證新聞內容真實的情況下滿足受眾的閱讀需求,并且時政新聞在整體上要能夠達到通俗易懂的效果,同時要能吸引群眾的注意力。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時政新聞更要傳遞出正能量,在拍攝和編輯時選取合適的素材,通過對內容以及拍攝畫面的用心設計,達到時政新聞的真實性以及時效性,從而在時政新聞的編輯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使時政新聞更好地服務廣大受眾,達到最佳傳播效果。